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兴奋剂 > 正文
兴奋剂
甲基苯丙胺依赖伴发精神障碍
中枢兴奋剂
2008-02-20 11:51:49 来自:杜万君 作者: 阅读量:1

  有文献报道,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 ATS)非法制造和贩卖在世界各地迭起,随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滥用人群,形成了一个新的毒潮[1] 。受此影响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而以中枢神经兴奋剂滥用人群的增多更为明显,不断有辑获贩卖冰毒、摇头丸的报道。

  一、甲基苯丙胺流行情况

  二十世纪初苯丙胺被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抑郁症、肥胖症和疲劳综合征,那时就发现敏感个体对其产生心理依赖。二战期间曾滥用于某些国家的战斗人员,战后在日本几度大流行,成瘾者达200万人之多。40年代英国滥用普遍,据当时研究,在New Castle市中使用者占人口的1%,在滥用者中20%已形成依赖。70年代苯丙胺已列为管制药品。到70年代之后,美国和其它各国相继出现ATS大流行,其中包括两度非法制造的高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ATS的流行仍在扩展之中,不仅未被控制而且展现了愈演愈烈的上升趋势[2]。

  在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某市曾滥用发生滥用去氧麻黄素或甲基苯丙胺,成瘾者不乏其人,随后即被列入剧药管制并撤售了产品,局部流行予以控制。此后又在有些地区发生滥用。据报道,上述一些地区仍不断出现去氧麻黄素的滥用,但未见官方数据[3]。

  二、ATS药物滥用的危害及表现

  ATS药物中当前以甲基苯丙胺即冰毒滥用最为广泛。冰毒是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代表药。通常认为冰毒属于软性毒品,其成瘾潜力和滥用危害远不如可卡因。实际上,凡长期滥用或一次滥用过量对健康均有影响,对此不容忽视。对健康的危害与滥用途径、滥用频率和滥用剂量以及毒品中掺杂的毒性成分关系密切。滥用过量可产生急性中毒,尤其是静脉滥用。主要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心跳过速、颅内出血、心律紊乱、肝、肾功能衰竭、惊厥、昏迷甚至死亡。最常见为鼻吸者的粘膜溃疡或吸入性肺功能障碍。滥用过量引致认知功能受累,情绪失控或判断失误导致意外交通事故。长期滥用可产生苯丙胺中毒性神经病。表现酷似精神分裂症的偏执型。心理上,冰毒滥用后产生亲近感和界限性自我意识降低,因而,增强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减少心理防御。此外在视觉感知和时间感知上也有所改变。生理上,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减少,性欲减低。从事劳动的意愿淡薄,劳动能力下降。持续滥用高剂量者,除已形成依赖性之外,平时出现情绪不稳和焦虑状态,随时可产生偏执倾向乃至暴力冲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一次过量滥用超过300-400 mg时,通常开始时出现焦虑不安和激动,继而产生高血压危象。还可表现为感觉异常,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高热惊厥。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甚至死亡[4]。

  三、甲基苯丙胺对人伤害的作用机理

  冰毒是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代表药,滥用也最为广泛。通常认为,冰毒属于软性毒品,其成瘾潜力和滥用危害远不如可卡因。实际上,凡长期滥用或一次滥用过量对健康均有影响,对此不容忽视。

  以往研究发现,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到老年时可患巴金森氏(Parkinson)病。因此,认为是由于严重地损害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所致。然而,经过实验显示甲基苯丙胺的毒性较以前所认识的更为严重,它不但可破坏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还杀死产生其他神经递质的神经细胞。最近的研究显示甲基苯丙胺可使鼠脑纹状体,海马和额部皮质神经细胞DNA裂成碎片和细胞消失,海马和皮质部位细胞的损伤可伤害记忆、认知功能和判断能力。纹状体细胞的损伤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失调,其临床表现与慢性舞蹈病相似。

