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创新戒毒模式 构建和谐惠州
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模式
2007-07-08 10:14:34 来自:《禁毒周刊》 优秀奖 作者:广东省惠州市政法委副书记 徐南生 阅读量:1

    我市地处粤东沿海,南临南海太亚湾,毗邻香港和深圳,素有“粤东门户”之称。全市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万,流动人口150万。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下设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多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加快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一手抓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全力构建和谐惠州。特别是在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中,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始终把禁吸戒毒作为解决毒品问题的突破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点工作,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和总结出具有惠州特色的综合戒毒路子和办法,收到良好成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省禁毒03工程优秀市”,连续两届荣获“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与时俱进,在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实践中探索总结“四戒一体化”综合戒毒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国际毒潮和周边发达地区毒情环境的影响,我市吸毒问题日趋严重,吸毒人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期的几百人发展到九十年代的几千人。旧的吸毒者很难戒断,新的吸毒者又在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恶性循环,而且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诱发各种治安刑事犯罪,危害家庭,败坏社会风气,成为社会的一大毒害。如何戒断毒瘾,挽救失足者,减少吸毒人数,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此,全市各地积极主动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并开始摸索禁吸戒毒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大戒毒场所建设力度。至2000年,各县(区)已临时建成大大小小戒毒场所14间,在禁毒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禁吸戒毒管理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硬件滞后。有的地方租用简陋场地作为戒毒场所,有的则把收容所甚至基层公安派出所的留置室用作收戒毒场所,难以适应禁毒斗争的需要;二是管理失范。由于各地财政经费紧张,专业警力及医护人员的配备和经费投入不足,对戒毒人员的日常管理不够科学、系统、规范,戒毒人员之间打架斗殴、逃跑、偷吸毒品时有发生;三是收戒力度差。由于各地场所容量不足,仍有相当部分吸毒人员无法收戒,吸毒人员这一高危犯罪群体的犯罪率上升势头难以得到遏制。由于全市没有一间象样的大型戒毒场所的各地戒毒场所频频出问题,因而受到省人大检查组和省禁毒办的通报批评。

    针对上述问题和日益严峻的毒情形势,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禁吸戒毒工作为突破口,铲除毒品消费市场,控制吸毒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蔓延。同时,主动邀请专家、学者指导禁吸戒毒工作,不断探索综合戒毒路子。如在公安部“958”综合戒毒课题专家小组的支持下,我市首先于1995年8月在惠东县平山镇戒毒所开展戒毒实验,其后创出惠城区小金口“三三制”戒毒经验,并于2001年5月决定建设综合性大型戒毒基地,开展综合戒毒试点。经过八年的实践,逐步摸索出具有惠州特色的禁毒模式

    (一)“四戒一体化”综合戒毒模式

    一是自愿戒毒模式。综合戒毒基地的自愿戒毒区内划分为普通自愿戒毒区和高级自愿戒毒区。自愿戒毒人员的要求是对毒害认识深,自愿接受“958”综合疗法进行宽松戒毒(时间为3个月-6个月),要求他们服从管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收戒427 人次。在此同时,我市还在罗浮山风景区下设立“特殊康复疗养中心”收治各种自愿戒毒人员近2000多人次。

    二是强制戒毒模式。严格按照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公安部《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戒毒药品管理办法》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强戒时间一律为六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一年,目前已收戒人员6300多人次。

    三是劳教戒毒模式。凡是发现在自愿或从强戒所收戒后回归社会又重新吸毒的一律送劳教所进行劳教戒毒,劳教时间为一至三年,劳教戒毒已收教2500多人次;

    四是长期戒毒(安置就业)模式。这是提高戒断率的关键。主要是由社会资助和民间企业投资建一个社区(村庄),把那些愿意长期留在戒毒基地,远离社会复杂环境的出所人员安置在社区内就业,使其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满5年以上者可在区内成家立室。目前已安置就业230 多人。

    通过这种“四戒一体化” 的综合戒毒模式,基本上把吸毒人员安置在综合戒毒基地内,从而掌握了禁毒人民战争工作的主动权。

    (二)“三十六字”综合戒毒基地管理方式

    综合戒毒基地是“四戒一体化”综合戒毒模式的载体,建好、管好戒毒基地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探索总结出了“三十六字”综合戒毒基地管理方式:

