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通知通告 > 会议纪要 > 正文
会议纪要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物质滥用和成瘾行为国际
2011-01-17 16:40:15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阅读量:1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陆林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毒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平坤教授致贺信、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陆林教授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秦伯益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词。

  会议内容涉及酒依赖及治疗、尼古丁依赖及治疗、新型毒品滥用及治疗、网络成瘾、药物滥用预防、药物滥用政策、药物滥用机制、药物替代治疗的安全性、药物治疗的心理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对药物成瘾者治疗后的职业康复和就业项目、美沙酮维持治疗等相关问题。

  在药物依赖的遗传学方面,美国贝勒医学院院长Thomas R. Kosten 教授报告了“酒精和精神兴奋剂依赖的遗传药理学治疗”,介绍了遗传药理学使用基因检测的方法预测药物治疗对酒精或阿片类物质依赖患者个体的有效性。遗传药理学在改善治疗效果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人们已经鉴别出能影响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因素的基因变异体。这些变异能够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使酒精和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患者得到最优化的治疗,降低戒断后的复吸率。美国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主任John Krystal教授报告了“酒精中毒和治疗的谷氨酸机制”。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陆林教授报告了“药物的潜伏心理渴求:从行为到分子靶标”。复吸是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成瘾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前期对可卡因戒断后潜伏复吸现象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主要探讨了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后潜伏复吸的行为学、神经解剖通路、分子神经信号转导以及学习记忆机制。本研究利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建立了吗啡戒断后潜伏心理渴求的动物行为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影响吗啡潜伏复吸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低剂量的吗啡训练形成的CPP表达在吗啡戒断后14天中逐渐增强,并且中央杏仁核的ERK-CREB通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还发现,吗啡条件性奖赏能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示与药物配对的环境可能通过易化探索性觅药行为促使环境-线索诱发的潜伏复吸,初步阐明了吗啡潜伏复吸的学习记忆机制。上述研究成果为探索和开发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和复吸的特效药物和心理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为我国的戒毒事业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对尼古丁成瘾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郝伟教授报告了“尼古丁依赖与治疗”:尼古丁是导致机体对烟草产生依赖的重要首要活性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像其他产生化学物质的依赖一样,尼古丁被认为是激活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产生犒赏作用。有很多治疗方法在商业中用于治疗尼古丁依赖的方法,只有两种证实的确有效:一种是行为治疗(包括5A 简单干预)干预,另一种则是药物疗法。研究发现,5A 简单干预是最好的简短干预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工作繁忙的内科医师。三种药物疗法可被用于解除烟瘾:尼古丁替换替代疗法(NRT,如皮肤贴剂、口香糖、醚吸入器、鼻喷雾液、糖锭),安非他酮缓释剂和伐尼克兰(vareniciline)。伐尼克兰是一种新的α4β2烟碱受体部分激动剂,其治疗烟草依赖疗效有较好效果。3期临床试验显示它可能比NRT和安非他酮更有效。伐尼克兰的毒副作用也不大,常见的恶心等消化道反应,症状叫轻微,多可以忍受。不过因为以往的使用报告中曾有出现焦虑、抑郁、自杀的案例,故在伐尼克兰的说明中还是添加进了新的安全性警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成瘾和精神卫生中心主任Bernard Le Foll教授报告了“URB597对anandamide水解作用的抑制可以减少大鼠尼古丁渴求行为的再现——与大麻CB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利莫他班 (0.3-3 mg/kg) 剂量依赖性的减少了尼古丁的转换点,1 mg/kg 的利莫他班的作用稳定。在尼古丁给药行为消退后,尼古丁点燃和尼古丁相关线索可以再现尼古丁自身给药行为。利莫他班(1 mg/kg)和URB597 (0.3 and 1 mg/kg)显着减少了这种自身给药行为的再现。研究结果显示,DB1受体的完整性是尼古丁自身给药行为动机所必需的,利莫他班可以稳定的减少这种行为。利莫他班阻断CB1受体或者通过抑制FAAH活性增强anandamide水平都减少了尼古丁渴求行为的再现。URB597的这些作用提示anadamide可能在尼古丁渴求中起抑制性的作用;这个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介导尼古丁渴求的多种内源性大麻物质的功能。既然利莫他班在戒烟和复吸的使用上受精神副作用的限制,我们的结果提示更精确的靶相调节大麻系统可能可以预防戒烟者的复吸。

  对新型毒品的滥用,澳大利亚WHO药物和酗酒问题治疗合作中心主任Robert Ali教授报告了“甲基苯丙胺类精神障碍”,介绍了全球ATS使用的现状,使用后产生的危害,及产生的精神危害,治疗方法等内容。德国柏林联邦卫生部联邦药物管理办公室主任Ingo Ilja Michels博士报告了“苯丙胺类兴奋剂在德国和欧洲的应用和治疗”,概述了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如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在欧洲和德国的流行和消费模式和防治措施。

  在网络成瘾方面,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陶然主任报告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研究比较网络成瘾(IAD)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的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方式。结果发现IAD青少年SCL-90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均高于正常对照,总症状指数也比正常对照高出近10%。IAD青少年EPQ的内外向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精神质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EMBU测查表明,总体来说IAD青少年较正常对照的父母养育方式缺少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仅为母亲)。研究认为,网络成瘾青少年常常出现各种精神症状,表现出内向和精神质的人格特征。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常常表现为过分干涉、惩罚、缺少情感温暖。

  会议同时还展出24个壁报,供与会者交流。壁报的内容有对药物成瘾的基础研究,包括: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复燃中的作用;Cdk5/p35参与了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大鼠甲基苯丙胺诱导的行为敏化中的作用;急性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剥夺对酒依赖者线索暴露诱导的饮酒迫促性的作用;应激对戒断不同时间海洛因依赖者冲动性选择的影响;认知策略调节尼古丁依赖者心理渴求的神经机制研究等。在药物流行病学方面,有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调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调研评估等。针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有关于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联合心理护理、疗效研究等。同时还有降低危害预防与干预宣传、同伴教育干预措施等。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