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致幻剂 > 正文
致幻剂
LSD的化学变构
2010-09-22 16:54:19 来自:LSD-我的问题孩子 作者:阿尔伯特.霍夫曼 阅读量:1

   在发现LSD的精神效应后不久,又有两位同事被派到我这儿,我们一起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LSD的化学变构,并对麦角碱领域作进一步研究。帕特雷尔卡(Theodor Petrzilka)博士继续进行麦角胺和麦角毒碱类所属的肽型麦角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研究。 我则和特罗克斯勒(Franz Troxler)博士一起制出了许多LSD的化学变构产物。我们试图更深入地了解麦角酸的结构,因为美国的研究人员们已经提出了一个分子结构式。1949年,我们成功地修正了这个分子式,并且指明了包括LSD在内的所有麦角碱的正确的共同核心结构。
 
   对这些麦角肽碱的研究使我们获得了这些化合物的完整的分子结构式,1951年我们发表了这一成果。这些分子式的正确性在10年以后通过完全人工合成麦角胺得到了肯定。我当时与两位年轻同事弗雷(AlbertJ.Frey)博士和奥特(HansOtt)合作,成功地进行了这一合成。另一位同事斯泰得勒(PaulA.Stadler)博士则主要负责把这种合成发展成在工业生产规模上实用的步骤。以从麦角真菌罐中的特殊培养物所得的麦角酸为原料合成麦角碱,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这个步骤被用于生产Hydergine和Dihydergot这些药物的原料药。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谈LSD的化学变构。自1945年后,虽然我与特罗克斯勒博士合作制出了许多LSD的衍生物,但是没有一种被证明比LSD更有致幻活性。确实,那些LSD的近亲从根本上被证明在这方面活性较弱。
 
   LSD分子有四种原子空间排布的可能性。在技术术语上,它们用前缀“异构”(iso)和字母D和L来区分。除了更准确地应被称为“D−麦角酸二乙酰胺”的LSD外,我还制出并同样也自身试验了其它三种走空间排布上不同的形式,即异构麦角酸二乙酰胺(异构LSD),麦角酸二乙酰胺(LSD)和异构麦角酸二乙酰胺(异构LSD)。后三种形式的LSD在剂量高达0.5毫克时仍没有显示出精神效应,这一剂量相当于LSD显效剂量的20倍。
 
   一种与LSD紧密相关的物质是麦角酸的一乙酰胺(LAE),在它的分子上,LSD二乙酰胺残基上的上的一个乙基基团被氢原子所取代。这种化合物被证明具有大约十分之一的LSD精神活性。它的幻觉效应也从性质上有所不同:它以一种麻醉成分为特征。但是这种麻醉效应在麦角酸酰胺(LA)中更为显著,在这种化合物的分子上,LSD的两个乙基基团均被氢原子所取代。后来在临床研究,确认了我在LA和LAE的对比性自我实验中发现的这些效应。
 
   15年后,我们又碰上了麦角酸酰胺,它已在早先的研究中被人工合成,而这次它却是作为墨西哥天然神药喇叭花(ololiuqui)的活性成分。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更详细描述这个未曾预料到的发现。
 
   LSD化学变构的某些结果已证明对药物研究有价值。虽然LSD的衍生物只有很弱的致幻性或完全没有致幻性,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展现出LSD的其它效应。LSD的效应之一是它对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阻滞(请参照前面LSD药理性质的讨论)。 由于5-羟色胺在过敏炎症过程和偏头痛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一种特别的5羟色胺阻滞剂就对医学研究非常有意义。因此,我们系统地寻找没有幻觉效应,但却具有最强的5羟色胺阻滞活性的LSD衍生物。第一个这种活性物在溴LSD中发现。它在医学生物研究中以BOL的名称而为人所知。在我们研究5羟色胺拮抗剂的过程中,特罗克斯勒博士后来制出了药效更强、更具特异性的活性化合物。其中已进入药品市场的活性最强的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商品名是Deseril,在英语国家的名称为Sansert。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