    一是党政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戒毒基地建设管理,把它纳入“八项民心工程之一”,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市长办公会亲自拍板决策。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经常关心过问综合戒毒基地投入和建设情况,使首期占地660亩、二期用地6000亩规划的惠州市综合戒毒基地,从筹建到建成收戒,前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

    二是禁毒委主管。市禁毒委办公室具体负责戒毒基地总体规划、建设布局、管理方式、警力安排、人员调配、资金筹措、项目开发、医疗设置、专家聘请、宣传发动等方面工作,组织直辖市各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公安司法管理。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两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强制手段,必须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管理。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和市劳教戒毒大队收戒以来,由于公安司法管理有力,戒毒所内卫生清洁、空气清新、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一起自杀伤亡、打架斗殴和逃跑事件。市劳教所连续九年荣获全省“四无”先进单位,成为全省劳教系统一面旗帜。

    四是科技投入。我市综合戒毒基地的建成收戒和日常管理工作吸收了“958”戒毒课题组最新科研成果。目前,由市禁毒委颁发聘书,戒毒基地拥有“戒毒科研专家组”、“戒毒治疗技术专家组”和“戒毒心理教育辅导专家组”等约有3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三个专家群体,从而保证了综合戒毒科研基地建设的理性化和科学发展方向。

    五是企业贷资。戒毒基地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光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方面动员有善举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戒毒基地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资信和诚信良好的企业出资搞建设。 目前已引进投资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项目固定资产增值超过5000万元;

    六是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如市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妇联、工会及各机关、学校、企业、村(居)委会等单位都能各尽其责,各自组织社会义务工作者,在基地建设、经费资助、对受戒者关爱教育挽救、对戒断者巩固戒毒成果、教育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和防止身边亲人朋友吸毒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减少了吸毒新增人数。

    七是以劳养戒。适当的劳动既能使受戒人员忘记毒品,又可使他们感受获取劳动报酬的喜悦。我们一方面组织戒毒人员学文化、学技术、写心得、谈体会,进行自我教育;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如种菜、种果、种花加工产品,增强受戒人员体质,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目前,基地内有果场、鱼场、电视机厂、工艺厂及副食品生产、产品加工工厂等,有的正在筹建中,有的已投产。

    八是产业化发展。走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是综合戒毒基地又一特色。戒毒基地起名为“阳光茶园”,阳光学校、生态疗养基地和生命关爱扶助中心,一改过去常用的“强戒”等令人生畏的字眼,受戒人员称为“学员、员工”,让他们感受到人格的尊严、树立戒断毒瘾的信心。同时,将各个种养、生产、加工配套项目建成集旅游观光、科研、疗养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点,在项目设计中,规划出池、塘、园、区、馆、室等多种功能区,展示自然舒适的环境、和谐的产业文化氛围。在药品开发上,将药以 “茶”、“食”文化产品系列推出,以茶果文化和科研戒毒保健药品生产开发带动,使其逐步成为特殊文化产业品牌。

二、多管齐下,狠抓各项配套措施落实,为有效推进综合戒毒模式创造条件

    (一)加强禁毒机构、场所建设,确保禁毒经营投入,为创建综合戒毒模式夯实基础

    禁毒机构和缉毒队伍建设是创建综合戒毒新模式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一是完善禁毒机构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下,目前,市、县(区)两级禁毒办实现了定级别、职能、编制和人员、办公场地、牌子、经费“三定四落实”。全市82个镇(办)有一名镇领导专门分管禁毒工作,各镇(办)综治禁毒办把禁毒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1231个村(居)委会成立综治禁毒工作小组具体抓禁毒工作。目前,全市6县(区)均成立了公安缉戒毒专门机构和缉查专业队伍,形成了规模的两级缉戒毒力量体系。二是加快戒毒场所建设进度。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强制戒毒所现有戒毒人员床位896个的基础上,分期投入3300万元,增加强制戒毒床位2000个,争取从2006年起三年内建成容纳戒毒人员3000人以上病房宿舍和15000平方米标准加工厂房的强制戒毒场地,同时在戒毒基地内建设1000人以上的安置就业区。市劳教所增设200个戒毒劳教床位,达到劳教戒毒1000人的目标。目前,市劳教所和市强制戒毒所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三是确保禁毒经费投入。我市已把禁毒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按省、市、县3:3:4的比例,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按时足额拨出专项经费,作为强制戒毒人员医疗费、生活费的专项费用,并列入年度财政预案。据统计,仅在2003年全省“禁毒03工程”期间全市各级共拨付专项经费928万元;市财政还每年拨出160万元,作为市劳教所劳教戒毒人员的生活医疗费用。

