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毒品各论 > 行为成瘾 > 正文
行为成瘾
宁波用戒毒药戒网游瘾的实验调查纪实
2010-01-17 20:49:37 来自:南京报业网 作者:网络 阅读量:1

  针对杨教授的这一新法,心理专家却有不同声音:会不会打过这种针后,网瘾没有了,对什么也都不感兴趣了?国家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宋广霞处长说:医学研究决不能随随便便拿人的生命胡乱尝试。现在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是有缺陷的,他还举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被紧急叫停通过做脑部手术戒毒的例子。有关人士对此更是忧心忡忡,呼吁尽快出台《卫生新技术临床准入暂行办法》。

  “戒网瘾如蹲大狱”

  11月12日,浙江宁波市戒毒研究所迎来了6个特殊的“病人”,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平常所见的吸毒者,年纪很小,大都由父母陪同。

  中心先为他们6人分别进行了极为严格的身体检查,脑电图、心电图、血、尿……上午10时,杨国栋教授拿出了一摞自愿戒网瘾协议书,让6名“网虫”在上面签字。

  与住在楼上的戒毒人员惟一有区别的是,他们住的房间的铁门没有关闭。他们可以随便在其他几个房间内转悠一会儿,可其他几个房间里除了另外几名“网虫”之外,就是身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

  其中有一个网名叫“名人堂Y帅哥”(以下简称“帅哥”)的18岁少年感到很不适应。他先是到其他几个房间转了一圈,得知这几名前来脱瘾的全是男生,最大的也不过22岁,最小的仅14岁,还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他的网络经历比“帅哥”还要有传奇色彩,他不仅创造过4天4夜基本不吃不喝在网吧里连续作战的纪录,还创造过离家出走3个多月的纪录,这让“帅哥”十分佩服,他们在一起开始互相探讨网络经验。

  可惜还没等他们相互打完照面,医务工作者就开始催他们进入治疗室打针了。打的针与平时感冒输的葡萄糖看起来区别不大,可让“帅哥”感到好奇的是,他们打针的同时,头边还放着一个监视他们脑部的电脑,还没等“帅哥”想明白这个电脑是怎样监视他的脑部时,他已开始昏昏入睡,这一睡就睡到了当天晚上的10点30分。

  当天深夜,不放心的妈妈特地又赶过来看望儿子,可她没能如愿,戒毒中心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

  第二天整整一天,“帅哥”一直是在昏昏沉沉中度过的。他只是模糊地记得,与第一天刚来时不同的是,打针的时间提前到了上午,他醒来的时间却推迟到了下午。一天中,他好像只吃了一顿饭,喝了半碗已有些发凉的粥,那是楼下食堂里的阿姨给他们6个网虫分别送上来的,他们不能随便下楼,“这跟蹲监狱没啥区别。”“帅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抱怨道。虽然他的床头柜上还放着一只妈妈特意送来的已撕开了的烧鸡,可他不想吃,一点食欲都没有。其他几个打过针睡过去又醒过来的网迷也都这样说:“不知道打的是什么针,头有点晕,还有点疼,也还恶心。”

  第三天,还没等一瓶水输完,“帅哥”已经醒来,看看周围几张床上都沉沉入睡的同伴,“帅哥”强迫自己重新睡过去,可没能奏效。

  医生把他的反常情况告诉给了杨教授。下午,医生开始给“帅哥”服用一种袋装的中药,并在他的耳朵下边又埋了几粒黑色的颗粒。这样,“帅哥”整个下午到夜里便全是在昏睡中度过的,只是头依然疼。

  星期天的上午,是“帅哥”和几名“网虫”自进入戒毒中心第一次外出的日子。这是戒毒中心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为主题,组织他们6名迷恋网络的年轻小伙子集体出游,旨在边游玩边治疗。杨教授亲自全程陪同,为他们做心理辅导。

  通过一天的观察,杨教授与几名随同的研究人员针对几名网迷的综合测评作出决定,两名已基本恢复正常的“网虫”当天即可办理有关手续,离开戒毒中心。但“帅哥”及另外3名网迷还是要继续留下来打针治疗。

  “网瘾也是一种毒瘾”?

  位于宁波市区西北街42号的宁波市戒毒研究中心,远远看去并不十分显眼,相反,与街对面遥相呼应的市第二人民医院气派的门诊大楼比起来,还略显寒酸。

  中心一侧,是一座三层住院小楼,小楼门口铁门紧闭,保安把守,一般人很难进入。

  已66岁的杨国栋教授看起来十分精神,高高大大的身躯伴着的是他的粗大嗓门。他的个人简历上,是一串戒毒研究给他带来的耀眼荣誉。杨教授的办公室位于小楼的对面,他指着楼上告诉记者说,戒网瘾的几名网迷都被安排在了二楼,三楼则是住的戒毒人员。二楼以前也是戒毒病房,近段时间戒毒人员少,所以才有空房子。

  谈起网瘾与毒瘾的关系,杨教授十分肯定地认为:“网瘾也是一种毒瘾。”

  他接下来解释道,根据实验和研究证明,网瘾与毒瘾其实是有着同一个物质基础,一旦网瘾发作,也会出现如同毒瘾君子那样的抖手、出汗、心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等症状。目前,这类现象已被众多学者称为“网络上瘾综合征”。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