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2025年3月14日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INCB)主席贾拉勒·图菲克教授率团参加了2025年3月10日至14日举行的麻醉品委员会(CND)第六十八届会议。
会议核心议题
合成毒品威胁与医用药品可及性
在3月10日的开幕致辞中,图菲克教授强调当前国际社会面临两大关键挑战:
合成毒品快速扩散:麻管局2024年年报指出,合成毒品(如芬太尼类似物)的非法制造、贩运和滥用已构成重大公共卫生威胁。对此,麻管局呼吁制定综合性全球战略,强化前体化学品监控体系。
医用管制药品获取失衡:全球阿片类原料供应总量远超医疗需求,但发展中国家医用吗啡等基础药品的可及性仍存在显着差距。麻管局通过“学习计划”推动各国精准评估医疗需求,2024年共审核4,000余项麻醉药品估算量,覆盖1,500吨用于镇痛、麻醉及戒毒治疗的药物。
前体化学品管制创新
3月11日,图菲克教授在“公约实施”议程下指出:
非列管化学品漏洞:毒贩利用未列入《1988年公约》管制的化学前体(如硝氮烯类前体)生产合成毒品,麻管局通过"PEN在线轻量系统"监测28,000批次、32,000吨列管前体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并追踪136,000吨非列管化学品流动。
公私合作新模式:麻管局倡导建立行业可疑订单识别机制,2024年通过“非洲之星”和“黄道带”行动查获2,600吨非法前体,阻断50万升化学品的非法流转。
技术成果发布
年报与专项报告:麻管局发布《2024年全球精神药物报告》及《前体化学品报告》,聚焦合成毒品制造情景推演、人道危机中的药品获取、假药污染(如含强效阿片类或新型苯二氮类药物)等议题。报告以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同步上线。
医用物资技术指南:推出《麻醉药品与精神药物技术手册》,指导各国在冲突地区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障管制药品供应。
多边合作与边会活动
麻管局深度参与十余场专题边会,包括:
区域治理:联合阿拉伯安全科学大学举办“中东地区合成毒品威胁”高级别对话,埃及、伊拉克等五国代表共商区域联防机制。
技术赋能:在哥斯达黎加主办的“追踪制毒设备——专业设备监控经验”边会上,分享利用"GRIDS情报高清系统"定位跨国制毒窝点的案例。
人道医疗:与国际临终关怀协会合作举办非洲医用管制药品可及性研讨会,推动跨机构合作降低吗啡等基础药物成本。
青年预防:参与日本支持的“青年药物预防国际平台建设”对话,探讨数字化技术在禁毒教育中的应用。
能力建设
会议期间,麻管局为各国监管部门提供"PEN在线平台""SNOOP毒品嗅探数据库"等工具的操作培训,提升全球前体化学品追踪能力。
民间对话
3月13日,图菲克教授与维也纳非政府组织毒品问题委员会举行闭门会议,就医用大麻管制、阿片替代疗法、减害措施等议题回应公民社会关切,强调“健康权与禁毒公约的平衡实践”。
展望
麻管局主席指出,2025年全球阿片原料供需平衡仍面临地缘政治扰动,呼吁成员国加大常规预算与专项捐款支持,确保持续应对毒品治理的复杂挑战。
(本文内容基于麻管局官方会议记录整理,完整报告详见http://www.incb.org)
注:关键数据核验点
前体监控体量:32,000吨列管化学品涉及28,000批次运输
医用药品审核:年处理4,500项精神药物评估,覆盖2,500吨临床用药
查获成果:2024年阻断2,600吨非法前体流通,查扣50万升可疑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