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戒毒动态 > 正文
戒毒动态
昔日毒品重灾区闯出戒毒新天地 “雨露社区”为戒毒者寻回心灵归宿
戒毒相关
2007-07-08 06:54:28 来自:刘磊 春城晚报 作者: 阅读量:1

  云南省开远市,曾经是受毒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这十几年来,开远市吸毒人员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年下降,截至今年,开远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仅为957人。为什么这十几年来开远市吸毒人员数量大幅下降?为什么在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戒毒期满的学员,主动提出申请要求留所、返所?为什么要建立一个专门为留所、返所人员设立的相对集中、统一管理的社区——“雨露社区”?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

  开远市常住人口26.38万,外来人口4.02万,是我省受毒品危害较早的地区之一。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吸贩毒现象严重。到1991年,吸毒人数已达2133人,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及青少年的成长。

  1991年,开远市在受毒害较严重的厂矿、办事处共建立了12个戒毒所,初步遏制吸毒人员快速增长和危害社会治安;1995年,开远市在东郊东联村建成了“开远市第一强制戒毒所”,于当年10月1日正式收戒;2000年,更名为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3年,戒毒所引入康复劳动和岗位培训,戒毒学员参加康复劳动以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幅改善戒毒学员生活条件,并增强了戒毒学员身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陆续有戒毒期满的学员主动提出留所,一部分回归社会的学员要求返所;2005年3月,戒毒所进行了扩容改建,扩建后占地面积25.1亩,标准收戒床位1500个,被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命名为“红河州中心强制戒毒所”,现有民警及管理人员60余名,系二级(特大型)强制戒毒所。

  今年,自愿提出留所、返所的戒毒学员人数达154人,从2003年至今,自愿申请留所人员已达280余人,留所时间最长的已有一年多。针对这一情况,开远市副市长、开远市公安局局长赵云峰提出了“雨露社区”的构想,为解决吸毒人员戒断容易巩固难的根本现实矛盾,专门为留所、返所人员设立一个相对集中、统一管理的社区。通过劳动不仅可以领到工资,还可以在社区中结婚生子,过社会化正常人的生活。由于自愿留所、返所人员逐年增加,原有的社区规模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开远市人民政府决定先期划拨100亩土地,用于建设“雨露社区”。

  【困惑】传统戒毒模式:复吸率缘何居高不下

  开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开远市公安局局长赵云峰认为,困扰戒毒人员彻底戒断毒瘾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戒毒人员难免遭受到家人、朋友的歧视和不信任,家人冷漠和怀疑的眼光,对吸毒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感觉自己在家里是异物。

  社会对曾经有吸毒史的人员,存在比较严重的歧视,戒毒人员无论在就业机会上,还是交友方面,都无法得到平等对待,久而久之戒毒人员只有重新回到毒友之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以往人们只注意了吸毒人员对社会治安的危害,而忽视了吸毒人员本身受到各类犯罪的侵害。去年开远各类刑事案件中,吸毒人员受侵害率高达20%,竟然是正常人群的30-60倍,他们已成为社会极端弱势群体。

  吸毒人员特殊的生存特点,导致他们的生活轨迹围绕获取毒资—购买毒品—吸毒这一生活主线展开,容易暴露出人性中的冷漠、毫无良知,并在吸毒人员中彼此强化。进入戒毒所使得吸毒人员脱离原来的社会圈,生活环境彻底改变,以往戒毒所采取的是“一收、二戒、三关押”的戒毒模式,对戒毒人员戒断毒瘾帮助不大,一旦离开戒毒所复吸率很高,戒毒人员离开戒毒所3年之后,复吸率高达90%以上。

  【出路】“雨露社区”:探索永久戒毒新模式

  据赵云峰介绍,2003年,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提出并实施了“安全岛计划”,给强戒期满后不愿回归社会重蹈覆辙的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过渡平台。

  “雨露社区”计划是“安全岛计划”的延伸和发展,为已戒除毒瘾但不能或不愿回归社会的特殊群体提供一个平等相处的、没有歧视的生存环境,戒毒学员在里面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享受社会化的正常生活,全面开展生理、心理矫治,提高劳动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10月27日,开远市市长李存贵在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会议决定,开远市相关部门将大力支持“雨露社区”的规划建设,规定国土资源局及时提供建设用地,建设局于11月1日前做好规划设计,发展和规划局迅速组织项目上报审批,财政局于11月底先期筹集600万元资金投入前期征地工作,民政局将在戒毒所的“安全岛”、“雨露社区”人员纳入低保,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帮助戒毒所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尽早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税务部门为戒毒所联办的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服务。

  同时,教育局对“雨露社区”人员的子女就学费用给予减免,卫生局对戒毒人员进行全面的疾病检测和上门服务,要向戒毒所派驻转业的医务人员,设立医疗机构,监察局依法对戒毒所“雨露社区”建设项目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感悟】戒毒学员:在这里我实现了人生价值

  据了解,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对812名戒毒人员进行了有关“雨露社区”计划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强制戒毒期满后愿意进入“雨露社区”的有445人,占总数的55%,愿意进入社区的人中,愿意在社区居住1年以下的有213人,占48%,居住1年至3年的有161人,占36%,居住3年以上的有71人,占16%。

  李玉兰(化名)今年36岁,于2005年3月7日进入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戒毒,到2006年3月7日1年强制戒毒期满后,她主动要求留所,3个多月后,李玉兰出所回到家中,6月27日是她回家后的第三天,虽然亲人再三挽留,但她还是决定回到戒毒所。

  至于离开的原因,李玉兰这样告诉记者,一来担心时间一长无法控制自己而复吸,到时又会给家人造成伤害;二来她感觉亲人看待她的眼神中,充满了不信任,好像家人都不相信她已经完全戒断了毒瘾,所以出所后的第三天,她决定返回戒毒所。

  李玉兰说:“只有在戒毒所,我才感觉自己是轻松的,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动】学员亲人:是新模式让他们彻底戒毒

  除了很多戒毒学员外,在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记者还见到了数十位戒毒学员的亲人。年逾古稀的张大妈说,她小儿子今年39岁,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吸毒史,在不同的戒毒所有过5次强制戒毒的经历。

  面对儿子一次次地进戒毒所,又一次次地复吸,张大妈对儿子没了信心。2005年12月,张大妈的儿子第五次进了强制戒毒所,起初张大妈对儿子已经死心了,可儿子在戒毒所发生的变化让张大妈感到惊奇——去探望儿子时,他没有表露出一丝厌烦情绪,通过参加康复劳动,儿子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在工作中表现积极,还成为了所在车间的技术能手,由于工作出色,获得了工资和奖金,当张大妈收到儿子寄给她的工资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1年的强制戒毒期还没有满,张大妈的儿子已经主动要求留所,并提出申请愿意留在“雨露社区”,张大妈对儿子的决定非常支持,在儿子吸毒后,她第一次说了:“我爱我的儿子。”

    记者手记

  10月31日,记者一行到达开远的当天下午,正巧碰上了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戒毒学员向开远市第13中学贫困学生的捐款仪式。

  据了解,开远市第13中学招收的很多学生都来自贫困山区,开远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的学员们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向所领导提出给这个学校的贫困学生捐款。戒毒所领导欣然答应了学员们的申请,经过多方交涉促成了这次捐款活动。全体学员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了3000元爱心款。戒毒学员代表在捐款仪式上的发言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学生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以后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想,虽然3000元钱对于众多的贫困学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可这笔捐款的意义,绝不亚于任何一笔爱心捐款。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