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社区戒毒与康复 > 正文
社区戒毒与康复
开远市“雨露社区模式值得借鉴”
2010-07-25 21:58:16 来自:红河日报 作者:网络 阅读量:1

  在这润人心田的氛围之中,社区的戒毒康复人员们载歌载舞,迎接来自公安部、司法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厅(局)的200余名禁毒警官代表。

  此次在红河州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为期3天,“雨露社区”创造出的集戒毒、康复、医疗、培训、生活、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新模式,成为了代表们观摩的重点。

  在细雨中,代表们一走进社区,就被社区的优美环境所吸引。社区现共有“居民”568人,这里是戒毒康复人员的家园,让曾经的吸毒者们重拾生活的信心;这里更是一所新型的工厂,它让沉迷于毒品的浪子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重塑自身对社会的价值……一路了解,一路关注,代表们连连被震撼着。

  内箱板冲孔、焊接成型、试漏……在太阳能保温箱生产车间,几十名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正专心致致地按照程序生产加工着太阳能保温箱;近千平方米的制衣生产车间,脚踩缝纫机的声音响个不停,上百名工人轻松熟练地缝制着衣服……让人难以想象,这些工人都是曾经深受毒魔摧残、拥有很长吸毒史,已经摆脱生理依赖的戒毒者。

  从教育设备厂到服装缝制厂,从静电喷塑厂到皮具厂……代表们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劳作场面,以及戒毒康复人员们饱满的精神面貌和对待工作的专注神情。“我们‘雨露社区’引进的15个生产项目,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就业与工资保障,‘居民’最高工资可超过2000元,社区没有下岗人员,低收入者还有低保……”工作人员边带领代表参观,边介绍社区情况。

  “你进社区多久了?觉得社区好在什么地方?”在服装缝制车间,一名代表与戒毒康复人员小周交谈起来。小周今年36岁,进社区两年多。她告诉代表,自己每月有六七百元的工资,一天三餐在食堂吃标准餐,而且每个月也只需交8元房租。“党和政府想到了我们的困难,建设了社区,在这里我们不会受到歧视,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们都不愿再离开了!”

  在社区“关爱是雨露,真情是阳光”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下,吸毒康复人员已将自己与社区融为一体,努力实现着向社会、向美好生活的迈进。

  代表们参观完书屋、网吧、理发室等场所一应俱全的幸福街、干净整洁的居民楼以及服务周到的医务室后,连声称好,表示“雨露社区”这种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平等相处、没有歧视的生存环境,让其在里面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享受社会化的正常生活的模式,的确是种创新,要认真向社区“取经”。

  观摩过程中,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与“雨露社区”部分吸毒康复人员和家属进行了座谈,聆听他们的想法。

  “我女儿曾是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大一的时候染上了毒瘾,不仅毁掉了她自己,还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灾难。千辛万苦我们好不容易帮她戒掉,谁知结婚生完孩子4个月后,她又开始复吸了。有一次她把孩子背出去三天,我找到她后,才知道她竟然为了买毒品想卖掉孩子!可想而知,我们家属得承受多少的煎熬和折磨……现在好了,有了‘雨露社区’为她提供一个没有毒品的环境,我们整日悬着的心可以放一放了!”“现在‘雨露社区’房子很紧张,我们希望各级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对禁毒康复场所的建设,扩大规模……”听了家属的发言后,张新枫感触地说,像“雨露社区”这样的禁毒康复场所,能让好逸恶劳的吸毒者变成挣钱养家的劳动者,能让吸毒者有幸福的婚姻,能让曾经破碎的家庭、绝望的亲人再次双手紧握,是全社会共同需要的一项民心工程。“公安部到红河州召开此次现场会,就是希望‘雨露社区’的模式能在全国推广,让更多的吸毒康复人员挥别阴霾,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开远“雨露社区”已经成为了全国公安机关44个戒毒康复场所的试点项目之一。在23日召开的会议上,张新枫对“雨露社区”给予了高度评价:“看到社区现在的规模,我很惊讶,与我两年前来视察时相比建设更完善了!要讲规模,开远在全国来说不算最大,但要讲对社会的效益,‘雨露社区’这种人性化、重塑人生的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云南、广东、江苏、甘肃等省市公安及有关部门都在会上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作为有效遏制复吸率高的问题、萎缩毒品消费市场的现实之策,加快推进戒毒康复场所建设、加大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公安机关主抓的两项工作。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