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调查分析 > 正文
调查分析
甘肃禁吸戒毒工作调查
2010-10-08 10:31:32 来自:中国普法网 作者:张亦嵘 周文馨 阅读量:1

   写在前面的话

  
  甘肃打了7年禁毒人民战争,3年以上戒断巩固率从1999年的4%上升到2007年的42%,新滋生吸毒人员下降91.7%,被国家禁毒委称为世界奇迹。这奇迹是怎么产生的?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原省委副书记陈学亨现在已经是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了,可甘肃的干部群众还叫他“禁毒书记”。禁毒书记打禁毒战争凭的可不是他一个人,他凭的是上到党的各级领导,下到社区基层干部和村子里的老百姓。
  
  “禁毒书记”至今没能忘记那个他没救过来的小男孩。那孩子本不该染上毒瘾,他也叮嘱过派出所的同志“一定要好好待他,尽可能地帮他学文化。”可那天晚上,所里同志有任务都出去了,孩子中了煤气,没能救过来。陈学亨说,要是不染上毒品,孩子也出不了这事。
  
  这些年,陈学亨去过兰州的戒毒所,见过那些丧失了生活信念、被社会和家庭遗弃的“瘾君子”,也目睹过那些“一杆烟枪打得家徒四壁”的陇原村民,每到这时,他都会让身边的干部体会一下毒品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然后和他们说:“禁毒,是你,是我,是咱们大伙的事。”
  
  这7年,陈学亨和甘肃的大小干部们真地把禁毒工作当成了拯救民族灵魂、净化社会环境、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民战争来抓。
  
  毒品问题的“重灾区”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封闭的国门被打开,已经灭绝了30年的吸毒现象死灰复燃,甘肃临夏,有着千年历史的“茶马互市”出现了茶叶中夹带毒品的毒品贩子,“贩一卡车茶叶不如搞一公斤海洛因”成了这些毒贩的信条。
  
  进入90年代,甘肃在册吸毒人员由1990年的1万余人猛增到1999年的47608人。毒品市场需求,导致贩毒人群激增。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三甲集镇的毒贩子们在西北五省有了名声,省城兰州成了贩毒的中转站,市区柏树巷、金城关,吸毒人员一抓一窝。全省86个县(市、区)有73个涉毒。毒品泛滥,诱发了大量盗窃、抢劫、杀人等违法犯罪和赌博、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治安受到严重威胁。当时,兰州城里自行车放在路边5分钟没人看就不见了,不知道被哪个瘾君子换了个“包包”(海洛因);女人天一黑,就不敢自己上街。老百姓说,这都是毒品“下的害”。
  
  1999年全省监狱在押犯人中因涉毒被判刑的占到了35%,劳教人员中涉毒人员占到了86.3%。百姓怨声载道,有群众甚至认为“娃娃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只要不吸上‘包包’就是好孩子”。甘肃成了全国毒品问题的“重灾区”。
  
  就是从1999年起,甘肃开始了7年的禁毒人民战争。甘肃省禁毒委员会提出了第一个3年规划目标———坚决遏制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蔓延势头,努力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切实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
  
  抓禁毒首先抓干部
  
  记者问陈学亨,你是怎么帮教吸毒人员的?陈学亨说,我经常和吸毒人员接触,每年都要去戒毒所、强戒所、劳教所和监狱、社区、农村和吸毒人员的家庭看望、开导、教育他们。
  
  “2006年年初,在吸毒人员大排查活动中,我去过8次兰州市靖远路街道,有时半天,有时一整天,主要是入户调查,看看他们的生存状况。城关区硷沟沿一家3口都吸毒,家里啥也没有,真是一贫如洗。我和他们面对面地谈话,知道他家的儿子已经当上了社区的禁毒专干,我很高兴,鼓励他们巩固戒断成果,树立生活信心。在兰州七里河区、城关区的不少街道都有我们的帮教对象成了禁毒专干,他们过去是被社会和家庭抛弃的人,现在回归了社会,自食其力,虽然他们的工资不高,但他们还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陈学亨告诉记者,他抓禁毒工作,首先是抓干部。他说,我一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让我们的领导干部们都抓这项工作,要让他们的观念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把毒品问题由一般治安问题变成重大社会问题对待,这可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二是把禁毒工作由公安机关“单打独斗”,转变为党委、政府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2000年初,《甘肃省禁毒工作责任制》出台,明确规定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禁毒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并把禁毒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政绩和职务提升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后,在每年的全省禁毒工作会议上,甘肃省委、省政府都与各市州党政一把手签订《禁毒工作责任书》,市(州)、县(区)、乡(镇)也逐级签订责任书。
  
  责任制实行一段时间后,陈学亨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了落实责任制中的问题:自上而下的奖励多、追究少,甚至不追究,一些地方的责任制甚至流于形式。为此,他向省委提出了追究领导责任的建议。很快,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甘肃省禁毒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凡被列为重点整治的市(州)和县(市、区),未完成当年整治目标任务的,给予“黄牌”警告,除直接责任人当年不得评先受奖外,第一责任人要向上一级党委、政府作出书面检查;连续两年未完成任务的,对直接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第一责任人不得评先受奖;连续3年未完成任务的,对第一责任人进行组织调整;凡因工作不负责,致使本地区贩毒活动猖獗、新吸毒人员大量滋生、毒品危害加剧的,对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就地免职。
  