    (二)深入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为创建综合戒毒模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一是社会面上的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我们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山区、从机关到学校,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强劲凌厉的宣传攻势。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定期滚动刊播禁毒公益广告,重点宣传禁毒取得的实效、禁毒有关法律法规和警方案例,公布《广东省举报毒品犯罪线索有功人员奖励办法》,开辟“禁毒专栏”,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揭露毒品危害。在日常宣传中,我们注重形式多样化、内容具体化,如悬挂禁毒标语、举办宣传栏、墙板报、出动宣传车走街串巷流动宣传、组织群众、学生参加禁毒展览、观看禁毒专题影片、开展禁毒知识竞赛、印发禁毒宣传小册子等,市禁毒委专门编辑了《青少年教育资料禁毒知识》读本,印发全市各地各部门各大中小学校。为确保禁毒工作深入社会、贴近群众,我们在市区步行街入口处、市民乐园等公共场所的大型电子屏幕上定期不定期播放禁毒公益广告,在各主干线建立大型户外禁毒广告牌,图文并茂,扩大了禁毒的宣传面和覆盖面;

    二是对青少年群体的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我们始终把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来抓,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坚持不懈开展好九个一活动:读一本禁毒教育书籍如《禁毒教育读本》、组织一次禁毒征文活动、看一部揭露毒品危害的录像或电影、开展一次禁毒专题竞赛演讲活动、举行一次以禁毒为主题的宣誓大会、组织一次“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主题班会、每间学校配备一位法制副校长为在校学生上3节以上禁毒教育课、到法制教育基地接受一次现身说法禁毒教育、学校和班级各出1-2期禁毒墙报专刊;

    三是对外来人员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禁毒预防教育。针对我市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各地禁毒机构每年都和辖区内的企业和公共娱乐场所签订禁吸戒毒工作责任书,明确各企业、场所在招工时要把好录用关,以免把有吸毒史的人员招进企业,而对录用的员工培训的第一课就必须有禁毒预防教育的内容。每个企业和公共娱乐场所都要按要求配备了一名法制宣传员,并配合禁毒部门每年至少为员工上禁毒专题教育课3次。

    四是把开展禁毒预防教育与创建综合戒毒基地宣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使全社会形成“禁毒教育,人人参与,禁吸戒毒,人人动手”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严打收戒双管齐下,为创建综合戒毒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收戒力度是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首要环节,它贯穿于禁吸戒毒工作的始终,是创建综合戒毒新模式的重要条件。

    一是加强缉毒破案,集中力量围剿制贩毒犯罪。根据毒品犯罪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规律,各级公安机关集中优势力量,采取专案侦查、阵地控制等有力措施和手段,全力开展“破毒案、抓毒枭、挖毒窝、摧毒网、堵毒源”、打击金三角毒品入境及跨区域犯罪、打击制贩苯丙胺类毒品等一列专项行动,强化大要案件侦破力度,紧紧抓住制毒犯罪苗头,打其立足未稳,消灭于萌芽状态;不断加大打击零星贩毒的力度,逆向倒查,循线追踪,深挖地下毒品分销零售网络,坚决堵住毒品流入渠道,减少毒品市场需求。近年来,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零销贩毒网络受到全面打击,一批大要制贩毒案件得到及时侦破。2003年7月3日,我市成功侦破“12.09”制贩冰毒集团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捣毁冰毒制造工厂1个和制毒窝点2处,缴获液态冰毒812千克、冰毒36.5克及制毒原料、制毒工具一批,受到公安部贺电嘉奖;

