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戒毒资讯 > 正文
戒毒资讯
研究动态
戒毒资讯、戒毒动态
2007-07-08 16:59:33 来自: 作者: 阅读量:1
    一、阿片类依赖者可以到医生办公室看病了

    2002年10月8日,美国FDA批准丁丙诺啡用于阿片类依赖的治疗。医生只要接受8个小时的培训,获得开具管制药物的资格,就可以为患者开具丁丙诺啡治疗阿片类依赖。这意味着美国的药物依赖者可以像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样,到医生的办公室开药看病了。
    美国物质滥用和精神卫生服务部为了鼓励更多的医生参加丁丙诺啡治疗培训,及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这种新的治疗方式,不久将在美国众多城市开展宣传活动。(赵成正,谢潞, 摘自美国国立药物滥用研究所和美国物质滥用和精神卫生服务部2002年10月9日消息) 

    二、鸦片与海洛因换了副面孔有回来了
   
    由于大量种植鸦片和生产毒品,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地带被称作毒品“金三角”。尽管十几年来,本地区各国大力肃毒,成果显著,但人们注意到,“金三角”的毒品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近期再度趋于恶化。
    20世纪90年代末期,“金三角”在毒品生产中的地位实际上已逐渐被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处的“金新月”地带所取代。根据美国的统计数字,2000年阿富汗的鸦片产量已经超过缅甸而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72%。泰国禁毒署的统计资料也显示,经过多年来对“金三角”地区的整治,泰北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已大大缩小,从1984年至1985年间的8800公顷减少到目前的900多公顷。
    然而,近年来随着毒品生产种类从鸦片及其提炼物海洛因转为化学合成类毒品安非他明,加上地区及国际形式的变化,“金三角”的毒品问题再度恶化并引起有关国家的关注。根据泰国北部负责边境地区肃毒工作的国内安全行动委员会所提供的资料,目前“金三角”地区生产的毒品中90%以上为安非他明。作为“金三角”毒品的重要输出通道,近年流入泰国的毒品数量也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安非他明类毒品从1998年的约1亿片猛增到2001年的7亿片以上。
    泰国方面透露,泰方已查明“金三角”地区共有安非他明毒品工厂上百家,其中缅甸境内61家,泰国境内39家,老挝境内19家。这些毒品工厂目前已成为肃毒工作的难点。一方面是因为上述地区地形、人口结构复杂,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生产毒品、贩卖武装组织在“金三角”再毒出现,似的肃毒工作异常检举。(摘自《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12日) 

    三、荷兰人考虑为成瘾者开海洛因处方 & 意大利人限制美沙酮使用 

    荷兰调查者最近建议给成瘾者开海洛因处方,试验显示:在医疗范围内对长期使用海洛因者,海洛因和美沙酮的联合处方是安全的、可管理的,而且比一般的美沙酮项目更有益处。而意大利政府禁止长期使用美沙酮治疗海洛因依赖。(谢潞提供,2002年11月) 

    四、交换针具项目可减少静脉注射药物滥用者急诊数量 

    NIDA资助的一项研究发现,交换针具项目可减少未接受治疗的静脉注射药物成瘾者(IDUs)前往急诊室的次数。研究提示如交换针具等医疗服务可明显减低高危IDUs急诊次数。(谢潞提供,2002年11月) 

    五、综合性医疗/物质成瘾治疗可增加患者继续参加成瘾治疗的可能性 

    Johns Hopkins 医疗研究所对120名有物质成瘾史并接受过住院治疗的成年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 
    79%的患者接受了所需的综合性医疗保健,包括深入的物质成瘾治疗。41%的患者只接受了基本的医疗保健。完成了住院治疗后,50.6%的接受综合性医疗/物质成瘾治疗的患者参加了门诊病人物质成瘾项目,而接受基本医疗的患者中只有2.4%的患者参加了此项目。(谢潞提供,2002年11月)

    六、使用可卡因可降低HIV患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粘附系数 

    美国纽约Montefire医疗中心的科学家测定了85例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可卡因的HIV患者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粘附系数。研究发现使用可卡因能降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粘附系数,从而导致药物对HIV病毒抑制的失败。他们发现可卡因使用者的粘附系数为27%,而在近6个月的研究期间未使用过可卡因者为68%。13%的可卡因使用者可维持对病毒的抑制效应,相比之下有46%的未使用可卡因者可维持对病毒的抑制效应。(谢潞提供,2002年11月)

    七、停止可卡因使用后,药物渴求变得更强烈 

    NIDA的研究人员发现,动物在停止使用可卡因后的几天甚至几个月内,对可卡因的渴求感似乎是在上升,而不是下降。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01年7月12日的Nature杂志上。研究发现,与药物有关的环境暗示,能诱导对可卡因的渴求和复吸行为。非常容易发生复吸的阶段,超过了急性戒断期。NIDA所长Alan I.Leshner认为,这一现象或许能够帮助人们解释为什么成瘾是一个长期的,而且是反复发作的疾病。(赵冬摘译自:Researchers find that after stopping cocaine use, drug craving gets stronger over time. NIDA News Release. July 11, 2001) 

