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氯胺酮 > 正文
氯胺酮
氯胺酮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新途径研究
K粉与致幻剂
2007-07-08 08:18:34 来自:国家科技成果网 作者: 阅读量:1
Nast序列号  9122004000151
登记年份  2004
成果完成人  王国林    于泳浩    谢虹    王海云    陈鸿    崔薇    任书琴    
成果完成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成果来源  天津市
成果内容简介  氯胺酮为常用静脉麻醉药,同时具有NMDA受体拮抗作用。超前镇痛是最新的镇痛理论,可减轻术后疼痛和镇痛药的用量。目前国内外有关硬膜外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镇痛作用及药代动力学测定尚是空白。麻醉药物对危重症状态下免疫功能和免疫细胞内信号传递的影响是目前”免疫调理”治疗研究的新热点,有关氯胺酮对内皮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国内外尚无报道。本课题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实验、细胞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应用观察等方法对氯胺酮上述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氯胺酮新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细胞培养发现25μmol/L以上氯胺酮对LPS刺激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NF-κB易位、FMLP刺激白细胞CD11b表达和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具有抑制作用,而MK-801不具备上述抗炎作用,即氯胺酮在内皮细胞、白细胞及其相互作用水平发挥抗炎作用,该作用并非由NMDA受体介导,而可能在转录水平发挥作用。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证明氯胺酮可降低大鼠热痛敏,抑制关节炎引发的下丘脑和脑干cGMP含量增高,干预NO/cGMP信号转导。临床研究发现,等辐射分析法显示氯胺酮和异丙酚在麻醉诱导的催眠、麻醉末点呈相加作用,复合应用后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前静脉或硬膜外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明显增加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VAS评分,具有明确的超前镇痛作用,硬膜外给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给药。通过药代动力学测定证实,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硬膜外给药血药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消除半衰期长延长。为该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创新点:1、从细胞水平研究了氯胺酮的抗炎作用。氯胺酮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及转录因子NF-κB核易位活性的影响为国内外首次报道;通过比较NMDA受体拮抗剂MK-801的作用,首次提出氯胺酮的抗炎作用可能不是通过NMDA受体介导。2、国内外首先观察了氯胺酮对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和脑干cGMP含量的抑制作用,证实氯胺酮可能干预了中枢NO/cGMP的信号转导。3、国内外首次采用等辐射法分析麻醉诱导期间氯胺酮与异丙酚的相互作用,并报告了相关药理学参数。4、系统观察了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不同时间、不同途径给药的镇痛作用,证明了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均具有超前镇痛效果,硬膜外作用时间更长,效果更佳。国内外首次报告人体硬膜外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查新结论:经文献检索国内外未见于本研究技术特点相同的文献报道。作为目前临床唯一使用的NMDA非竞争性抑制剂,氯胺酮是超前镇痛的常用药物之一,最新研究集中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超前镇痛。本研究证实该剂量氯胺酮不同途径均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副作用明显降低;在临床采用该方法为数百名腹部和盆腔手术病人提供术后镇痛,同时在市内各大医院和山东、重庆等其他省市多家医院得到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明显降低了术后病人VAS评分,使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总量减少30%以上,减轻了病人术后痛苦,降低了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发生以及药物依赖的可能性,在提高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同时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麻醉药物对危重病人免疫平衡和细胞内信号传递的调节作用日益凸现。与其他药物相比,氯胺酮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很小,常被用于循环不稳定的危重病人麻醉和镇痛,同时其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本研究选择cGMP、ICAM-1、NF-κB等指标,发现氯胺酮在内皮细胞、白细胞及其相互作用水平具有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机制。从理论上证实氯胺酮对免疫平衡的影响,该发现为氯胺酮在MODS病人麻醉和镇痛中及免疫调理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提高MODS病人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