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新精神活性物质 > 正文
新精神活性物质
新型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2018-06-24 14:59:06 来自:young心理 作者:曹华 阅读量:1
  当前,新型毒品乱用正处于迅猛蔓延的严峻态势。在我国有些地区,新型毒品已经成为当地主要乱用成瘾物质。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流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迅速蔓延开来,有些专家就声称,21世纪新型毒品将会超过传统毒品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成瘾物质。到2010年,就发现了41种新型毒品。近些年在我国,新型毒品乱用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新型毒品乱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新型毒品的认识不够 ,以往的调查研究表明,很多新型毒品使用者在使用前都普遍认为新型毒品不会成瘾,对身体没有损害,又能产生欣快感,因而毫无顾忌地滥用。这种错误的认知很大的原因归于当前新型毒品使用者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和危害了解不足,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宣传教育的不足。
  
  一、新型毒品种类
  
  (一)中枢兴奋剂类
  
  1.冰毒(甲基苯丙胺,MDA)
  
  冰毒,化学名称是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P),它是一种纯白色结晶体,晶莹剔透,形似冰块,所以,被形象称为“冰”(ice),而且毒性剧烈,所以又被俗称为“冰”毒,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吸食(口服、鼻吸、抽吸、静脉注射等)滥用冰毒后可产生欣快、易冲动、性欲亢进、幻觉等反应。19l9年,一位日本科学家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将甲基苯丙胺作为军事用药强化士兵行动,以提高战士的连续作战的能力。19世纪50年代,新型毒品开始在一些欧美国家泛滥起来,到80年代后期,冰毒的滥用出现上升趋势,90年代以来冰毒已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快、滥用最为广泛的中枢兴奋剂。
  
  “冰毒”是典型的中枢兴奋剂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交感和中枢神经系统,它具有显着的中枢兴奋及外周、B-肾上腺能受体兴奋作用,容易使人追求这种兴奋而产生滥用,导致成瘾。吸食冰毒后会使个体产生强烈的生理上的兴奋,不仅会消耗个体的的体力,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而且会严重的损害个体的血管、心脏,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吸食冰毒具有很强的精神性依赖,造成个体的精神活动异常,改变个体的人格。
  
  2. 麻古(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麻古”近似于冰毒,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它的主要成分为就是冰毒。通过作用儿茶酚胺神经细胞突触前膜,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阻止递质再摄取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而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食用者出现中毒时易出现精神错乱、幻视、谵妄等各种问题。
  
  3. 麻谷丸
  
  “麻谷丸”可被称为“唠嗑药”、“强奸药”。其外观和摇头丸很相似,呈圆型片剂,呈玫瑰红、浅桔红等,片剂上印有“WY”、“66”等标记。麻古丸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咖啡因,同时,它还会添加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质。滥不同颜色的“麻谷丸”与机体相互作用后产生迥然不同的精神状态,还可以产生强烈的性欲望,一些人行为失控。以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成分的麻谷是兴奋型毒品,作用快,令使用者很快体验到“飘”的感觉,受到娱乐场所寻求刺激人群的喜爱。
  
  4. 咖啡因
  
  咖啡因(Caffeine)是化学合成或从茶叶、瓜拿纳的果实及叶片等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长期大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不仅会损伤身体,而且对精神有很大损失,例如他会造成个体心律失常、引起惊厥等问题,同时具有很强的成瘾性,停用会出现戒断症状。
  
  5. 面面儿
  
  面面儿又可以称为安钠咖,是由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制而成的,为了吸引吸毒者,有些制毒者还在“面面儿”里面添加其他物质。在临床上,安钠咖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抑制以及麻醉药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等问题,但是,它具有与咖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二) 致幻剂类
  
  1. K粉(氯胺酮,Katamine)
  
  “K粉”化学名称是氯胺酮(katamine,KT),吸食者也称为K、Kat、Ket等,其外观似冰毒,为纯白色晶体,且无臭,易溶于水。吸食者可通过卷入香烟中或者用鼻来吸食,一般,毒品乱用者为了方便使用,常常将溶液氯胺酮蒸制成粉末(即所谓的K粉)。“K粉”是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属静脉麻醉药,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潜力。从2000年港澳地区开始出现打K的人群,到2001- 2002年开始传人内地,随后通过骗购氯胺酮注射针剂,加工成K粉的案件频频出现,迪吧中“追龙”“打K”成为时髦。服用K粉后,当遇到快节奏的音乐时,便会强烈扭动,造成心力、呼吸衰竭,长期使用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精神分裂,出现幻视、幻听等,会对个体的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它会人产生性冲动。对心、肺、神经造成致命损伤,对中枢神经的损伤比“溜冰”(滥用冰毒)还厉害。K粉作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可抑制丘脑—新皮层系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故具有镇痛的药理学作用,目前仍广泛应用,尤其在我国兽医领域应用更加广泛,也常用于手术麻醉。
  
  2. 奶茶粉
  
  “奶茶粉”的主要成为为氯胺酮、MDMA等,通常呈白色粉末状。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用开水调和后即可使用,而且它也可以与其他的各种饮品混合后使用,它的作用于“摇头丸”很相似,且,其效果持续时间较长。这种毒品吸食方式简单,隐蔽,且不受条件限制,因此对吸毒人员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极易传播。
  