    二是完善毒品查缉网络,加大堵源截流工作力度。公安机关加强对从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区和普宁、陆丰等周边市入市的可疑车辆、货物的查缉力度;铁路、邮政部门强化对云南、广西等重点地区托运货物及邮寄物件的检测和查验工作;边防、海关部门加强对口岸、码头、港口、船只及进出口货场的监控和查验;文化、工商、公安部门严格执行《关于追究涉毒公共娱乐服务场所责任的规定》,强化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取缔在公共娱乐场所内吸贩毒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实行满员收戒,确保社会面无失控吸毒人员。各地以实现社会面无失控吸毒人员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对吸毒人员进行收戒。对5001名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家庭、群众、村(居)委会反映已戒断3年以上的吸毒人员采取季度尿检措施;对在社会面的闲散吸毒人员,实行每月一次尿检;对外出务工及下落不明的吸毒人员,组织专人赴外调查,摸清目前状况并向当地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同时强化社会面监控体系,派出所、村(居)委会、小区、村民小组密切协作,严密掌握新滋生的吸毒人员,有吸毒苗头的立即纳入尿检对象;对外地流动到本地的吸毒人员,一经发现除做好档案送强制戒毒外,还与其本人所在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当强戒期满后,由其所在地禁毒、公安部门带回并列为重点人员列管。为提高广大干警和人民群众对收戒工作的积极性,我市普遍采取收戒奖励制度,公布《广东省举报毒品犯罪线索有功人员奖励办法》,每抓获一名吸毒人员奖励100至300元;同时,实行收戒工作责任制,采取分指标的办法将收戒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县(区)、镇(办)乃至每位民警,并将任务直接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与党政主管领导、部门一把手的执政能力挂钩,纳入干部年终考评。通过连续、密集的尿检制度,对吸毒人员一个不漏地过“筛子”,发现一个收戒一个,复吸者一律送劳教,实行“滚动式满员收戒”,我市现在吸毒人员已得到全面控制,实现了社会面无漏管、失控吸毒人员。2005年,全市送强制戒毒共2531人次、劳教戒毒744人次,收戒率92.2 %,成为全省“大收戒”检查评比工作中第二名。

三、主要成效

    我市全面实行综合戒毒模式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大大推进了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

    一是深化了对禁毒工作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领导对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把禁吸收戒吸毒人员的力度、降低新滋生吸毒人员的幅度、遏制毒品危害的程度作为禁毒工作和政绩考核的准则,在任期内有效地解决当地毒品违法犯罪问题;

    二是扩大了收戒率。综合戒毒模式的施行,很好地调动了各地禁吸戒毒工作积极性,始终做到对吸毒人员发现一个收戒一个,复吸一个劳教一个,基本上把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安置在综合戒毒基地内,从而确保了社会面基本无漏管、失控的吸毒人员,大大减轻了社会治安压力,为构建平安和谐惠州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全市送强制戒毒共2531人次、劳教戒毒744人次,收戒率92.2 %,在全省“大收戒”检查评比工作中名列第二;

    三是整合了戒毒资源,提高了戒毒率。我市大型综合戒毒基地建成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此前全市各地戒毒力量分散、戒毒场所建设各自为政而致戒毒资源严重浪费的现实问题,有效整合了全市的戒毒资源。目前,整个综合戒毒基地可容纳各类戒毒人员3000人以上,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戒毒人员进行集中收戒、统一规范管理、科学戒毒,这既节约了戒毒成本,又提高了戒断率。据统计,从戒毒基地安排就业按30%的戒毒人员自愿留在基地劳动就业的比例计算,戒断率就可达到30%,加上自愿戒毒率和强制戒断率及在社会安置帮教下成功戒断率三项,惠州综合戒毒率就能创出戒断率50%以上的成效,这是最具成功的综合戒毒科研成果。如我市小金口镇,据1998年排查摸底统计,全镇共有本地吸毒人员75人,在实施综合戒毒后,75人中戒断1?年的有12人、3年以上的有31人,戒断率为57.3%。2005年,全镇现有在册本镇复吸人员29人。98年以来,全镇没有发现新增本地吸毒人员,实现了本地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目标;

    四是深化了后续安置帮教工作。综合戒毒模式的实行,进一步拓宽了后续安置帮教工作路子,使全市各地全面规范了吸毒人员管理档案,建立戒毒出所人员定期尿检制度,完善跟踪帮教工作机制,采取“三帮一”、“四帮一”等形式,组织发动离退休人员、帮教志愿者、村(社区)党员干部、驻村(街)民警组成帮教小组,逐一对戒毒出所人员落实后续跟踪帮教措施,并注重做好他们的安置工作,想方设法解决好他们的就业安置问题,进一步巩固戒毒效果,降低复吸率。如惠东县平山镇,2001年以来,全镇共组织643人组成庞大的帮教队伍,共进行了近2万人次的社会大帮教活动,对戒毒出所人员落实帮教率达100%。使掌握在册的293名吸毒人员中,戒断3年以上的有23人,占在册吸毒人数的8%;复吸人员逐年下降,戒断人员逐年增多,2003年以来,全镇未发现新滋生吸毒人员,从而深化了禁毒工作;