    八、既使是一次使用毒品,也会改变脑功能

    科学家发现,一次使用可卡因就能改变脑部的神经传导,这可以在细胞水平帮助解释为什么偶尔使用毒品后会出现难以抗拒的再次用药的冲动。加利福尼亚的研究人员在2001年5月31日的Natural杂志报道,一次注射可卡因导致大小鼠脑部腹侧被盖区持续长时间(5-10天)增加兴奋性突触传导。可以改变神经活性,包括涉及学习和记忆的很多脑区。Dr. Bonci认为,这一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一次性使用可卡因改变了细胞的正常适应学习的机制。这或许能够帮助解释可卡因能够改变脑区有关奖赏系统,导致强烈药物渴求行为的“能力”。这不仅在成瘾早期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帮助解释复吸的神经基础。
    NIDA所长Alan I. Leshner认为,发现可卡因对脑部记忆和学习通路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解释从偶尔使用毒品到成瘾的转变。这一研究强调,既使是仅仅尝试可卡因或其它毒品,也是十分危险的。(赵冬摘译自:New research shows even a single drug exposure can alter brain function. NIDA News Release, May 30, 2001)

    九、MDMA是一种无医用价值的违禁毒品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些心理治疗医师开始研究当时作为处方药MDMA的治疗潜力。作为一种治疗辅助药物,使用者将之描述为能促进高度反省和亲密状态,暂时摆脱焦虑和抑郁,同时情感,想象力及自我感觉等方面无任何改变的相对温和及短效药物。病人服药后常称在自尊心,与他人交往能力,对洞察力的兴趣和能量,增强信任和亲密等方面均有改进。还有人报告多数人服药后防御意识降低,不再那样害怕,增强了感情意识。 
    在将MDMA划分为I类药物之前,曾有人用于治疗外伤后紧张、抑郁、恐惧和精神异常,由于上述观察研究未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所提供的资料只能视为一般性病例资料。1986年美国将MDMA划分为I类药物,之后用该药做临床试验的申请均未获批准。 (曹家琪摘译自:Grob C S, and Poland R E: MDMA In Eds: Substance Abuse ) 

    十、γ-羟基丁丙酯(GHB)滥用情况简介 

   GHB又称 “液体迷魂药”或“G”毒,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中枢神经抑制剂。和摇头丸一样,GHB主要是青少年和青年人在夜总会、狂欢舞会等通宵舞会上使用,以获得轻松愉悦的感觉。 GHB的安全范围很小。小剂量可引起镇静、欣快效应,过量使用可导致意识丧失、心率缓慢、呼吸抑制、痉挛、体温下降、恶心、呕吐、昏迷或其他疾病发作。特别是当与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合用时,危险性增加。与酒精等其他中枢抑制剂合用可出现恶心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大剂量使用GHB造成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因此出现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比预计更长。 
    虽然对GHB的成瘾性目前了解不多,但临床观察发现,使用者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来获得想要的欣快和轻松的感觉。一些长期使用者很难减少或间断使用GHB,如果停止使用,便产生极度兴奋、精神亢奋、心率加快、失眠、焦虑、震颤和出汗等症状。 
    从近年来的滥用情况发现GHB是一具有造成死亡潜在危险的非法药物。 美国药物滥用警告监测网(Drug Abuse Warning Network,DAWN)1999 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医院急诊科接受因过量服用GHB中毒和服用GHB后出现不适的病人在急剧增加。据DAWN统计,GHB过量中毒人数1992年仅20例,但到1999年猛增到2960例。
    GHB滥用引起了美国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在最近的一次专题会议上,来自各地近50名参会者,对GHB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化、行为神经药理和毒理,药代动力学等进行了讨论。NIDA将资助有关GHB及其前体物质的研究课题,并正在研制治疗GHB中毒的药物。 
    美国已宣布GHB为非法药物。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责令停止生产和销售GHB。但是很多人对GHB的危害性还没有认识,为了让人们对GHB的危险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NIDA正在不断提供科学的有关GHB的信息资料,以遏制其滥用。(赵冬,郑继旺摘译) 

