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禁毒综合 > 禁毒社工 > 正文
禁毒社工
聚焦上海探索禁毒工作社会化13年之变
2016-11-11 18:54:36 来自:法制日报 作者:余东明 阅读量:1
  全国重点城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座谈会将于11月中旬在上海召开。早在200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禁毒工作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基层社区、专业社团和志愿者队伍,广泛了解这项工作开展13年来所带来的变化。
  
  “要让吸毒人员从不能吸,到不敢吸,再到不想吸,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打击收戒体系,更离不开一个精细化个性化,并贯穿始终的管理服务体系。禁毒工作走社会化专业化之路目的就在于此,13年来,我们不断凝聚合力,变被动为主动,变独唱为合唱,变难控为可控,给吸毒者铺就一条回归新生之路。”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禁毒委主任姜平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理念之变:变被动为主动
  
  “最近老做噩梦,担心自己坚持不住”。
  
  “把注意力分散到其它事情上去,比如多干点活,参加晨练,或者来社区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
  
  记者见到社区戒毒人员庄健(化名)的时候,禁毒社工正在给他做心理疏导。在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像庄健这样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有121名,这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室给他们建立了“一人一档”的电子健康档案,他们参加定期尿检,享有医疗保障,还有专业社工提供一对一帮教。
  
  “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没有围墙,我们必须主动作为,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才能防止他们从我们视野中消失,让他们逐步摆脱毒品的控制。”潍坊街道副书记黄飞说。
  
  据悉,上海市目前已经实现禁毒社会组织的全覆盖。共有1094名社工活跃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第一线,他们平均年龄34岁,本科学历以上占72%,具有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的占77%。
  
  “本世纪初,这块领域几近空白,当时上海成为从毒品过境转变成以毒品消费为主的地区,禁毒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带来的一些社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上海市禁毒办指导处处长李健回忆说:“归总起来呈现四大态势,一是吸毒人数连续呈现大幅增长;二是吸毒引发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三是专门力量不足,政策缺乏统筹;四是传统工作理念难以适应现实需求。”
  
  资料显示,1999年至2002年三年间,上海市在册吸毒人数增幅达94.7%;而市禁毒办干部仅有两名,区县禁毒办人员仅有37名,而且还是兼职的。
  
  所谓形势倒逼机制,2003年初,上海市一改原来“重打击收戒、轻管理服务”的禁毒工作理念,提出“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全新工作理念。由此开启了今后13年的禁毒工作社会化、专业化之路。
  
  “理念之变让上海市的禁毒工作由被动应付变主动出击,并由此带来了几大变化:工作思路明了,吸毒人员的底数清了,力量得到了整合,手段变得丰富。”上海市禁毒办主任王石平表示。
  
  平台之变:变独唱为合唱
  
  小小一方印章,却带来无限希望,这就是徐汇区康健街道“希望印社”的艺术矫治力量。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正见到社长陈士嘉在指导三名社区戒毒人员做篆刻设计……
  
  “我们街道的社区戒毒人员复吸率已连续两年保持零记录,而且我坚信这个记录还会延长。”八年前,爱好篆刻艺术的陈士嘉来到康健社区当了一名禁毒社工,当时复吸率高达40%,于是他利用自己的特长给社区戒毒人员开办了篆刻艺术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艺术矫正手段收效甚著。
  
  “最初办班有时要自掏腰包,现在资金资助越来越丰富,从市里到区里,再到社会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陈士嘉介绍。
  
  据悉,目前上海像“希望印社”这样的社会禁毒工作品牌项目数不胜数,几乎每个街道都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专业项目在开展活动。然而,本世纪初期,全市却没有一家禁毒社会组织,也没有类似的专业服务项目。2003年8月,上海成立了大陆首家专业从事禁毒社会工作的民办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由市禁毒办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其专门开展针对社区药物滥用人员的服务,以及协助政府职能部门落实有关管理等工作。
  
  2007年以后,部分地区开始逐步探索成立区域内的禁毒社会组织,目前已有浦东新区的“中致社”、奉贤区的“思齐社”、松江区的“茸平社”和长宁区的“禁毒妈妈工作室”等。截止目前,上海共有经民政登记注册的禁毒社会组织6家,在各街道(乡镇)设有221个社工点;此外,2008年成立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现在册禁毒志愿者达1.3万人。
  
  在禁毒资金募集上更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全市各级禁毒社会组织除政府购买服务经费外,还通过禁毒基金扶持、民政创投、卫计委项目、食药监合作、重大科研项目、基金会资助和企业家捐赠等方式募集资金累计逾2000多万元。
  
  “上海禁毒工作社会化之路越走越宽,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改原来禁毒部门一花独放的局面,并推动各支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坚定信心,回归社会。”上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禁毒委副主任李余涛说。
  
  成效之变:变难控为稳控
  
  近日,金海(化名)站在上海市“见义勇为”的领奖台上,不禁热泪盈眶。他原是奉贤区金汇镇的一名社区戒毒人员,去年冬天的一个寒夜,当听到有人喊抓小偷,他毫不犹豫的追了过去,小偷被追得跳进了河中,而金海也毫不犹豫地紧跟着跳进了冰冻刺骨的河水里……
  
  “是社区戒毒帮我找回了生活的信心,镇里的禁毒干部、戒毒民警,还有禁毒社工,他们给我找工作,帮我劝回了与我断绝关系的母亲和妻子。”金海告诉记者。
  
  诚如他所言,近十年间,全市禁毒社会组织累计帮助1.6万名像金海这样的“瘾君子”戒断毒瘾(三年以上),回归家庭和社会。
  
  “禁毒工作社会化的工作效能之所以如此之高,源于三大工作方法,并结合实际使其‘本土化’,更‘接地气’”。王石平介绍说:“一是个案工作法,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教计划,帮助其戒断毒瘾,尽早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二是小组工作法,在个案基础上,寻找不同服务对象的共同关注点,并通过组织各种小组,让服务对象互动互助,激发其内在正能量,以逐步实现对原有错误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三是社区工作法,通过在社区发展志愿者队伍,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活动,营造氛围,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戒毒康复乃至禁毒工作中来。”
  
  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市各级禁毒社会组织开展专业服务个案2.8万余个,组织专业服务小组1523个,成功推荐就业2.3万余人次。另外,十年间全市毒品三年戒断巩固率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毒品消费和新滋生吸毒人员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减少地区毒品消费,这是禁毒工作的主要目标。13年来上海禁毒形势从难控逐步步入可控,同时禁毒工作社会化、专业化之路走向长效、常态。不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的内部监督、激励奖惩机制,还是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竞争评估机制,均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李余涛表示。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