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大麻与烟草 > 正文
大麻与烟草
尼古丁成瘾的研究概况
烟草与大麻
2008-02-24 10:34:05 来自:徐希平 牛天华 邵宏 作者: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阅读量:1

  吸烟者中有很多人对尼古丁成瘾(nicotine addiction)或依赖(nicotinedependence)。吸烟不仅可能导致吸烟者本人罹患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炎、末梢血管症和肺癌等,而且还影响到周围人群,因此由吸烟而产生的尼古丁成瘾及其由此而引起的副作用是对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又一威胁。尼古丁成瘾是维持吸烟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所要解决的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国内外对吸烟的危害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但至今对尼古丁成瘾的病因和遗传学基础的研究还处于资料收集阶段。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尼古丁成瘾或尼古丁依赖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以期对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借鉴作用。

  1  尼古丁成瘾的判断标准与流行病学调查

  1.1 尼古丁成瘾的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的报告,尼古丁依赖可被认为是一种有精神运动性的物质滥用障碍。物质滥用诊断标准主要有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和第三版修改版DSM-Ⅲ-R)和WHO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上述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好,特别是DSM-Ⅲ-R与DSM-Ⅳ最接近。目前被广泛公认和采用的尼古丁依赖标准评估量表为1990年Fagerstrom制定的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该量表的判断结果与血浆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可替宁(cotinine)水平等生物指标一致性很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简便、实用和可靠等优点。此外,还有修正的耐受量表(RTQ)等亦可作为参考标准。一般FTND≥8或RTQ≥28则可判定为尼古丁成瘾或尼古丁依赖。

  1.2 尼古丁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

  尼古丁是烟草作用于大脑的主要成分,尼古丁成瘾的药理学和行为学表现与可卡因和海洛因成瘾类似,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多数香烟,每支至少含有10 mg的尼古丁。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3年的报道,美国每年有40多万人的死亡与尼古丁有关。在美国吸烟者中有34%试图戒烟,但成功率仅有2.5%。另据1996年美国国家家庭药物滥用调查,估计美国有6千多万吸烟者和接近7百万非吸烟性烟草使用者。尼古丁已成为美国最广泛滥用的物质之一。在我国吸烟者逾3亿,生产和消费占世界香烟总量的30%之多。每年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100多万人[1],超过世界任何国家。

  尼古丁依赖的终身发生率在美国为24%,曾经吸烟者为32%,吸烟者为30%,在香港的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27%和1%,在上海分别为39%和2%(按DSM-Ⅲ评定标准)[2-5]。日本最近的报道[6]揭示男性尼古丁依赖的终身发生率在曾经吸烟者为42%、26%和32%(分别按ICD-10、DSM-Ⅲ-R和DSM-Ⅳ评定标准),吸烟者为16%(按FTND评定标准)。在6000奥地利人群随机调查中,42%的男性和27%的女性尼古丁成瘾[7]。

  环境因素对尼古丁成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个性、心态与社会人口统计学的危险因素方面。除了生育减少、教育程度低、宗教信仰弱以及精神紧张等可成为持续吸烟的危险因素外,社会经济状况低下、人际关系复杂或社会-家庭吸烟者多也对吸烟习惯有暗示作用。如果吸烟多、烟龄长和开始吸烟年龄较小也将增加尼古丁成瘾的危险。

  2  尼古丁成瘾的遗传度、相关生物学途径与主要候选基因

  2.1 尼古丁成瘾的遗传度

  随着分子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有关尼古丁成瘾的生理机制与遗传基础的研究得以开展。家系、遗传印记标志和双生子等的研究显示吸烟的开始与维持受遗传的影响[8],估计遗传度对于启动吸烟来说大约占47%-76%,对于持续吸烟来说占62%[9]。此外,研究发现吸烟与嗜酒一样是可以遗传的,遗传对吸烟的影响至少与遗传对酒精中毒的影响同样重大[8]。

  2.2 尼古丁成瘾的相关生物学途径与主要候选基因

  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尼古丁成瘾的主要障碍物-基因、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研究,必将使该领域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相信,在多学科不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宏观与微观、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研究的现代方法学的确立和发展,离我们全面、科学认识尼古丁成瘾并成功控制、预防和矫正治疗它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