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社会写真 > 正文
社会写真
禁毒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10-03-09 21:51:13 来自:四川在线 作者:崔庆甫 阅读量:1

   四川省甘洛县阿尔乡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乡。7年前,这个乡因吸毒人员较多而远近闻名,因为只要一提起这个乡,熟悉的人就会想到这是一个毒品“重灾区”。2003年,该乡因吸毒人员超过100人,被甘洛县禁毒委员会列为毒品重点整治乡。7年后,经过乡党委、政府和公安禁毒部门的不懈努力,2009年底,该乡未曾增加一名吸毒人员;原来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也减少了67人,成为了甘洛县禁毒工作的典型乡,受到了甘洛县禁毒委的高度评价。

  阿尔乡辖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9181人。改革开放以来,因为这里社会经济负责滞后,吸贩毒的问题一度较为严重。据2003年毒情普查显示,该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04人,且吸毒人员年龄偏低,复吸率高,以贩养吸现象较为严重。因吸贩毒品诱发的杀人、抢劫、偷牛盗马等刑事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家族械斗、民间纠纷等社会治安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该乡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社会反响较为强烈。

  针对该乡严重的毒品问题,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迅速研究对策、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禁毒工作摆上了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专门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一把手”为正副组长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禁毒工作“一把手”工程,书记、乡长带头抓落实;同时,各群团组织也把禁毒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任务,确定了“不让毒品滋生和蔓延”的工作目标,建立了乡到村、村到组、组到户、户到重点人头的四级禁毒责任制,把禁毒工作的领导、责任、任务、目标逐级落实到人头,真正把禁毒工作抓紧抓落实。

  在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中,阿尔乡及时利用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禁毒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彝族村民们的禁毒意识。过去,曾有一些村民认为吸毒是别人家的事,与自己不相干。可是后来因为吸毒而发生的一些案件,使村民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村民的牛马经常被盗,作案人员都是本村的吸毒人员。该乡地坝村阿某,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染上毒瘾后抛妻弃子,后因抢劫本村村民财物被判刑入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些案例对村民触动很大。在此基础上,该乡禁毒工作组还经常深入学校、村组、农户,采用图片及文字专题展览等形式,对在校学生和群众进行广泛的反毒品教育。同时,他们还借鉴民间成功的经验,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多次别具彝族特色的民间戒毒活动,让全乡形成了向毒品宣战,不让毒品进村入户的良好氛围,使毒品危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戒毒人员“旧病复发”是一个棘手问题,阿尔乡禁毒工作组把易复吸毒群体作为重点帮助对象。他们一是将强制戒毒或吸毒劳教期满人员全部列为帮教对象,对帮教过程、家庭及社会关系,进行详细登记、建档。二是建立由乡村干部、吸毒人员亲属组成的帮教小组,采取启发、教育等手段帮助吸毒人员从心里上彻底摆脱毒瘾的诱惑。三是定期送帮教对象到公安机关进行尿检。四是妥善解决吸毒人员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从毒品的泥潭中摆脱出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与此同时,阿尔乡还在公安禁毒部门的强力配合下,把禁毒工作的重点放在堵源截流工作上,坚决不让毒品进乡入户。过去该乡吸毒人员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就是入乡毒品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为此,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乡7个村实行书记、乡长负责制,坚决杜绝流动人员、毒品贩子流窜进村入户贩卖毒品,对以贩养吸的吸毒人员坚决扭送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有效地遏制住了吸毒人员滋生。

  阿尔乡党政一班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换来了令人可喜的成果。2009年底,该乡在册吸毒人员由原来的104人减少为37人,彻底戒除毒瘾的8人,没有新增一名吸毒人员。由于该乡扎实有效的禁毒工作,使全乡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出现了连续8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的可喜局面。时下的阿尔乡乡里乡外安静和谐,全乡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