  3. 2C- B
  
  2C- B的化学名称为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4- bromo- 2,5- dimethoxyphenethylamine,DOB)。同样,其外观和 “摇头丸”类似。其颜色多种多样(紫色、黄色、灰色等),形状也多种多样(牛头、蝴蝶、笑脸、等)。2C-B化学结构属于苯乙胺类,与LSD药效相近。服用2C-B 后药效可持续3 至6小时。它的药力比MDMA高10倍,而且服用后达到显着药效的剂量比MDMA要低得多。2C-B的药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服用剂量,一般服用剂量是4-30mg,服用低剂量在5-10mg时则产生致幻的效果,服用剂量在10-20mg时致幻的效果真正出现。服用过高剂量则会产生恐惧性的幻觉,出现与服用交感神经药物后产生的反应相同的效果,如高血压、过度紧张和体温过高。虽然2C-B的依赖性很小,但频繁(一个星期服用不止一次)服用它也会产生耐药性。对于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服用2C-B。滥用2C-B后,服用者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能力显着增强,性欲亢进,出现幻觉,过度服用可出现精神错乱等症状。
  
  4. 2C-I
  
  2C-I其药效也属于致幻剂,与LSD药效相近。目前,2C-I由于其致幻效果强且价格便宜,已经被欧美大部分国家列为管控。但是,在我国,到2012年还未被管控。2c-I一般已他的氢氯化物形式被贩卖,一种蓬松,闪亮的白色粉末,也有被压成片剂的形式,服用高剂量则会产生恐惧性的幻觉效果。
  
  5 . 浴盐
  
  “浴盐”(bath salt),也有地方称为“肥料”(plant feeder),刀疤脸(scar face)、等。它是多种同类衍生物混合而成的一种新型致幻剂。药物乱用者使用后会出现各种十分复杂的幻觉和攻击行为。其兴奋功能比可卡因强13倍,所以更具有危险性,同样,“浴盐”的毒性也不可忽视,使用者会出现各种不良的生理反应,例如头晕头痛、鼻痛出血、恶心等,导致的精神问题更为严重,例如失眠噩梦、幻觉、攻击顷向(如啃脸)等。
  
  6 . 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TFMPP)
  
  TFMPP属于哌嗪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具有强烈的致幻作用,使用者吸食后会服用者产生刺激感和幻觉并且上瘾。
  
  werwer
  
  7. 麦角乙二胺(LSD)
  
  LSD是目前知道的药力最强的致幻剂,纯LSD无色、无味,常以吸水纸的形式出现。吸食后易出现各种幻觉,产生各种行为失控和完全无助的精神错乱症状。
  
  8. 迷幻蘑菇
  
  迷幻蘑菇,其迷幻成分主要由一种含毒性的菌“毒蝇伞”制成,吸食后即出现健谈、性欲亢进等生理异常反应。过量吸食会出现哮喘、腹泻、急性肾衰竭等问题。
  
  (三) 兼具兴奋和致幻类
  
  1. 摇头丸(二亚甲氧甲基苯丙胺,MDMA)
  
  MDMA又称迷魂药,是德国默克药厂在1912年为寻找减肥秘方研制而成,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可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兴奋和欣快感,滥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摇头丸与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药理机制不同,MDMA可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水平而发挥其毒性作用,服用MDMA会使中枢神经强烈兴奋,出现摇头和妄动现象,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在幻觉作用下常常会引发各种自残、攻击行为、集体淫乱等,并会导致各种生理(呕吐、腹泻、腹部绞痛等肠胃功能障碍等)和精神(忧虑、烦躁不安、恐怖性梦幻等)方面的问题。对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及民族未来造成严重影响。
  
  2. 4-甲氧基甲基安非他命(PMMA))
  
  PMMA在毒品市场常以白色晶状体盐酸出现。2000年开始在欧美地区流行,它具有迷幻及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在大陆,PMMA没有被列为管制类药品,从而逃避技术部门的检测和法律的制裁。但在欧美,澳洲以及我国的台湾被列为管制类毒品。吸食后PMMA会产生各种生理症状(瞳孔放大、肌肉痉挛、冒汗及致幻等症状),过量使用引起发高烧、休克、心率不齐、抽搐、昏迷、全身出血及猝死。
  
  (四)中枢抑制剂
  
  1. 三唑仑
  
  三唑仑,也可以称为海乐神、三唑氯安定。无色无味,可溶入睡以及各种饮品中使用,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但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药物依赖。因为其麻醉、催眠的效果显着,口服后可迅速使人昏迷晕倒,所以俗称“迷药”、“迷魂药”、“蒙汗药”。近年来,三唑仑常被一些犯罪分子用于非法犯罪活动,长期使用三唑仑,可使人出现好斗、狂躁甚至事人性的改变等情况。
  
  2. 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
  
  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是一种新型中枢系统抑制剂毒品。在国内俗称“G”、“神仙水”或“液体迷魂药”。GHB是一种无色、无味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它有各种形态(粉末、药片、胶囊等)。最初在l9世纪6O年代,由Laborit及其同事首次合成。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滥用情况,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GHB为一氨基丁酸(GABA)的前体,能够影响GABA的合成与释放及DA神经元电活动。过量的GHB能够短时间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出现GHB中毒。慢性使用GHB停药后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常用苯二氮革类药物治疗。GHB用作治疗药物时,GHB在合理的剂量及频率范围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随着化学合成工艺的不断进步,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滞后性,针对公众对新型毒品的认知不足制造和扩散新型毒品。除上述列举外,新型毒品种类还有很多,例如,丁丙诺啡、安眠酮、止咳水、苯环利定(PCP)、ELISA(一粒沙)、麦司卡林、氟硝安定等。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