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氯胺酮 > 正文
氯胺酮
氯胺酮(Ketamine, Ketalar, Ketaject)
K粉与致幻剂
2007-07-08 20:55:36 来自: 作者: 阅读量:1
    氯胺酮是白色晶体物质,是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具有特殊气味,水溶液稳定,10%溶液pH为3.5-4.1。

    美国底特律的Steven首先合成了氯胺酮,1964年在密植根州立监狱的志愿者通过实验。1965年Domino和Corssen将其用于临床麻醉,当时被证明为有前途的麻醉药。从那时起,氯胺酮逐渐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因为它和以往的麻醉药有诸多不同。

  1、药效动力学

  氯胺酮经口服、肌肉及静脉注射后均可很快吸收。治疗剂量的氯胺酮可出现分离麻醉。睡眠不同于普通麻醉药,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原先认为其作用原理可能是与边缘系统与丘脑-新皮质系统分离有关,故被称为"分离麻醉"(Dissiciative anesthesia).现在认为此概念不正确,故已不再使用。目前认为:氯胺酮产生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L-谷胺酸)及与N-甲基-d-天门东氨酸(NMDA)受体互相作用的结果。其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疼痛的传入信号,而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因此,其镇痛效应主要与阻滞痛觉的情绪成份有关,而对体感成份影响较小;另有报道:氯胺酮与s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静脉注射后意识逐渐消失,但无硫喷妥钠样的明显分界,常表现为:睁眼凝视,眼球震颤,肌张力增强,有时伴不自主肌肉活动。眼睑、角膜及喉反射无抑制,镇痛作用明显。脑电图表现为:α波活动减弱,出现θ波及δ波。有时在丘脑及边缘系统出现癫痫样波,但不向大脑皮层扩散。氯胺酮可增加脑血流,增加颅内压;可引起恶梦,幻觉,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特别是成人,与麻醉深浅无关,与其他麻醉药和用可减少发生。 

    心血管系统:用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增加。有人认为这与氯胺酮对心肌的直接作用有关,因为,这种作用可被异博定(钙离子阻滞剂)阻断。氯胺酮可增加肺动脉压,增加右心负荷。氯胺酮也可增加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其心脏变时作用不能被异博定阻断。用药后血浆取甲肾上腺素增加,如果术前应用氟哌利多对血浆儿茶酚胺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氯胺酮可以预防外科刺激引起的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

  呼吸系统:除非特别大的计量,一般氯胺酮对呼吸系统无抑制作用。氯胺酮深麻醉时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用氯胺酮后不能排除误吸的可能。氯胺酮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及5-羟色胺的支气管收缩作用,故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

  消化系统:氯胺酮口服后也有镇痛作用。用药后有恶心、呕吐,需要术前进行预防,此药可刺激唾液分泌,术前应用东莨菪碱可以预防。

  眼:可增加眼球内压,多为一过性。小儿可用氯胺酮麻醉做眼压测定。用药后可能发生眼球运动或眼颤。

  皮肤:据报道:约有15%的患者用药后发生皮肤潮红,但不会出生其他严重后果。

  四肢:在浅麻醉时可发生四肢无目的运动。

  2、药代动力学

  氯胺酮在肝脏经过环己烷的羟基化和去甲基化后转化为可溶性的去甲氯胺酮。经肾脏分泌,由尿排除。

  3、临床应用 

  以1-2mg/kg静脉注射,以0.5mg/kg追加,或以4-8mg/kg肌肉注射。静脉连续注射剂量为1.5-2.0mg/kg/hr。有小量蓄积作用。小儿口服6-10mg/kg,可产生基础麻醉。

  起效时间:静脉注射1分钟,肌肉注射8-10分钟(小儿更快)。

  持续时间:静脉注射3-10分钟,肌肉注射10-30分钟。

  氯胺酮是可经胃肠道吸收快速起效的非阿片类麻醉药,产生镇静,镇痛作用,有强直性麻痹,增加肌肉张力,轻度减少咽喉反射作用。氯胺酮有刺激唾液腺分泌作用,术前应使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

    氯胺酮已经用于:1、小手术的麻醉;2、全身麻醉诱导;3、放射科造影及介入性治疗的麻醉;4、需要维持血压的麻醉,如休克,危重患者,老年患者;5、心血管手术;6、烧伤患者更换敷料;7、骨科手法复位患者;8、小儿麻醉诱导;9、用0.1%的氯胺酮静脉点滴用于小儿止痛及术后镇痛;10、用于全静脉麻醉(Restale J et al:Anesthesia 1988,43,46)。

  氯胺酮可用于战伤手术鞘内镇痛,也可口服,氯胺酮作用可被纳洛酮部分对抗。

  4、不良反应

  (1)高血压,增加心率及皮肤潮红。

  (2)精神作用:恶梦,幻觉等,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小于5岁的儿童发生率为5%,成人的发生率为50%。这一副作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减少或消除:A患者苏醒是不要有过多刺激;B术前应用吗啡及东莨菪碱;C接近手术结束时给予氟哌利多2.5-7.5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D合用巴比妥类或苯二氮卓类药物。

    链接:静脉全身麻醉药—氯胺酮 

    为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易溶于水,水溶液pH为3.5-5.5。主要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边缘系统,而对脑干网状结构的影响较轻。镇痛作用显著,即使阈下剂量也有明显的镇痛效应。静脉注射后30一60秒病人意识即可消失,作用时间约15-20分钟。肌肉注射后约5分钟起效,15分钟作用最强。可增加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率。氯胺酮有兴奋交感神经作用,使心率增快、血压及肺动脉压升高。而对低血容量休克及交感神经呈高度兴奋者,氯胺酮可呈现心肌抑制作用。对呼吸的影响较轻,但用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或与其他麻醉性镇痛药伍用时,可引起显著的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应特别警惕。氯胺酮可使唾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产物去甲氯胺酮仍具有一定生物活性,最终代谢产物由肾排出。 

    【临床应用】

    可用于全麻诱导,剂量为l一2mg/kg静注。静脉持续点滴1%溶液0.2mg/kg可用于麻醉维持。因其阈下剂量即可产生镇痛作用,故可与普鲁泊福(异丙酚,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配伍,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常用于小儿基础麻醉,肌注5一10mg/kg可维持麻醉30分钟左右。静注0.5一lmg/kg,可加强阻滞麻醉的作用。主要副作用有:可引起一过性呼吸暂停,幻觉、恶梦及精神症状。使眼压和颅内压升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