    十一、当心摇头丸“摇伤”大脑
    
    摇头丸(二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Ecstasy, MDMA)是一种具有致幻作用的兴奋剂。滥用方法通常采用口服,部分用鼻吸,偶尔有烫吸,但极少注射。90年代以来在青年人中,尤其是经常参加通宵舞会的人所滥用,并且滥用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这种毒品与甲基苯丙胺(冰毒)和可卡因相似,具有极大的致成瘾性特征,并且由于易产生耐受性,用量需逐渐增加才能达到初始使用的效果。虽然用药后可以产生兴奋效应,但在用药期间或数周后可以产生如精神恍惚、抑郁、睡眠障碍、焦虑和偏执等明显的精神障碍。其身体损伤包括肌肉紧张、不自主咬牙、恶心、疼痛、寒战或盗汗等,并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或心脏病的人尤为危险。由于该药的兴奋作用,可以使服药者在嘈杂、狂吼和拥挤的环境中长时间剧烈舞动,引起脱水、高热、心衰或肾脏衰竭。已有多例与摇头丸相关的死亡报道。
    最新研究发现摇头丸可以损伤人的大脑结构。在大脑中有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这种物质对于调节记忆、维持大脑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用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发现摇头丸对于释放5-HT的神经元有极大的损伤作用。对于大量使用摇头丸的人比用量少的人损伤更明显。结合动物实验,科学家认为损伤主要发生在神经末梢。脑损害作用呈剂量相关关系。摇头丸使用者5-HT的代谢水平很低,而5-HT代谢水平越低,记忆损伤就越严重。猴子停止使用摇头丸后,脑损伤长达7年之久。动物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损伤很可能会持续数年,甚至会对5-HT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孙红蕾, 李素民,梁建辉提供)

    十二、戒毒治疗新思路—血液阻击疗法

    几乎所有的成瘾性药物如海洛因、可卡因、苯丙胺、大麻等都通过血液的运输、透过血脑屏障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一系列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引起药物成瘾和滥用。血液阻击疗法是指在药物的血液运输过程中,利用某些特定的酶、抗体或催化抗体,将药物在透过血脑屏障前中和或降解,使其失去药理活性,阻止药物到达特定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部位,从而达到戒毒的治疗和预防目的。

    十三、疫苗  
    
    可卡因等小分子物质很难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麻萨诸塞洲的一家制药公司将可卡因衍生物与大分子蛋白或载体结合后可以刺激机体免疫反应。用可卡因-载体复合物免疫动物后可以产生可卡因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与血液中的大多数可卡因结合,阻止药物进入大脑。在小鼠中实验发现,这种疫苗引起的抗体效应是长效的,定期强化后这种效应可以维持一年以上。

    十四、酶
    
    身体内天然产生的酶可以在可卡因和其它药物进入大脑之前将其分解破坏,但是他们不能中和药物滥用者服用的大量药物。实验研究表明急性可卡因毒性与血液中丁酰基胆碱酯酶(BChE)活性间有明显相关性。这种酶在肝脏中产生。对可卡因反应剧烈的病人血液中BChE水平低。因此增加BChE水平可以改善可卡因过量的治疗。
   通过提高BChE水平可以明显增加可卡因在血液中的代谢,改变可卡因的代谢方式,主要产生非活性的代谢产物。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得到BChE变异体,其催化活性为天然BChE活性的4倍,可以更有效地分解可卡因。对其是否可用于治疗可卡因过量,目前正在进行动物研究,但科学家们对其抱有乐观态度。

    十五、催化抗体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研制了一种可卡因特异性催化性抗体,这种抗体具有与可卡因结合的抗体特性和能够分解药物变为非活性片段酶特性的双重特征。当可卡因与催化抗体结合后,催化抗体加速可卡因水解为非活性片段的速率,抗体释放出可卡因片段后及可以与另一个可卡因分子自由结合启动下一个循环。研究结果表明催化性抗体具有治疗可卡因过量的急性毒性及阻断可卡因长期滥用的强化效应的独特优点,可用于可卡因过量的急诊治疗和用于成瘾的治疗的辅助手段。
    虽然上述疗法的效果在动物模型中得到确证,但是距离临床使用仍然需要很长时间。并且滥用者可以通过大量服用药物,超过抗体和酶数量来抵消这种外周阻断作用。但是由于对滥用药物过量中毒和预防其复吸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这种血液携带疗法对于预防复吸和降低滥用药物的急性毒性仍是有价值的疗法之一。(李素民,孙红蕾,梁建辉提供) 

    十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药物依赖性研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是90年代研制出来的可以观测到脑细胞活动区域的新技术,现已用于药物依赖性研究。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像迅速,因此可以在受试志愿者描述主观感受的同时观测到其大脑各区域活动的变化。这对药物引起的渴求等心理感受的神经基础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方法是给药物成瘾者观看吸食毒品的录象或给予吸毒相关刺激,在这种暗示(cue)刺激下,受试者可以回忆起吸毒的场景,激发渴求,记录此时的大脑变化,并与吸毒无关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变化相比较,从而揭示与药物成瘾有关的大脑区域。这种技术的另一优点是在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中架起了一座桥梁。过去在动物实验中很难评价动物在用药后的主观感受和渴求,而应用此项技术则可以观测到各种主观感受下的大脑变化。这对寻找治疗药物成瘾的新方法具有特殊意义。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