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镇静剂 > 正文
镇静剂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酒精与苯二氮卓类
2008-09-23 06:59:38 来自:徐桂珍 段晓玲 宋瑞荣 护理学杂志 作者: 阅读量:1

  【摘要】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97例酒依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均配对选择患者1名与其生活关系密切的家属。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1次/周,共6周。于入院第1周及第6周末,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感受描述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主观感受描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对增强家属对患者摆脱酒依赖的信心、减轻恐惧心理、增加与患者的感情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酒依赖 患者 家属 护理

  酒是一种公认的成瘾物质,由于传统习惯,人们常在欢庆、祭祀及婚丧时以饮酒营造气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的增多,无论是饮酒的人数、次数还是饮酒数量都在日渐增多,形成酒依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已成为值得重视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1]。为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笔者对97例酒依赖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观察组患者家属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2年2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戒酒中心接受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97例,均为男性,年龄26~63(34.70±9.37)岁。均符合CCMD-2-R有关酒依赖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均配对选择患者1名与其生活关系密切的家属。两组患者家属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1次/周,采用小组学习与单独讲解相结合的宣教方法,第1周向家属讲解酒依赖常见临床表现及患者的常见心理;第2周向家属讲解药物常识和戒断反应的表现;第3周向家属和患者讲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第4周向家属和患者讲解康复知识和预防复饮的方法;第5周分别对家属和患者讲解精神卫生知识;第6周组织经验交流会,请患者及家属与戒酒成功者及家属交流经验。每次40 min。

  1.2.2  评定工具及方法:①自行设计主观感受描述问卷,包括是否相信患者戒酒成功并积极配合,是否惧怕患者复饮及醉酒后的异常行为,对患者的关心与照顾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2]。由经过培训的2名主管护师按统一`指导语分别在入院第1周内和第6周末对两组患者家属逐一进行测试。

  1.2.3  评价标准:主观感受评价标准,相信患者戒酒会成功并积极配合为有信心;惧怕患者复饮及醉酒后的异常行为为有恐惧心理;主动关心与照顾患者为感情好。SAS共有20个项目,为4级评分,1分(没有或很少时间有焦虑情绪);2分(部分时间有);3分(大部分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SDS亦含有20个项目,其评分方法及统计方法同SAS。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1.2.4  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主观感受描述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主观感受比较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1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定结果比较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P<0.01

  3  讨论

  表2示,干预前两组家属对患者的信心、恐惧心理、与患者的感情好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9、0.09、0.09,均P>0.05);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比较,观察组其主观感受3项均有明显改善(χ2= 21.63、32.01、32.12,  均P<0.01),对照组仅感情好1项指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χ2= 7.85,P<0.01);两组干预后主观感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75、13.20、6.64,均P<0.01)。表3示,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0、0.21,均P>0.05),提示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水平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家属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3.69、3.76,均P<0.01)。两组家属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t=2.94、2.74,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减轻酒依赖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增强家属对患者的信心、减少恐惧心理、增加与患者的感情有明显的效果。

  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疾病的发生涉及到社会、心理、生活等诸多因素,精神疾病同样如此,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解决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复发问题[3]。酒依赖患者住院药物治疗仅仅是戒酒的第一步,它只能消除患者的躯体依赖,却难于根除患者的心理依赖。在戒酒互助协会(AA)尚未普及的今天,众多酒依赖患者往往需要家庭的协助才能康复及预防复饮。而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态度是影响酒依赖患者是否尽快康复及防止复饮的重要因素[4]。住院酒依赖患者中,有的多次戒酒不成功,多数存在人格缺陷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表现为执拗、易激惹、无理取闹,他们一方面缺乏自尊,另一方面又需要自尊来满足虚荣心,其内心充满矛盾和顾虑[1],有的醉酒后对家人非打既骂、在社会上惹祸肇事;生活不规律、劳动能力下降,是导致家属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缺乏信心、产生恐惧、与患者感情差的根本原因。有的家属自述我们面对家人的酗酒问题,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经历[4]。现代护理观认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护理工作的内涵、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也在不断延伸[5]。在护理工作中应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属同样视为护理对象,加强对家属的支持,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协助他们处理好危机,使家属接纳患者,改变家属对患者的态度,从根本上减少不良应激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贵玲,李宝荣.酒依赖患者戒酒期间的心理护理[J[.山东精神医学,2003, 16(3):186.

  [2] 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J[.上海精神医学,1990,新2(增刊):41.

  [3] 杨颖.香港精神康复服务[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65.

  [4] 姜佐宁.药物成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6340.

  [5] 万学英,刘化侠,徐迎春,等.护士对患儿家属支持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7.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