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是一种具有强效镇痛特征的镇静-催眠药。用于全麻诱导、镇静及围手术期镇痛。
1、作用方式
麻醉效应主要是非竞争性阻断中枢神经系统NMDA受体功能,也可能作用于阿片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及电压门控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
2、药代动力学
a 静脉注射诱导剂量在30~60秒内产生意识消失。15~20分钟后由于再分布麻醉作用消失。肌内注射时,中枢神经效应约延退5分钟,在15分钟左右达峰效应。
b 在肝脏快速代谢为多种代谢产物,其中一些具有中度活性(如去甲氯胺酮)。消除半衰期2~3小时。
c 反复注射或长时间输注可引起药物蓄积。
3、药效学
a.中枢神经系统
(1)产生一种“分离”状态,并伴有遗忘和深度镇痛。远低于催眠剂量的氯胺酮即可产生镇痛效能,因此,苏醒后镇痛效应可持续较长时间。
(2)增加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率;不影响脑血管对过度通气的收缩反应。
(3)增加SSEPs,抑制BAREPs及视觉诱发电位(VEPs)。
(4)与其他麻醉药不同,氯胺酮引起剂量依赖性脑电图变化;大剂量并不产生等电位脑电图。
b.心血管系统
(1)通过释放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心率、心排血量、体循环压及肺动脉压。
(2)通常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人的诱导,特别是需要维持心率及前、后负荷较高的病人。对冠心病或肺动脉高压病人需谨慎使用。
(3)对自主神经阻断或交感神经受强刺激的病人,可直接产生心肌抑制作用。
c.呼吸系统
(1)轻度抑制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对CO反应影响轻微。
(2)由于拟交感活性,可产生较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3)尽管仍会发生误吸,但喉反射功能相对保持完好。
4、剂量与用法
a.适用于无静脉通路病人,例如儿童等,可以采用肌内注射诱导。
b.10%浓度注射液只用于肌内注射。
5、不良反应
a.口腔分泌物显着增多。合用抗胆碱药(如格隆溴铵)会有益处。
b.情绪紊乱。在苏醒早期可能引起烦躁和不愉快的幻觉。高龄、女性及剂量大于2mg/kg时发生率增高,而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丙泊酚可以显着降低其发生率。儿童的幻觉发生率低于成人。精神病病人应考虑选用其他麻醉药c.肌张力。可能导致随意肌僵直运动,特别是有刺激存在时,肌张力通常增高。
d.颅内压升高。头部创伤或颅内高压病人是相对禁忌。
e.眼部效应。可导致瞳孔散大、眼球震颤、脸阵挛、复视和眼内压增高。眼科手术时应考虑选用其他麻醉药。
f.麻醉深度难以评估。通常的临床麻醉深度征象(如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及脑电图麻醉深度监测于氯胺酮麻醉时均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