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禁毒要闻 > 正文
禁毒要闻
瘾君子从毒窝出来带记者暗访女毒贩 却旧瘾复发
国内禁毒新闻
2007-07-08 06:50:36 来自:肖丽琼 李昌建 夏洪波 楚天金报 作者: 阅读量:1

    在那个“耻辱的地方”夫妻会面

    8月23日,是探亲日。早上9时许,上百名家属来到武汉市强制戒毒所。

    王天安说,他不愿意来这个地方,这里是一个“耻辱的地方”。他小头锐面,瘦得皮包骨,走起路来裤腿飘飘。他是8月21日晚上被警察抓进强制戒毒所来的。

    “我已经求过他们了,不想到这里来,家里的房子正在装修,而且生意也耽搁不得。可他们不听。”王天安还没说完,来探望他的妻子朱萍气恼地说:“照你这么说,警察是不该管你了?我看关你几年都应该,你瞒了我这么多次!为了让儿子放心,我还骗他说你到广东去了。你生意场上的几名客户,我也都找了借口搪塞过去。”

    “我是违了法,但没有犯罪。关几年,应该的,我也愿意。”见妻子颇为伤心,王天安嗫嚅道,“我恨死自己了,总管不住自己。已经戒毒两年半了,坚持了这么久,一切都白费了。”

    “希望社会能监督我。”王天安转向记者,“但我又不想让人知道我这个隐秘的身份,不然,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夫妻俩由此在是否“公开报道”这个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孤军奋战监督了丈夫多年的朱萍,意见更倾向于将他的照片登出来、家庭住址写清楚,让所有知道他的人都来“管”他。最终,王天安的意见占了上风。

    “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给他压力,只是希望他内心振作、坚定起来。”朱萍说,“很多事情上,只要与戒毒无关,我必须就着他。”

    这名细心的女子来强制戒毒所之前,还专门给丈夫带来了他喜欢的书法帖子,“以前,天安练起字来就忘了一切烦恼和毒品的折磨。”

    就在夫妻俩对话前,朱萍说:“刚才我见到他,他哈欠连天,泪水跟着流,精神有些萎靡。”见到记者,她的泪就涌了出来。

    在万言忏悔书寄出后 暗访毒窝

    5月27日上午,一封厚厚的求助信件转交到楚天金报记者手中,字迹很工整,密密麻麻写了8页,上万字。

    求助者就是王天安,一个有着十余年吸毒、五次戒毒史的“的哥”。他在信中回忆了自己戒毒两年半、再次堕入毒潭的经过,并表示下定决心戒除毒瘾,字字饱含反省与忏悔。王天安希望楚天金报记者能给予他帮助,监督他戒掉毒瘾。

    看完信,记者当即拨通了王天安的电话,并和他约定次日在报社见面。

    28日上午9时,王天安如约在报社门前出现。

    王天安在家中排行老幺,因此,母亲对这个小儿子十分溺爱。但与此相反的是,父亲却对他管教格外严格。从小到大,因为贪玩王天安没少挨过父亲的鞭子,习惯了挨打的他也变得“流里流气”。

    初中毕业后,王天安无心继续上学,而是跟着朋友们四处游手好闲,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其中不乏一些吸毒者。在几次有意无意地和海洛因亲密接触后,王天安被毒品彻底俘虏了。

    “我那些朋友里,有为了吸毒去偷去抢的,但我和他们不一样,我的原则是绝不做违法的事情。”王天安说之所以自己还能在这方面把持住自己,主要是母亲没有放弃他。

    母亲知道他吸毒后,伤心欲绝。为了让他戒毒,甚至还给他下过跪,但是一看到他发毒瘾,又总是于心不忍,拿钱给他买毒。但是,慢慢地,一些知道真相的亲戚朋友们都开始鄙夷他,甚至不让他进门。

    不久前,他看到楚天金报关于湖北开设美沙酮门诊的报道,由政府出资为吸毒人员免费戒毒。而最让王天安动心的是这样一条规定:参与美沙酮戒毒的人员,要随时接受抽查和社会的监督,一旦复吸,就送劳动教养。

    因为王天安还要出车,谈话在两个小时内结束了。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戒毒的决心,临走前,王天安主动提出愿意带记者前往他“取货”的地点一探究竟,并配合警方将这些吸毒的窝点端掉。他和记者约定,两天后和他一同前去“取货”。

    5月30日上午10时许,汉口万松园小区内。记者驾车尾随王天安的“的士”,穿过几条小巷,到达了取货点的门前。这是一栋老式住宅楼的一楼,几家住户公用一个楼道,楼道的红木门虚掩着,进出很随意。

    “这个女毒贩的胆子很大,她的腰摔伤了,就躺在床上收钱卖毒品。”王天安介绍说。

    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一辆银色的面包车停在了楼前,一高一矮两名男子快速左右环顾一番后推红门而入。王天安说,他们就是毒友。

    几分钟后,“瘦子”出来开车走了,“他可能已经拿了货,那个胖子还在里面吸呢。”

    就在记者躲在车中观察时,不时有名中年男子在采访车周围游荡,并朝车中张望,王天安告诉记者,“这是钉子(望风的人)。”

    ……

    回到报社后,记者将此情况向武汉警方反映,警方很快端掉了这个窝点。断了王天安的毒品来源后,记者又开始帮他联系美沙酮替代(毒瘾)维持治疗门诊,希望帮助王天安戒掉毒瘾。

