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通知通告 > 征稿征订 > 正文
征稿征订
新书推荐——《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毒品》
征稿征订
2007-07-08 21:21:57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 阅读量:1
    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5万人,比上年增长5%。其中72.2%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截至2004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79.1万,同比上升6.8%。国内吸毒人数总体增加,毒品滥用种类日趋多元,这近80万吸毒人员涉及全国2102个县(市、区),青少年占吸毒人员的70.4%。

[[image1]]


  《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毒品》一书用理性审视社会问题,用感性触摸吸毒人心灵;多视角剖析毒品危害,全方位展示吸毒人群的心理、生理苦痛,以吸毒青少年的血泪自述向社会描写一个挣扎在毒品泥潭中的社会层面,促使人们珍爱生命,向毒品宣战。
  本书改变了已有禁毒教育读本科普性太强,阅读性不够的编写方法,采集了丰富、详实的案例,收录了极富针对性的专家评论,总结了大量青少年可以行之有效的“自卫防身”术,并配以精美图片,给青少年创造了一个感性阅读、理性思考相得益彰的阅读氛围。全书始终贯传一个理念:让青少年真正阅读本书,而不是让它躺在图书馆,藏在书箱底。
  本书的特点:
  (1)本书以一级预防为宗旨,即吸毒前教育(我们国家禁毒教育分为三级预防:吸毒前为一级预防,吸毒中为二级预防,戒毒后帮助教育为三级预防),响应了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政策号召。
  (2)本书分为两编:毒品常识+青少年面临的毒品危机。全书贯彻面向青少年,针对青少年具体情况的宗旨。针对性强。
  (3)改变了传统科普教育读物枯燥乏味、专业性太强、阅读性不强的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充分展现书的内容,力图实现将书真正送到青少年的身边,让青少年有兴趣阅读这个理念。
 

[[image2]]


  内容方面:
  ①案例充实。大量采用吸毒人员的内心独白,亲身经历叙述,论坛交流记述等形式,真实、生动、震撼人心。
  ②科普部分内容简介、通俗,改变传统写作方式,采用分门别类写法。并采用了大量关联写作方式,旁征博引,增加知识面,丰富本书内容。
  ③第二编第一章主要针对青少年面临的新形势,对青少年吸毒现象、原因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而且从大量的案例中总结出一些提示青少年防备毒品的技巧和方法。
  ④第二编第二章采取了案例+专家点评+对策建议的写作方式(专家为杜新忠、文国英等,具有权威性)这是已有禁毒预防教育书籍没有采用过的形式。
  ⑤趣味性读物很多,大大扩展了阅读空间。
  形式方面:
  采用了大量珍贵图片,写实和漫画相结合。
  在书的版式、页面设计、颜色、开本方面采用了时下比较流行的青少读物形式,力图“迎合”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image3]]


  内容小摘:
  如何识别海洛因香烟?
  问:“我是一位做生意的人,避免不了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避免不了相互之间递烟以联络感情,如何判断对方递的香烟中是否含有海洛因?”
  答:将海洛因混在香烟里最简便的方法,一般是先将香烟轻揉开,把烟丝抖出,将烟丝与海洛因混合后再重新装入,最后的部分一般不混合海洛因。这种香烟与机器包装出来的香烟是有差别的,一般手感较松,有不均匀感。
  吸烟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香烟品牌,并且对该品牌的香烟的口感很熟悉。如果对方递的香烟是自己不熟悉的品牌,最好以不习惯该品牌而婉言拒绝。 如果感到自己熟悉品牌的香烟口感与平时所习惯的不一样,要提高警惕。混有海洛因的香烟,吸了之后,会感觉到有一种很特殊的某种东西烧焦了的苦味,从不吸毒的人如果多吸几口甚至有头晕恶心的感觉。
  混有海洛因的香烟,燃烧时一般较快,在接近燃烧的香烟纸的边缘,有渗油样的暗黑色,这与一般香烟燃烧时不同。
  如何拒绝朋友的吸毒邀请?
  (1)在接过朋友递过来的香烟、药片、饮料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是什么东西。凡是与“提神药”、可以让人“飘”、“消除疲劳”、“让人找到音乐感觉”相关的东西,一定要确认是不是毒品。
  (2)“直接说不”:“我不感兴趣”、“不用了,多谢”。知道是大麻、摇头丸之类的毒品时,坚决的表明自己的立场,郑重地告诫伙伴这些东西万万不可玩。
  (3)万一拒绝不过,就告诉对方自己心脏、或肺部这几天很不舒服,尝试毒品会很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万一朋友采取强迫的方式而无法脱身,以报警来解决问题。
  (4)朋友采取激将、强迫等方法时,可以与对方“称兄道弟”,“是朋友就会尊重我的选择”、“是朋友就不会逼我”,或者干脆告诉对方,“我喜欢的东西不是虚幻的东西,我不喜欢这样的时尚。”
  (5)“转移话题”:“我突然想起应该去……”立即找借口离开,并从此远离这样的朋友。
  (6) “妙用借口”:“我答应过谁不会这样做”;
  (7)“提出新建议”:“不如我们去……”、“其实我们做/去……不是更好吗?”

[[image4]]


  法律出版社、作者本人在编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广泛联系杜新忠、文国英等专家,吴荣等禁毒志愿者,组成了一个代表多方声音的志愿者团队,愿意在禁毒宣传月和各初高中学校共办禁毒宣传活动,以鲜活的形式对广泛青少年进行禁毒预防教育。

定 价:14.00元
购买热线:63939792
编辑热线:63939646/63939641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