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社区戒毒与康复 > 正文
社区戒毒与康复
探访天康戒毒康复所
2017-07-13 10:45:22 来自: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尼 阅读量:1
  图书室、心理治疗室、健身房……走进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就像走进了一所校园。在这里,已经完成生理脱毒的康复人员正经历着更为关键的心理脱毒过程。这里的督导老师如何帮助康复人员戒掉“心瘾”?工作中面临着什么挑战?康复人员自己又面临哪些困扰?“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中新网记者走进康复所,听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康复所里的民警被称为“老师”
  
  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隶属于北京市教育矫治(戒毒管理)局,是专门接收自愿戒毒人员的行政公益性单位,也是司法部全国8家戒毒康复试点单位之一。
  
  在康复所里,民警被康复人员亲切地称为“老师”,因为在这里,他们更多的是扮演心理医生、督导老师的角色,而康复人员常被称为“学员”。
  
  “这里接收的都是已经完成生理脱毒,需要进行心理脱毒的戒毒人员。相比于生理脱毒,帮助他们戒掉‘心瘾’、回归社会往往是更加困难的环节。”社会康复指导科科长肖洁告诉记者。
  
  从康复所成立至今,肖洁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年之久。原本学习法学专业的她,为了能更好地帮助、指导康复人员,通过努力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教师资格证等多项资格证。
  
  “我和很多同事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平时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电话、微信全部对学员公开,有什么事情他们可以立刻联系到我,很多人离开康复所回归社会后也依然会和我密切联系。”肖洁说。
  
  平时,不少康复人员都把肖洁这样的警官当成了最信任的人,有什么心里话都喜欢和他们讲一讲,而她和同事平时不光要帮助学员,经常还会参与到学员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调解中。
  
  肖洁回忆说,曾经有一个女孩从康复所回归社会后,顺利地找到工作并结婚,但是丈夫和同事都不知道她有过吸毒史,这成了压在女孩心上的一个巨大包袱。
  
  “这个女孩因为吸毒被拘留过,所以是在册人员,去外地出差住酒店会出现身份证报警,附近派出所会对她进行验尿,这个污点让她内心很焦虑。”肖洁说,得知情况后,她立即与女孩通过微信等形式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以帮助她缓解不安。
  
  为了卸掉女孩心里的包袱,肖洁还专门和女孩的丈夫在电话里进行了一次长谈,将情况解释清楚。最终,经过努力,女孩的丈夫原谅了她。
  
  “学员叫我一声老师,我的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肖洁说。
  
  自主开发戒毒APP 助康复人员规避复吸风险
  
  记者在康复所内的心理矫治区发现,这里的设施一应俱全——沙盘治疗室、音乐治疗室、发泄室……这里的环境更像一个心理教室,康复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类型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此外,康复所里还有设施齐全的健身房和各类体能测试仪器,督导老师会定期对康复人员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帮助他们量身制定康体训练。这类训练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克服戒断阶段产生的各种生理不适。
  
  “对很多吸毒人员来说,毒品确实造成了他们脑部功能的改变,所以他们不光是违法者,同时也是病人和受害者。”肖洁说。
  
  她告诉记者,如今康复所越来越像学校、医院,因这些戒毒人员在回家后会遇到复吸风险,他们需要一些正确的方法去规避风险,探索这样的康复模式是戒毒领域很大的进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康复所还自主研发了蒲公英戒毒APP。在这款手机应用里,督导老师可以和康复人员及其家人进行交流互动,随时掌握情况。
  
  通过手机应用,康复人员放假回家后,也可以每天向负责老师报到。系统会向家属发送短信验证码,康复人员只有输入验证码以后,才能报到成功,这就保障了他们是和家属在一起的,从而降低复吸的风险。
  
  书架上的“心灵鸡汤”经常被借光
  
  在康复所里,康复人员根据自身情况被编入不同大队,大队里还人性化地为他们准备了各类书籍供平时阅读。
  
  二大队队长夏溪告诉记者,康复所里购置了包括历史、政治、文学等不同领域的书籍,不过对于康复人员和一些陪住的家属来说,最爱借阅的还是心灵鸡汤类图书。
  
  “他们很喜欢看一些情感类文章,这可能与很多人自己的经历有关系,我们发现他们的阅读偏好后,也会多为他们购置一些类似的图书。”夏溪说。
  
  “6·26过后我就要回家了,回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修复和家人、朋友间的关系。”康复人员安民(化名)见到记者时说。
  
  1996年,20岁的安民开始沾染毒品,曾使用过杜冷丁、摇头丸、冰毒等多种毒品。此后他自己多次尝试戒毒,但都以失败告终,父母也一度对他感到失望。
  
  2015年底,安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康复所。据他回忆说,刚来的时候,生理和心理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那时从院门口走进宿舍楼都很勉强,上楼梯都要扶着扶手,进屋就倒在床上了,第二天才起来。”
  
  经过长时间的康复和心态调整,如今安民已经慢慢恢复了健康,上个月的测试显示他的各项身体指标都基本正常了。
  
  安民告诉记者,如今自己已和以前的“毒友”断绝了一切联系,删除了他们的微信和电话。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重蹈覆辙。
  
  现在,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父母和家人身边,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过去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开始全新的生活。
  
  “如果将来康复所有需要,我也很愿意回来做志愿者,站出来,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安民说。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