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戒毒动态 > 正文
戒毒动态
戒断毒瘾,从劳动开始
戒毒相关
2007-07-08 22:00:54 来自:中国新闻社 作者:应妮 阅读量:1

    “罗罗罗……”二十八岁的李小刚(化名)在猪槽边饲弄着十几头肥猪,若不是身上穿着统一的戒毒学员的制服,单看他红润的面庞、健壮的体格,很难相信他已经有五年吸毒史。“我在这里已经有大半年了,学了些养鸡和 养猪技术。”他憨厚地笑着说。

  “咯咯嗒、咯咯嗒”喧腾的鸡叫声,“呼哧、呼哧”的猪哼哼,水灵饱满的西红柿,直把树枝压弯下来的黄灿灿的大梨,水面上扑棱棱的银鱼……这个占地三千二百亩、生机勃勃的农场,却有一个严肃的名字——“昆明市强制戒毒所”。

  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强制戒毒所,昆明市强制戒毒所以其创建的“昆明戒毒模式”享誉世界,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康复劳动”。

  “事实上,生理脱毒是很容易的”,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副所长沈杰说,“一般到中度成瘾者,只需服药七到十天就可以脱毒,重度成瘾者也不超过十五天。”

  难,就难在心理脱毒。正所谓“一日吸毒,终生想毒”,如何从心理上完全断瘾,这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吸毒者戒毒后的复吸率达到九成以上。

  “心理上的毒瘾,实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脑疾病”,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远征解释,“吸食毒品尤其是海洛因,对脑神经系统的破坏是不可逆的,这也就是心理脱毒难的病理原因所在。生物基础被破坏,造成吸毒者心理和人格的完全改变。”

  除了谈话、教育宣讲等心理上的辅导外,康复农场为戒毒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康复治疗模式: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锻炼,在促进身体康复的同时,掌握一定生活技能,树立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

  “不要小看这种劳动,即使种出一个西红柿,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李远征说,在这种不断的心理暗示下,因为社会歧视给他们造成的不自信也会慢慢消退。

  而沈杰则介绍,康复农场每年可产蛋四百吨、养猪一千二百头、生产蔬菜七百二十吨,基本实现了蔬菜、禽蛋、肉食自给,戒毒学员生活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

  目前最大的问题则是戒毒所容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昆明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宇说,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现有床位四千五百张,但实际人数已经达到五千五百人。“今年各级财政将投入二亿元人民币来新增七千张床位,再加上昆明市另外六家戒毒所,希望今年能达到全员收戒的目标,将昆明市当前统计的一万九千名吸毒人员全部收戒。”

  在大理强制戒毒所,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昆明模式”。在已建成的康复农场中,有专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良种奶牛、有电脑控温控湿的太阳能蔬菜大棚,其中种植的水果黄瓜、太空七彩椒、日本神田长茄等都取得可观的市场效益。所长李志东介绍,在康复农场学习了一系列大棚种植、奶牛养殖等技术后,戒毒学员出所后有一技之长,能有效回归社会。而根据他们的统计,三年以上未复吸的戒毒学员已经占了三成左右。

  二00五年三月云南省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云南省禁毒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康复劳动”予以法制保障。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美国以及联合国的学者和官员在参观戒毒所后,均对“昆明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当被问到将来的打算,李小刚想了想,挠挠头说:“我想自食其力……”(中新社昆明六月二十三日电 题:戒断毒瘾,从劳动开始)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