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禁毒社工 > 正文
禁毒社工
禁毒社工碰到介入难题,督导如此回应
2021-01-03 10:12:58 来自:中国禁毒报 作者:李健强 阅读量:1
案例一:戒毒人员选择自我封闭,逃避回归,社工应该如何介入?
  
  社工问:服务对象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出所数月以来一直待在家里,足不出户,每天以玩手机、看小说消磨时间。面对社工提出的就业问题,服务对象一直未能给出答案,始终表示:“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做打算。”家人对服务对象一味包容,表示只要其不复吸,就能向其提供充足的生活费和起居照顾。此外,服务对象每次外出时,家人都会陪伴左右,以避免其接触毒友。社工虽然非常明确服务对象这种长期自我封闭的做法弊大于利,却没有什么对策。面对这类个案应如何介入呢?
  
  督导回应:在本案例中,服务对象通过在家自我封闭来远离毒友,表现出较高的戒毒动机,但长期封闭实质上是营造了如强戒所般物理隔绝的环境来远离毒品,忽视了服务对象自身戒毒能力的历练与提升。对此,社工可将重建服务对象内在戒毒动力和提升其回归社会能力,作为介入目标。
  
  第一,社工应肯定服务对象的戒毒动机,总结服务对象独处期间的正向经验。第二,应向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使其对毒品知识、戒毒方法产生正确认识;向服务对象开展高危情景模拟训练,帮助提升抵御毒品能力。第三,评估服务对象封闭期间是否产生社交焦虑、自信降低问题,通过就业促进服务、兴趣小组、志愿活动等方式吸引服务对象走出家门,重新回归社区。同时,不断检视服务对象在社区戒毒期间的表现,提供以维持操守与回归社会为主题的综合辅导。
  
  另外,服务对象的家庭偏重发挥协助戒毒的功能,但忽视了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价值。社工应向其家庭传达如下理念:服务对象需要通过回归社会来提升效能感,通过不断完善自我与履行家庭责任获得成长,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力量来完成艰巨的戒毒任务。同时,社工要引导家庭成员思考支持服务对象的方式,如家人对服务对象的经济支持、服务对象如何履行家庭角色、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等,这些议题都可以由家庭成员以家庭会议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就讨论结果签订契约,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与约束功能。
  
案例二:社工如何更好地向非本地籍戒毒人员提供服务?
  
  社工问:相比于本地籍戒毒人员,非本地籍戒毒人员具有流动性、隐蔽性强的特征,且社会支持资源不足,不少独自前来,缺乏基本的家庭支持与约束。通常,社工对他们的情况掌握难度较大,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也不愿意接受社工服务。面对这一群体,社工可运用哪些介入策略?
  
  督导回应:非本地籍戒毒人员出于打工谋生或摆脱毒友等原因,来到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他们本身是具备一定的戒毒动机与行动力的,但该群体也存在管理难、资源少、配合度低等问题,对社工的服务提出了挑战。
  
  首先,针对非本地籍戒毒人员存在流动性、隐蔽性较强的特点,社工可以联动多部门打造服务平台,如联合出租屋管理中心开展排查,摸清本社区内非本地籍戒毒人员的底数;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社区、工业园区,常态开展“六进”禁毒宣传,向隐蔽的非本地籍戒毒人员介绍社工服务;通过同伴教育员精准联系目标人群等方法,发掘隐蔽在社区的非本地籍戒毒人员,从而与之建立专业关系。
  
  其次,在争取政策资源方面,非本地籍戒毒人员通常非常关注办理异地尿检,以避免回到户籍地尿检的奔波,因此,在服务对象提出需求后,社工应积极联系服务对象户籍地、转入地派出所与禁毒办,协助做好两地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指导服务对象申请办理异地尿检。另外,社工可建议非本地籍戒毒人员有意识地选择职业保障完善的工作岗位,鼓励其积极搭建本地社交网络,通过主动增加在本地的资源积累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当服务对象遇到危机时,社工应立即作评估,开展危机介入,并以个案管理的模式链接户籍地与本辖区禁毒办的行政资源,以及家庭、社交网络等非正式资源予以介入。
  
  最后,针对非本地籍戒毒人员服务配合度不高的问题,社工应积极结合外来务工与戒毒两大服务需求,设计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营造人性化关怀氛围,不断提升服务体验。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