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新精神活性物质 > 正文
新精神活性物质
“忽悠悠”是一种什么毒品?
2019-03-10 09:15:41 来自:毒言毒语 作者:陈敏 阅读量:1
  在我国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除了流行过“长治筋”、“片片(面面)”之类的毒品外,还有一种名为“忽悠悠”,号称是“片片(面面)”的升级版的毒品。最泛滥的时候,在当地一般的路边小副食店、小商店都能买到。为什么会取“忽悠悠”这么奇怪的外号,这是由于当地人看到吸食这种毒品后的人,走路轻飘飘,摇摇晃晃,像是喝醉了酒,忽忽悠悠的,给人一种随时会倒地的感觉,所以才取名为“忽悠悠”。
  
  “忽悠悠”是一种什么毒品?
  
  “忽悠悠”是由安眠酮和麻黄素混合而成的混合类毒品,外观主要为白色药片状,也有胶囊状和粉状。安眠酮曾经是一种治疗各种类型失眠的药物,久用可成瘾。麻黄素是一种兴奋中枢神经的物质,也是冰毒的主要成分甲基苯丙胺的前辈。

  
  安眠酮,又名甲苯喹唑酮、佛得、海米那、眠可欣,是受我国严格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1951年首次合成,主要被用于治疗各种失眠症,与海洛因一样,当时的药商打出的广告也是号称不上瘾的非巴比妥类安眠药。
  
  1971年,安眠酮在英国非常流行,但并不是在失眠症的病人群体中,而是在广泛流行在海洛因吸食人群、学生群体,以及任何需要便宜但又威力无比的东西“打倒”的人群中。这也导致1973年,英国政府对苯喹唑酮实行严格管制。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德国、日本、美国。刚开始各国政府都没有管制,非常相信药商的不上瘾广告,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人滥用成瘾,且中毒死亡众多。据数据显示,德国在安眠酮泛滥的期间,10%到22%的药物过量患者中都是起因于该药物,而日本则是40%。
  
  直到1973年,美国政府得到医学家们的研究报告,安眠酮具有成瘾性,并且很容易过量中毒,世界各国才开始将甲苯喹唑酮列为管制药物。上世纪80年代,临床上已经不再使用此类药物。
  
  麻黄素于1882年从麻黄类植物中提炼而出,原本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干草热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只是后期又有医学家从麻黄素里提炼出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后期发展出冰毒),才让它走上了“歪门邪道”。
  
  安眠酮服用后,能让人迅速进入深眠状态,而麻黄素却可以让精神亢奋,当这两种让人一静一动的物质混合后,吸食者会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可想而知,取名“忽悠悠”确实非常贴切。
  
  
  早期的使用方法与“片片(面面)”类似,都是用烧红的铁钎点燃放置在锡纸或是铁板上的“忽悠悠”,然后猛烈地吸入燃起的烟雾。后期滥用者也学着“烫片片(面面)”的方式,用锡纸加热,然后吸入燃起的烟雾。
  
  “忽悠悠”的危害
  
  “忽悠悠”曾经在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县城非常流行,由于非常廉价,导致当地很多人滥用。最开始吸食,每天只需要几片,随着耐受性的提高,逐渐从十几片到几十片,最高者达上百片。
  
  由于前期服用“忽悠悠”剂量小,成瘾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误以为此毒品没有什么危害,且不上瘾。然而当大剂量服用时,滥用者们才会发现,“忽悠悠”会产生很严重的依赖性,也就是上瘾。

  
  另外,作为药物的安眠酮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服用150~500mg后会出现头晕,颜面潮红,注意力难以集中,胸闷,恶心,烦躁不安,四肢麻木,幻觉,谵妄。当大剂量服用还会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状为:头晕,颜面潮红,胸闷、恶心、烦躁不安、四肢麻木,谵语,昏迷,最后呼吸衰竭死亡。
  
  因此大剂量吸食“忽悠悠”,不仅会让吸食者上瘾,同时也会面临过量吸食引起中毒身亡的风险。据有关数据显示,滥用“忽悠悠”的最小致死量为2~10g,属于滥用非常危害的一类毒品。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