  有动物研究显示,甲基苯丙胺对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的损害,若不再给予甲基苯丙胺,其多巴胺系统功能可逐渐地部分得以恢复。例如,对18个月未再给予甲基苯丙胺的猴做脑部影象检查和脑部解剖时发现,其多巴胺功能呈实质性恢复。可是,人脑影象研究显示,慢性甲基苯丙胺滥用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损害在滥用者停药后3年仍持续存在[5]。

  四、甲基苯丙胺对精神活动的影响及其依赖性

  初次少量使用此类药后可体验到欣快感和焦虑情绪,同时表现为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增强、警觉性增高、精力旺盛并出现注意力集中、饥饿感和疲劳感减轻。药物剂量继续增加时,会出现加重的焦虑情绪、情感表现愚蠢且不协调,思维联想松散,逻辑性差,并出现偏执观念或妄想。静脉注射苯丙胺后,滥用者可立即感受到像触电样极度兴奋和快速振奋作用。

  长期滥用者,最初用药后的欣快感已消失,代之以突发的情绪变化,思维速度增快但注意力却不能集中,出现感知觉障碍和错觉,对周围人的活动歪曲或夸大,滥用者看到自己身上到处是划痕并感到皮肤表面和皮下有虫蚁爬行,幻听内容常常是一些侮辱性言语,思维内容方面,从开始的多疑、敏感发展为偏执意念或系统妄想。妄想内容以被害或夸大妄想多见,症状表现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相似。

  甲基苯丙胺具有较强的精神依赖性,一般认为不会产生严重的躯体依赖,但也有形成依赖的潜力,临床所见不多,一旦形成依赖后,突然停药也会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主要表现有:动作缓慢、动作拘泥刻板、疲乏无力、嗜睡多梦、饥饿感,严重者会因抑郁情绪而导致自杀,这种抑郁情绪会持续数周或更长,因此应给予积极的抗抑郁治疗。

  五、典型案例

  患者刘××、女、27岁、未婚、无业,病历号:735;于2004年6月1日至2004年6月16日首次收住院。

  连续吸食“冰毒”5个月,停用2天后出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少语、嗜睡等。

  患者2004年1月因工作被辞掉后,心情感到郁闷,在与一个朋友倾诉时,该朋友告诉她,可以到一家俱乐部做酒水促销员,而且可以挣到很多的钱,条件是即要漂亮又要苗条,能够穿那里的旗袍,患者因担心自己过于体胖,问朋友怎样可以快速减肥,朋友告诉她有一种东西既减肥又美容,而且不上瘾。随后患者就开始吸食“冰毒”,初吸时感到很兴奋,心里特别愉悦,心脏“咚咚”跳的很厉害,话也明显增多,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当晚整夜未眠,第2天体重减了2斤,此后就时常吸食,由于长时间的进食不好,睡眠减少导致精神恍惚,月经失调。近一个月来大脑好象控制不了自己,干什么都没劲,每天只是想“馏冰”,对外界事物不能集中,烦躁焦虑,对提供“冰”的人言听计从,体重减了20多斤,近两天没吸“冰”,称:“自己的判断能力迟钝,腿被开水烫伤都不知道疼,喜怒哀乐都没有了,有好些事记不起来了。”家人发现其不正常故送入医院。

  入院后查体:意识清晰,发育正常,体温36.4℃,血压105/70mmHg,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5mm,心肺、肝脾均无异常,右小腿和右脚局部皮肤烫伤,双手轻度震颤,步态不稳。

  精神检查: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定向力完整,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声低,嗜睡,在交谈时需几次提示或将其唤醒才能缓慢回答问题。可引出感知觉障碍,如问其:“你都有什么不舒服吗?”患者看着医生过一段时间才回答:“我的脸都变形了,浑身没劲,没意思”,进而引出明显的抑郁情绪,问其:“为什么觉得没意思?”答:“我的病很严重,全完了,生活没意思,大夫您给我打一针安乐死吧”随后哭泣流泪,并已写下遗书,称“我死后将财产全都给我母亲”,对以前的一些事,称“我想不起来了,脑子坏了”多卧于床,但时常感到饥饿,进食速度较快。

  辅助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尿吗啡测查阴性;血生化检查空腹血糖3.7mmol/L;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