  落实责任不留情面
  
  2002年,省禁毒委成立专职禁毒督导小组,常年对全省各地禁毒工作督促检查。于是,陈学亨对各地禁毒情况了如指掌。
  
  “我这个禁毒办副主任还不如陈书记了解的情况多。”甘肃省禁毒办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队长曹义鸿对记者说。临夏、兰州这些重点毒情地区,是陈学亨调研的重点,清真寺、重点村、街道社区都是他经常出现的地方。有些县委书记、县长拿着“本本”给他汇报,陈学亨能马上指出他们说的不实,有数据错误。有一回,听完一个县委书记的汇报,陈学亨说:“你们开了8次常委会都没能解决点真事,能不能解决点实际问题!”陈学亨说的实际问题就是干部们把真切体会到的毒品的危害,让群众知晓,然后再解决基层在禁毒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006年,省禁毒办对陇南市康县长坝镇和武都区黄坪乡毒品反弹问题进行了查处,陇南市市委、市政府在向省禁毒委作出深刻检查的同时,对武都区、康县分管领导及公安局长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对武都区黄坪乡党委、政府予以黄牌警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就地免职;对康县长坝镇党委、政府予以黄牌警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就地免职。此次共有25人受到诫勉谈话、书面检查、黄牌警告、就地免职等处分。省禁毒办不留情面的查处,在全省禁毒战线引起了很大震动。
  
  自2000年以来,有8名市(州)党政领导因本地禁毒工作责任制考核未达标在全省禁毒工作会议上作了检查,90个单位被“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25名领导被组织调整或就地免职。
  
  近年来,甘肃省禁毒委还把责任制运用到重点整治和创建“无毒县(市、区)”活动中,对毒品问题综合治理。七年来,全省共创建“无毒县(市、区)”68个,占全省86个县市区的79%。甘肃省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禁毒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禁毒人民战争网”。
  
  2003年5月19日,当地报纸的一则小消息引起了陈学亨的注意:《一夜逮住一窝包包客》,称5月9日晚,兰州市团结新村派出所民警根据举报,将在市区安定门一家属楼住户中正在吸毒的6名吸毒人员抓获。根据其交代,民警在屋中守株待兔,直到第2天上午9时,又将其他5名哼着小曲走进来的吸毒人员逮个正着,缴获海洛因两小包。陈学亨当即指示省禁毒办对这件事进行调查,看看这是些什么人?在不在我们的管控视野里?他们是怎样纠集到一起的?
  
  省禁毒办进行了调查并反馈陈学亨:这些吸毒人员在走出监狱和强戒所后,其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没有接到他们出狱出所的通知,结果对这些人失去了监控,帮教工作断链,才聚在一起复吸了。
  
  全程监控帮教
  
  陈学亨意识到,禁吸戒毒还需要制度上的保障,要对吸毒人员实施全程监控。年内,省禁毒委下发了《关于做好服刑劳教强戒吸毒人员出狱出所时衔接和接茬施教工作协调会会议纪要》,明确了监所、基层党政部门及公安机关的责任和具体工作措施。2005年又下发了《关于对有吸毒史的甘肃籍刑释解教人员回户籍地提供帮助的意见》,通过“提前通知”、“送”、“接”等措施,解决了出狱出所吸毒人员的帮教衔接问题,有效防止了失控脱管。
  
  为了落实对吸毒人员出狱、出所后的帮教,甘肃省明确规定:第一年以责任区民警为主,社区(村)干部和家庭成员为辅;第二年起以街道(乡镇)、社区(村)干部为主,责任区民警和家庭成员为辅;戒断巩固3年后以家庭成员为主,派出所和社区(村)干部为辅。
  
  分层动态管理
  
  同时,甘肃省对吸毒史人员区别对待,分层实施动态管理。记者通过对一个村子和一个街道禁吸戒毒工作的调查,了解了城乡帮教的全过程。康乐县流川乡2000年被省、州、县列为毒品重点整治乡,全乡共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20人,占总人口的0.7%,目前除服刑、死亡,共有社会面活动的吸毒人员90人。乡派出所所长马永福说,2000年以来,乡里本着“凡吸毒必强戒,凡复吸必劳教,凡戒毒必帮教”的原则,对这90名帮教对象全部落实了戒治措施,他本人就帮教了一名,派出所另外两名民警也都有各自的帮教对象。他说,这里的经济还落后,农民们大多还以种田为生,他们除了对帮教对象管控,按时尿检、谈话外,对不能自救的帮教对象,也从生活上救助,今年乡里对23户帮教对象及其家属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他本人也给帮教对象买过化肥、面粉,鼓励他们走正道。2004年以后,乡里没出现复吸人员,2006年底,流川乡创建了5个无毒小区。
  
