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戒毒动态 > 正文
戒毒动态
就地戒毒的乡村探索
戒毒相关
2007-07-08 15:38:27 来自:人民公安报 作者: 阅读量:1

    云南省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毗邻世界最大的毒源地“金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既是毒品的重灾区,又是禁毒的前沿阵地。2004年全县有吸毒人员2921名,而农村吸毒人员就占了94%。为此,当地政府和警方对吸毒人员开展了“不离村组、不离户、不离生产”的戒毒试点工作――

  昨天与今天,曾经的吸毒者当上村民小组长
  距澜沧县城八公里的一处山坡上,坐落着东朗哈尼乡富本村南角河村民小组。在村民小组长赵文华家的院场里,记者看到铁丝上挂着一块蓝布,上面贴着两组照片,一组名为“昨天”,是寨子里过去一贫如洗的茅草房;而另一组名为“今天”,是哈尼新居、村民们喜迎丰收的新颜。南角河村的巨大变化,缘于澜沧县开展的“三不离”戒毒试点工作。自2001年1月以来,通过四年的努力,该工作已使南角河村的所有吸毒人员除两人下落不明外,其余全部戒掉毒瘾。

  昔日的南角河村,由于毒品侵袭,61户247人中,吸毒户高达58.8%%,部分田地荒芜,治安混乱。2000年全寨人均粮食只有130公斤,人均纯收入480元,86%%的村民缺少粮食。南角河村一度陷入了“越吸越穷,越穷越吸”的恶性循环中。从1995年到2001年的七年间,没有一对结婚的,寨子里的姑娘不愿守着吸毒的人过穷日子,都嫁到外乡或是外出打工了。而乡里每年发案200多起,80%%与吸毒人员有关。当时,赵文华也在“没娶上媳妇”的行列。据了解,赵文华小学毕业后,由于父母都抽鸦片,没钱再供他读书。1997年,22岁的他为了让父母戒毒,就想自己吸上瘾后,断给他们看!可上瘾后,他想尽了办法,甚至让家人把他的双手捆起来也没戒除毒瘾。家里的十多头牛和拖拉机都被卖掉换了毒品。一贫如洗的家根本无法维持三个人吸毒的费用,赵文华开始到处偷窃。工作组进驻寨子,吸毒人员“三不离”

  当地政府调研发现农民基本交不起去戒毒所戒毒必需的伙食费。2001年1月,经过前期调查、研究,东朗乡把毒情严重的南角河村作为试点,抽调派出所、武装、司法、土地、科技等部门人员组成“禁毒专项治理工作组”,于2月14日正式进驻南角河村民小组。进到寨子后,工作组就对吸毒人员采取了“不离村组、不离户、不离生产”措施,以寨子为单位,实施就地禁吸戒毒“三不离”的戒毒新路子。

  实行“三不离”戒毒开始后,工作组对吸毒者采取封闭式戒吸,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无特殊情况,未经批准一律不得私自出村。所有吸毒者戒毒期间,一律不准到县城赶集,不准出村串寨,烟民与烟民不许串门,并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寨子。

  此外,为了逐步恢复吸毒者体能,每天统一出早操,并开展各种体能锻炼。为了便于管理,工作组按田地位置、邻近程度,将村民分为若干个生产互助组,统一出工收工,共同劳动、相互监督。同时,工作组还坚持半夜巡查制,定时或不定时地深夜进行入户查夜、核对烟民是否在家、每晚坚持进行两三次,以避免吸毒者半夜出寨子吸毒。与此同时,工作组每星期播放禁毒专题片或科教片,并开展家庭内部、户与户、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相互监督。

  为了坚定信念,巩固戒断成效,村民们还将戒毒工作写进了《村规民约》,里面详细规定:“如发现复吸一次,罚款500元;如果屡教不改,罚款1500元……”30名重点人员还在“公约”上摁下手印并写下保证书。经过四个月的努力,整个寨子里的54名吸毒人员除两人下落不明外,其他52人都戒除了毒瘾。毒瘾虽断,有生活出路才能巩固

  毒瘾戒断了,体能恢复了,工作组意识到,必须让村民们有收益、生活有转变,才能坚持戒断巩固成效。为此,工作组为村子里引进了扶贫开发项目。2001年2月,澜沧县商业总公司在南角河开发茶叶生产,让每个吸毒人员家庭种茶,采收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并办起了茶厂。投资商进入后,为寨子架设了高压输电线路,架通了自来水管道。同时,当地政府还拨给30万元移民项目经费,给寨子里的村民们盖起了具有哈尼特色的民族房屋59间。

  2002年12月,已经戒除毒瘾的赵文华当上了南角河村民小组长,去年还写了入党申请书。现在,赵文华家的五亩茶园每年都有5000多元的收入。去年,赵文华结了婚,又开了家采石场,买了农用车和摩托车。

  澜沧县公安局于川生副局长告诉记者,“就地戒毒”的乡村戒毒方法还正在实践和探索中,目前在东朗乡进行了两个试点,接下来看戒断的成效巩固期如何,如果效果好,打算在全县推广。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