  入院时焦虑抑郁量表测查总分:HAMA 32分、HAMD 44分、SAS 39分、SDS 40分

  入院诊断符合DSM-IV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甲基苯丙胺依赖-抑郁状态

  治疗:

  1、支持治疗:静脉点滴葡萄糖、维生素C、辅酶A、ATP等

  2、抗抑郁剂治疗:文拉法新(共15天)最高日量175mg×3天

  3、辅助治疗:B族复合维生素6片/日,心理、行为矫正治疗

  患者共住院治疗15天,病情逐渐恢复,情绪正常,语速语量适中,能够主动唱卡拉OK、看电视,并与他人交谈,进食、睡眠均正常,并表示出院后决不再沾“冰”了。焦虑、抑郁量表测查总分较刚入院时明显减少,各项测查结果为:HAMA5分;HAMD 9分;SAS 27分;SDS 37分

  六、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毒品滥用的种类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近年来中枢神经兴奋剂滥用的增多更为明显。有文献报道,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兴奋剂是近年滥用人数剧增的毒品,从上世纪90年代的后半期起,滥用人数已跃居三类“硬性毒品”中的首位,目前达到4200万人,占全球15岁以上人口的1%[6]。另据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994年3.4%的高中学生曾滥用过甲基苯丙胺,而1990年只为2.7%[7]。近年来我国许多青少年为了追求新的刺激,为了瘦身减肥,认为使用兴奋剂是增强个人表现与交往的一种时髦生活方式,因而滥用这类毒品,其中以滥用“摇头丸”“冰”居多,但形成依赖者较少。“冰”在医学上称为“甲基苯丙胺”,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和依赖性均比较强的物质,中枢兴奋作用包括刺激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对于脑干、间脑和皮层的兴奋作用可使肢体活动增加、睡眠减少和体温升高[8]。本文所报告的案例,患者叙述最初吸食“冰”时的感受是“感到很兴奋,心里特别愉悦,心脏‘咚咚’跳的很厉害,话也明显增多,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当晚整夜未眠”其临床表现与机理相符合。另外甲基苯丙胺对下丘脑侧部的摄食中枢有抑制作用,有人曾使其作为食欲抑制剂用于治疗肥胖症,此患者开始也是为了减肥而滥用“冰”,但逐渐产生了依赖。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中枢神经兴奋剂有较强的精神依赖性,目前认为中枢的多巴胺系统是形成心理依赖的关键因素。兴奋剂是否能形成躯体依赖,有学者认为目前尚难肯定,其戒断反应主要有:抑郁情绪、动作缓慢、刻板动作、疲乏无力、嗜睡或多梦、饥饿感等,本文报告中的患者上述戒断症状几乎均存在,因此够成了“依赖”。

  对于甲基苯丙胺依赖戒断期的治疗,临床报道较少,文献记载以对症性治疗为主,无需递减或替代式药物治疗。本文报告的案例治疗中,使用了起效相对较快的SSRI类抗抑郁药文拉法新,最高日量175mg,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病人的抑郁情绪很快得到改善,焦虑、抑郁量表测查总分明显减少,加之辅助治疗输液、B族维生素、心理、行为矫正等治疗,病情很快恢复,但是否会复吸问题,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 . UNDCP. 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 a global review.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Drug Control Programme, Technical Serirs, NO 3.Vienna:1996.

  2 . Klee H. A new target for behaviour research-amphetamine misuse. Br J Addict, 1992, 87:439-446.

  3.陈寅卿. 我国药物滥用的历史与现况. 见:姜佐宁,万文鹏,主编.药物滥用:临床·治疗·检测·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5-26.

  4.姜佐宁. 跨世纪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流行趋向与新的危害.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9;8(3):161-163.

  5.曹家琪 连 智 刘志民.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和治疗研究最新进展.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1;10(1):67-68.

  6.蔡志基.近期世界毒品形势及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5.(2)81-87.

  7.姜佐宁,主编.“现代精神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521-524.

  8.姜佐宁,主编.“药物依赖”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74-197.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