    在远离毒品的日子里 点燃爱火

    2003年6月,王天安因为一次意外的坠楼,导致胸椎压缩性骨折,正是这次意外,让王天安意识到不戒毒只有死路一条。

    当时,因为没钱看病,王天安只能平躺在床上自我康复,翻个身都不能,生活起居全由老母亲照顾。当时正值酷暑时节,家里又没有空调,汗流浃背,而自己一动也不能动地平躺着,每天只有母亲帮他擦身。他就这样躺了3个月才能勉强拄着拐杖下地。

    然而,最让王天安感到寒心的是,在这3个月里,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他每天面对的唯有母亲那无奈的眼神。通过这次打击,王天安终于悟出吸毒是死路一条,而且死后还要遭人唾弃。

    到了第4个月,王天安的手还没有完全抬起来,就到他表哥的工地上去上班了,他做了一名保安。

    王天安说,他在工地上的1年多的时间里,是他这一生最难忘的,最快乐的日子。在这里,他渐渐摆脱了毒友的纠缠。

    以前,王天安白天根本不敢出门,因为手臂上满是针眼,身上没有一丁点肉,几乎所有人都能认出他是一个吸毒者。所以,他始终生活在黑暗之中。

    现在,他终于可以在白天坦荡地抬头挺胸,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了。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的快乐。

    一天,他突然想到了吸毒的女友晓芸(化名),这时的晓芸在珠海打工,她深陷毒窟无法自拔。王天安给晓芸打电话、写信,劝说她回来和自己一起戒毒,共同开始新的生活。但是,晓芸坚决地拒绝了他。

    不久,在工地上,王天安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善良的朱萍。朱萍是驻工地的会计,是一名本科生。在王天安的眼中,朱萍善良而单纯,却又是不幸的。朱萍来自农村,全凭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从农村考上了武汉的大学,结婚后丈夫却不幸去世,她自己带着一个5岁的女儿。

    王天安对苦命的朱萍母女十分照顾,并刻意隐瞒了自己不光彩的经历,加上他本来就比较聪明能干,终于进入了朱萍的视野。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两人逐渐相知相爱,2004年底,王天安终于和朱萍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十字路口打错方向盘拐向“地狱”

    王天安说,他患有肺结核,那都是“吸”的。吸白粉时,粉末一部分化作轻烟,一部分留在锡纸上,留下一个斑白的圆点,过一阵就会变黑。轻烟那部分开始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吸毒者的脸瞬间泛起微红。

    他最后改为了针管注射,如今他精瘦、干枯的双肢已经找不到能蠕动的血管。

    在戒毒的两年半时间里,王天安生活还算不错,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开着车,每天“上百元的进账”。而且为了与原来的环境隔绝,和大多数都市人一样,夫妻俩还商量着买了一套新房。

    他的“优厚”条件,连禁毒民警都非常担心:“像他这样的,毒贩子太喜欢了,开着车来吸毒,至少证明经济条件还宽裕,不会赊账。即便是他不去,一些毒贩子也会想办法找上门来推销。”

    果不其然,今年3月,王天安在海南的一个朋友到了武汉,两人在街头相遇。

    “我们之间不用谈话,只需看对方一眼,心瘾便上来了。那种感觉很迅速,很直接,难以抵挡。”王天安对记者讲述那天的情景时说,“从此以后便三五天到那里去一趟。”

    “每次路过那个十字路口,我就忍不住。方向盘向左打就是回家,向右打就是去吸毒。打完针,就后悔,就痛恨自己,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他说,“每次踏进那个门槛前,我内心就作殊死的挣扎,尽管就那么几秒钟,人的心已经很疲惫了。”

    回到家,王天安更是无颜面对义无反顾真心爱他的妻子。

    一次,王天安晚上要出门,引起朱萍的警觉,坚决不让他出门。王天安情绪反常,显得非常暴躁,粗鲁地推开妻子后摔门而去。朱萍便孤独地流着泪,等待丈夫“平安”归来。这种日子久了,王天安瞒不住了。

    5月1日,他给妻子发了条短信,坦陈他又复吸了。

    “那一刻,我恨死他了,那种恨,是恨铁不成钢!”朱萍说,“他心里其实很清楚,吸毒就是死亡。曾和他一起吸毒的伙伴,有的是因忍受不了毒瘾而自杀,有的吸毒过量致死,更多的则是因犯罪走上刑场。”

    王天安复吸时,正值楚天金报记者为他联系跑美沙酮替代(毒瘾)维持治疗审批阶段。在审批没下来前,朱萍决定带丈夫去医院自费买药。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朱萍每天陪着王天安去美沙酮门诊,喝上一小杯蓝盈盈绿兮兮的液体,在理论上告别了那种眩晕。

    然而,朱萍的一番苦心没有收到成效。

    就在新房装修之时,在家中无奈当上“掌柜”的朱萍支付给了油漆工300元钱。不料,朱萍刚转身,王天安就找油漆工要回了100元,又去购买毒品了。8月21日,王天安再次去注射毒品时,被民警抓获。晚上,朱萍得知消息,一声长叹。

    毒品泛滥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来自公安部的最新统计触目惊心:2005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累计116万,比2000年上升了35%。而对每一个吸毒者而言,每一天都在和毒魔战斗,只不过输多赢少。而且很多人输得非常惨:出了戒毒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毒品。

    尽管王天安已经是多次复吸了,但在朱萍的眼里,感觉王天安与一些常见的吸毒者有所不同,他有自己的想法,很想远离毒品,但总是欲罢不能。在强制戒毒所的几个小时里,王天安确实显得非常“有信心”——他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车辆年审,以及因为购置新房而背负的13万元债务。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