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兴奋剂 > 正文
兴奋剂
48例急性麻果中毒分析
中枢兴奋剂
2008-07-03 08:19:47 来自:余贻汉  汪毅  张继先  屈银宗  郑莉  徐玲  郭玉飞 作者: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阅读量:1

  目的:探讨急性麻果中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1月收治的48例急性麻果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48例患者中男26例,占54.2%,女22例,占45.8%;年龄15-43 (22.3±s 7.1) a,其中30 a及以下者35例,占72.9%。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者19例,占39.6%,中学23例,占47.9%。职业:企业管理者、自由职业者和私营/个体劳动者31例,占64.6%。发病场所:迪吧舞厅等娱乐场所36例,占75.0%。初始使用原因主要是好奇和他人引诱教唆,38例,占79.2%。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精神症状和心血管症状;所有患者均在观察治疗24-72 h后治愈出院。

  结论:麻果中毒者以青少年为主,波及社会各阶层;女性和受过高等教育者占很大比例。好奇是滥用的主要原因,娱乐场所是主要滥用场地。提示,应该加强对麻果危害性的宣传教育和娱乐场所的管理。急性麻果中毒以中枢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以导致多器官损害,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讨论:

  麻果系甲基苯丙胺混合物,有文献报道,麻果等新型毒品使用者以无业青年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为主,滥用者文化水平较低。本次调查却显示滥用人群已波及社会各阶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占39.6%)及所谓的“成功人士”(即企业管理者、自由职业者、私营/个体劳动者64.6%)占的比例很高;女性滥用者的比例高达45.8%;30a及以下者占到了72.9%。是否可以部分说明麻果等新型毒品滥用人群的分布正在发生改变;然而本组资料样本较小,只调查了入院病人,存在入选偏倚。滥用地点仍以迪吧、舞厅等娱乐场所为主;初始使用的主要原因仍为好奇,这说明对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广泛开展毒品的预防教育,使之深刻认识到麻果的危害性,刻不容缓,而且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

  麻果中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麻果中毒可能是甲基苯丙胺引起的。文献报道,甲基苯丙胺急性中毒时有发生。苯丙胺类中毒剂量个体差异大,约10%的人有肝酶CYP2D6缺乏,易于导致急性中毒。本组中毒患者以神经精神症状和心血管症状为突出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情况,提示甲基苯丙胺不仅能够引发精神问题,还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和代谢紊乱,危害极大。有些患者在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纳差、肌肉痛、疲劳、虚弱状态等不适,可能与极度兴奋后所致的躯体疲劳现象有关。

  对急性麻果中毒,目前还缺乏特效的解毒剂,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地西泮能很好地控制其精神症状,若效果不佳还可改用氟哌啶醇,但氟哌啶醇与苯丙胺类化合物均可降低癫痫阈值,故有头部外伤及癫痫发作史者慎用。酸化尿液、补液、利尿及大剂量维生素C可促进毒物排泄,β受体阻滞剂对麻果中毒引起的心血管症状有良好的作用,但是有学者认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α肾上腺能的翻转作用而使血压增高。对高血压急症者给予硝酸甘油、酚妥拉明或硝普钠静滴治疗效果很好。我们对其中的3例昏迷和1例晕厥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

  笔者认为吸食麻果中毒者,洗胃作用有限,故均未洗胃。甲基苯丙胺可以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对于严重中毒者应尽早采用血液净化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48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痊愈,因此,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对以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成分的麻果急性中毒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芬,刘志民.我国"新型毒品"的滥用特征及其危害[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7,13(2):63-66

  [2]姜佐宁.跨世纪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流行趋向与新的危害[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9,8(3):161-1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及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指导原则[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2,8(2):2-9

  [4]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66-467

  [5]罗健,李建华,施怀海,等.云南省2207例吸毒者药物滥用状况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9(6):5-8

  [6]de la Torre R,Farré M,Ortuo J,et al.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of MDMA('ecstasy') in humans[J].Br J Clin Pharmacol,2000,49(2):104-109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