    五是有效遏制了新的吸毒人员滋生。为使综合戒毒模式的顺利实施,进一步促使我们全面加大了打击、宣传和帮教工作力度,从而极大地震慑了毒品犯罪、宣传教育了群众,有效遏制了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据统计,在2001年综合戒毒模式实行之初,全市掌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5000多人,而目前则为3551人;

    六是加强了缉毒戒毒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防毒、缉毒和戒毒工作机制,彻底改变了我市缉毒戒毒队伍量少质弱的落后局面。目前,全市共有缉毒警力105名、戒毒警力300人,各种禁毒力量近千人,社会帮教力量近万人,使我市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有了坚实的人力保障。

四、几点体会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是创建综合戒毒模式的前提

    禁吸戒毒工作不单是一项单纯的公安司法工作业务,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禁吸戒毒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我市创建综合戒毒模式的过程中,历届党委、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坚持禁毒、戒毒工作抓早、抓小、抓实,尤其是对兴建“惠州市综合戒毒基地”,在基地立项选址、征地、营业执照、税收、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如2002年6月戒毒基地强戒所收戒以来,时任市委书记的肖志恒、副书记叶月坚和现任市委书记柳锦州、市长黄业斌、副书记黄仕芳、副市长林添好等领导多次深入基地现场办公,解决戒毒基地用地、道路、供电、供水和扩建经费投入问题。市政府还决定自2003年起3年内投入1200万,完善戒毒基地强戒所的基建任务,省政府也按照戒毒床位1:1比例进行投入。可以说,党委、政府对戒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是创建综合戒毒新模式的重要前提。

    (二)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合力是创建综合戒毒模式的关键

    市直禁毒成员单位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抓好禁吸戒毒工作,大力支持综合戒毒基地建设,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特别是在社会帮教、毒品预防教育、戒毒康复等环节上,更是齐抓共管,采取防范、管理、教育、建设等措施多管齐下,取得明显效果。全体政法干警克服畏难思想麻痹和厌战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于禁毒工作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义工主动参与禁毒工作,既当监督员,又当参与者,有力地推动了综合戒毒模式的创建工作。

    (三)坚持科学戒毒之道是创建综合戒毒模式的重要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戒毒工作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戒毒基地建设的思路就是依据“958”课题组的八年临床实验报告,采取药物依赖、心理矫正、教育感化、劳动改造、体育锻炼、饮食调节开展综合戒毒。市政府也是根据这种综合戒毒所需的软、硬件要求和治疗环境,作出建设戒毒基地的正确决策。而戒毒基地的日常戒毒工作也是按照综合手段戒毒的系列程序来完成的。戒毒基地拥有的三大科研专家群体,已成为惠州戒毒基地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核心要件,是一座挖不尽的矿山,取不尽的宝藏,不断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戒毒工作向前发展。事实说明,没有科技投入戒毒基地的场所和条件,收戒率和戒断率也不可能有大的提高,惠州的综合戒毒工作不可能有今天的长足发展。

    (四)建立健全禁吸戒毒工作长效机制是创建综合戒毒新模式的有效保障

    综合戒毒模式要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禁毒工作的新形势,建立健全了禁吸戒毒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禁毒排查摸底制度、涉毒重点地区整治工作责任制、缉毒破案工作责任制、禁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禁吸收戒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制度等六项禁毒工作机制,确保了综合戒毒新模式的正常运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如我们通过禁吸戒毒实行领导任期目标制,层层签订禁吸戒毒责任书,对因决心不大、投入不足、措施不力,禁毒机制和强戒场所建设滞后,致使毒害继续蔓延发展的,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追究当地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管领导、直接领导的责任;又如我们对排查确定的吸毒人数1000人以上的县区、100人以上的镇(办事处)、10人以上的村等涉毒重点地区,实行整治工作责任制,由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与上级签订“重点整治军令状”,限期一年内明显扭转毒情,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通过责任的到位、制度的落实,使综合戒毒工作在各地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