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频道头条 > 正文
频道头条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16-09-21 21:58:30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随着《禁毒法》的实施,如何提高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效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戒毒效果,实现禁毒法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形势政策、法制道德教育与习艺矫治教育的同时,适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努力把德育的规范过程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整合起来,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改造效果。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现状相关分析
  从收容的吸毒人员的实际看,他们违法原因、思想表现、年龄特征、文化程度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其心理上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心理依赖性顽固,自控能力差。表现在其对毒品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会随着毒瘾在生理上受到控制而消失,且还将长期存在。
  2、心理异常及人格变化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方面的特征:主观意志色彩浓厚,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道德沦丧。二是情感方面的特征:常以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为主。三是意志方面的特征:意志缺乏、自制力差,无法用自己的力量戒断毒瘾。四是个性特征:脾气暴躁、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心理康复能力减弱、贪图享受、消极怠惰、适应环境能力差、社会交往不良,丧失事业心责任感,伦理感和道德感水平低下,甚至存在反社会人格等。这些心理异常和人格变化,阻止了他们戒除毒瘾的决心和信心。
  (二)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可通过经常学习,逐步强化,使学习所得的行为固定,构成新的习得行为。吸毒人员正是通过习得的寻觅毒品行为,不断得到毒品,“闪电般”的缓解中断吸毒所产生的戒断症状的痛苦体验,以及获得吸食毒品后的欣快感,日积月累,构成正性或负性的强化因素,终使毒品依赖成为习得行为模式。
  除生理上的强化以外,在实际生活中,吸毒人员还要受到精神、心理方面的负性压力。相对于生理上的强化而言,心理强化更不容易摆脱。吸毒人员在吸毒后,往往被家庭厌弃,或婚姻破裂,或朋友分手,或就业无望。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明显的负性情绪,使他们对自己人生不再抱有希望,缺乏正面生活的勇气,从而情绪低落,逃避现实。这些负性情绪有可能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丧失戒毒的动力而一再依赖毒品,无法摆脱毒品的控制。
  据戒毒研究的相关理论证明,大部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吸毒前就已经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表现为非积极进取,缺乏激情、缺乏社会交往和逃避现实。。
  因为吸毒人员缺乏正确的认知方式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不能进行自我调控,对挫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和能力准备,从而面对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无能,以致进一步加深了心理失衡及心理变异。
  二、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绝毒品的成功率不高,其制约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心理素质不高,心理卫生问题严重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设立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民警就可以及时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的施以矫治措施。我们应当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档案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同时,应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入所之初建立心理档案的基础上,每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后,及时采取问卷调查法、心理健康测试等,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承受困难能力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在心理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作为以后有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同时对异常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针对性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点带面,逐步普及。当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时,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拒毒自信心测试,了解他们融入社会能力、拒毒能力的情况,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及时延伸管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其逐步从心理上戒除毒瘾。
  二是进行心理健康维护。这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素质的教育。具体包括:戒毒心理指导,即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隔离戒毒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形成健康积极的隔离戒毒态度、动机,训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教育,即教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情、友情、爱情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重建良好的自我形象等。
   三、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矫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卑心理要坚持“尊重、理解、关心”工作方法,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把心理疏导和培养自信有机结合起来,注重自我,循序渐进地使吸毒人员从自卑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
  第一,教育引导,深刻认识毒品。吸毒者之所以走上吸毒之道路,大多与初吸时对毒品的危害及成瘾性认识不足有关,吸毒人员被强制戒毒后,要经常不断地加强毒品的危害教育,要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懂得吸毒不仅摧残身心,而且危害社会、家庭,害人害已,特别是对吸毒人员既要讲明毒瘾难戒,使他们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又要消除戒不了的悲观想法,对戒毒应持务实的态度。既不要过于乐观又不要一味自卑而对戒毒悲观失望。
  第二,鼓励激励,增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促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树立戒除毒瘾的信心,要善于运用表扬与肯定的方法。对吸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的各种积极表现,哪怕是十分细微的进步,都要采取一定的方式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评价和承认,并适时地提出新的要求。特别要指出的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本身的脆弱性,不能等同于正常的人群。在批评其缺点和错误时,也要适当肯定本身其积极因素,做到批评中有鼓励,引导他们走出误区,重新树起生活的风帆。
  第三,树立目标榜样,消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卑心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并非说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无是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也有自尊心,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发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长处,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符合自身特点的目标和行为计划,给予积极心理暗示。这是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找回自信,克服自卑心理有效手段。比如对复吸人员要教其勇于面对现实、面对难关,从而树立重新戒毒的勇气。在戒毒过程中,采取用戒毒成功人员现身说法,明确戒毒成功榜样的事例,对吸毒人员自卑心理,树立戒毒信心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进行心理减压,克服自卑心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存在着不仅关心戒除毒瘾的目标,且十分关心解除强戒后能否被亲戚朋友接纳,是否还被社会认同,是否继续被“边缘化”,以前的正常生活是否能够找回,还能不能象正常人一样重新生活等心理压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越大,自卑心理也越强,这些其所关心的东西一旦不能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就无法从自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因此,只有消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才能使他们找回自信,顺利实现戒毒目标。
  四、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过程中,必须渗透和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的工程,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注意保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确实尊重他们的人格,及时发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积极正确引导。
  其次,心理咨询矫治的开展和有效作用的发挥,需要与教育改造环境密切配合,需要在日常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适应强戒要求,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关照,营造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以宽容、爱心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良好心理的形成。
  第三,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要认识到管理对象变化后,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应有别于普通劳教人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吸毒人员的心理从异常或不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的过程是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很多时间可能还会出现反复。不能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出现在因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心理健康教育或强迫吸毒人员接受教育的现象,而应持之以恒,因势利导,从困难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序的稳步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