  范家村是个土屋多于砖房的村子,一看就是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地方。乡派出所所长马永福说,这村子2000年以前,因贩毒被判死刑的就有5人,还有一人是死缓,2004年前被刑事处分的就有30人。
  
  记者在这个村见到了已经戒断两年的帮教对象范广智,小伙子今年27岁,吸毒时还不到20岁,也劳教过,他吸掉的钱加起来共有五六万元。问他吸毒的钱从哪来,他说先是偷家里的,家里没了就偷别人家的。问他现在身体怎么样?他说,吃海洛因时,搬上四五十斤的东西都费劲,现在戒了,扛上200斤的麻包没问题。小伙子在家种着两亩地,闲时外出打工,多挣几个钱。
  
  临夏市的八坊街道办事处2000年被临夏州列为禁吸戒毒的重点整治街道,有在册吸毒人员112人,除死亡、服刑的人员外,共有帮教对象93人,其中45人戒断3年,巩固率为44%。
  
  动员社会力量帮教
  
  街道党工委书记马钰说,他们的帮教特点是,动员社会力量帮教,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帮教,并且因人施教。谁能对吸毒人员帮教有效,就由谁来和他结成帮教对子。马钰说,这是老城,小街小巷邻里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也许,他不听你说,但看着他长大的大爷、大婶的话对他就有效。我们这蝴蝶楼社区老主任马大婶就帮过五六个人,那真是没吃给吃,没穿给穿,帮他们都走上了正道,都自食其力了,有开小吃店的,有当了粉刷工的,日子都过得不错。
  
  问马书记有没有帮教对象?马书记说,他和政法办主任马晓坤共同帮助了一个叫王文斌的人。这个人因贩毒被判过15年刑,2003年底出狱时,父母已去世,哥嫂不让他进门,是他们想法子将他安置了下来,现在他当了街道的治安巡逻员和一家超市的保安,挣着两份钱,我们还帮他找了对象成了家,日子过得很不错。
  
  找到王文斌,让他讲自己这些年是咋戒的毒?
  
  王文斌说,他还没出狱,办事处的领导就和监狱联系了他的帮教。出狱后,哥嫂撵他,是办事处给他租了间房,又捐钱给他买了辆三轮车,让他做水果蔬菜生意,2004年,还给他找了个对象,成了家。后来水果生意不好做,办事处又把他安排到街道治安巡逻队,再后来妻子病了,缺钱,办事处又给他找了份超市的保安工作,这样,他白天在超市干,晚上巡逻,双份工作,一个月下来能挣上小1000元,他挺满足。
  
  找到王文斌工作的超市老板马炳,问他为什么要帮王文斌?马炳说,以前我帮过贫困生和贫困家庭。我和市禁毒办主任马旭东是朋友,前年,他介绍我认识了王文斌。我和王文斌说,我的钱也是血汗钱,我帮你得有个前提,就是你不能再吸毒。答应了,你就到我这干。后来,他真的没吸过毒。
  
  马钰说,马炳帮了3个戒毒对象,清真寺管委会主任祁忠良每年也要帮困难的帮教对象解决一二百袋面粉,都是他自己做生意挣下的钱。街道也给两个帮教对象解决了低保,为88人找到了工作。马钰对他们的禁毒工作很满意,他说今年4月份,州里已经给他们摘下了重点整治街道的帽子,年底,街道也会成为无毒社区。
  
  目前,甘肃全省城镇社会面上18924名吸毒人员中,纳入社会最低保障的2636人,占13.9%;保留、恢复原工作岗位的2687人,从事个体经营的4326人,被社区等组织吸收解决工作的901人,合计占41.8%;从事其他临时性工作的3326人,占17.6%。
  
  7年战争赢得“八个转变”
  
  从2000年开始到今天,7年来,甘肃禁毒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产生了8个标志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六个明显下降、两个持续上升”:
  
  ———新滋生吸毒人员明显下降,由1999年以前年均新增3600多人减少到2000年以来的年均不超过300人。
  
  ———制贩毒案件明显下降,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破获的制贩毒案件由1999年的5102起下降到2006年的1295起,下降了74.6%。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明显下降,除个别重点县出现反弹外,全省大部分地区非法种植逐年减少。
  
  ———外流失控的吸毒人员明显下降,由2001年的5922人下降到2006年的2001人,下降了66.2%。
  
  ———被外省抓获外流贩毒人员明显下降,据公安部2006年通报,被外省抓获外流贩毒人员由2000年的全国前6位下降到16位。
  
  ———因毒品问题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侦破刑事案件中吸毒人员作案数由2000年的5939起,下降到2006年的334起,下降了94.3%。查处治安案件中吸毒人员作案数由2000年的8947起,下降到2006年的3406起,下降了61.9%。
  
  ———全省吸毒人员戒断巩固率持续上升,戒断巩固3年以上的比例从1999年的4%上升到现在的42%。
  
  ———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率持续上升。从以前人民群众“很不满意”,转变为2005年以来的群众满意率达87%。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