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UNODC)关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早期预警通报显示,尼嗪类物质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目前,有很强的迹象表明这类合成阿片类物质将会进一步传播。

图1:向UNODC EWA报告的尼秦类物质种类随时间的变化
首个尼秦类物质-异托尼秦(isotonitazene)仅在2019年被报告给UNODC。如今,这一类物质已包含26种不同化合物(见图1和图2),在欧洲、北美、大洋洲、南美和东南亚的30个国家中被发现(见图3)。

图2 2019-2024年向UNODC EWA报告的生物样品和毒品中不同种类尼嗪的数量

图3 2019-2024年向UNODC EWA报告尼秦类物质的国家/地区的数量
2023年,UNODC EWA首次报告了10种合成阿片类物质,其中7种属于尼秦类,3种属于芬太尼类。2024年(数据收集尚未完成),已报告7种合成阿片类物质首次出现:6种尼秦类物质(desnitroclonitazene, fluetonitazene, fluetonitazepyne, isotonitazepyne, methylenedioxynitazene和N-desethyl protonitazene)和1种其他合成阿片类物质(N-propionitrile chlorphine)。
在2019-2024年期间,7个报告国/地区向UNODC EWA通报了292起毒物案例(22%为女性,67%为男性,11%未知/未报告),涉及13种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在此期间,82%的尼秦类毒物案例为尸检案例,14%为临床入院案例和4%的毒驾案例。2019-2024年期间,在尼秦类毒物案例中被检出最多的三种物质分别是丙托尼秦(120例)、美托尼秦(110例)和异托尼秦(30例)。
许多尼秦类物质的效力甚至可能超过芬太尼类物质。尽管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效力和药理学特性,但尼秦类物质在大量致死案例中出现是一个警示信号。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如爱尔兰和英国)已经出现了与尼秦类物质相关的许多过量事件。
目前已有6种尼秦类物质被置于国际管制之下,世界卫生组织还建议对另外4种尼秦类物质进行国际管制。鉴于尼秦类物质的快速出现和传播,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合成毒品战略的四个重点领域——多边主义、反毒品、基于科学的健康应对以及早期预警——都需要被纳入考虑。
尼秦类物质的快速多样的变化给执法工作、毒品检测和毒物实验室带来了重大挑战,需要在能力提升、方法改进和常规筛查方面做好准备,以便能够检测出尼秦类物质。
在健康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早期预警系统、提高急救人员和其他可能目击过量事件人员的意识和培训,以及加强过量预防和管理,来提高对非法毒品市场中尼秦类物质出现所引发的过量事件的应对能力。阿片类物质过量是可以通过全面的药物依赖治疗和护理项目来预防的,如果被及时发现,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紧急响应措施来逆转,包括使用纳洛酮(一种阿片类拮抗剂,能够快速且安全地逆转阿片类物质的作用)。关于更多信息,请参考UNOdc与WHO合作开发的“SOS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