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专题列表 > 新型毒品集中教育 > 正文
新型毒品集中教育
止咳药含罂粟壳 3岁女童“兴奋”乱抓人
2010-12-09 10:54:14 来自:舜网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家住历城区的郑女士说,女儿小楚(化名)上个月底感冒后,咳得特别厉害。她听同事说,中药止咳片效果很好,她就自己到药店买了小儿复方甘草片。按照说明书,止咳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一周后孩子咳嗽减轻了,却睡不好觉了。

  郑女士说,晚上都到11点了,孩子一点儿睡意也没有,躺在床上嘴里发出各种声音,手脚还在被窝里踢打。宝宝折腾完了,又哇哇地哭,哭累了才沉沉地睡去。

  起初,郑女士觉得宝宝只是不爱睡觉的调皮鬼。慢慢地,她才发现宝宝的确是“兴奋过头”了,一高兴就抓人。郑女士说,一次女儿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突然在小朋友脸上抓了一把,小朋友哭了,她却在那里大笑。她曾怀疑是止咳药的问题,中间停了两天药。但停药后,宝宝又剧烈咳起来,只好继续吃药。

  上周四中午,郑女士邀了一个要好的朋友带着孩子去家里吃饭。午饭后,小楚照例吃了止咳药,不久又开始又蹦又跳。她看到小朋友摔躺在沙发上,就大笑着过去抓人。“孩子都是生气才打人,可她一兴奋就抓人让我费解。”于是,郑女士带宝宝来看病。经过会诊确认,孩子是乱吃止咳药吃出了问题。医生迅速对她进行了洗胃、补液和催醒等处理,症状得以缓解。

  山东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孔庆衍说,止咳药给儿童带来的副作用很大:山东去年有将近300名儿童因服用止咳和感冒药,被送入医院急救。

  揭秘

  小儿止咳药含可待因、罂粟壳

  孩子感冒咳嗽,怎么办?绝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吃止咳药。

  但医学界专家认为,止咳药对6岁以下的儿童疗效甚微,隐患却很大,像上文的小楚一样服用后容易成瘾。济南呼吸研究所主任王卢山说:“小儿止咳药成瘾症是一种新型的疾病,如果要我来形容这种病,可以说它正像瘟疫一样在传播。”这类成瘾问题源自欧美国家,我国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一度盛行,如今蔓延到了内地。

  今年3月,济南一些医院在泉城广场举办了咳嗽病义诊活动。王卢山当时与医生交流时了解到,儿科、神经科门诊常接诊到一些专门来看止咳成瘾的患儿。“一些医生或是父母在给孩子治疗咳嗽时,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止咳片给孩子吃,这是相当错误的。”

  在临床医学上,止咳药在正常剂量下一般不会成瘾,也并非软性毒品,但若长期大量连续滥用,则易于成瘾。

  王卢山说,如果开出目前国内被滥用的止咳药名单,会是长长的一串:小儿清热止咳丸、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咀嚼片、小儿惊安丸、小儿解热丸等。

  他曾收治的一名患儿,每天吃10片药剂方能解瘾。

  上瘾的原因,主要是这类药含有可待因或罂粟壳成分,能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强力枇杷露、复方甘草片等中药也存在致瘾问题。这些含有罂粟壳提取物的中成药,极易被忽视,一旦上瘾,危害性却并不“逊色”。小孩长期服用就会有依赖性,即使不咳嗽,也会将止咳片当成零食来吃。可待因对人体的消化、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副作用,还会引起小孩便秘。

  影响

  乱吃止咳药孩子反应变迟钝

  其实,早在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文规定,含麻黄碱、可待因止咳药限量销售。要求市民在药店购买这类药物,一次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但家长滥用药物的行为有增无减。“这些药物随时随地都能够购买到,助长了滥用行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孙处长说,“我曾扮成家长,去过10个药店,每次都买六七包止咳药。让我吃惊的是,没有一个营业员告诉我详细信息,包括怎么用和副作用等。”

  生产厂家的宣传也起了误导作用。所有关于止咳药的广告中,都在强调使用的快速有效,但对于服用次数和时间、超量服用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大部分药品在外包装及说明书上都没提醒。

  孔庆衍说,孩子止咳成瘾的症状有:食欲下降;变得消瘦或突然变胖;自卑、反应迟钝;情绪波动或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性格突然变得孤僻等。2至3岁最危险,所有儿童患者中,这个年龄段占了一半多。

  他山之石

  儿童止咳药国外不准随便卖

  国外如何限制小儿止咳药的使用呢?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主任韩波说,早在2007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曾发布过关于6岁以下儿童慎用止咳和抗感冒药物的警示;2008年美国FDA又发布公告,建议2岁以下儿童不要服用此类药物。

  在英国,儿童吃的止咳类药物,全是处方药,只有持医生处方才能购买,且购买的数量不能多于3周的使用量。

  其实,外国医生本来也不轻易给病人开止咳药,更多地会倚仗食物。比如在美国,热鸡汤被称为“液体止咳药”,北美印第安人习惯在喉咙不舒服时吃一点苦根,英国人感冒会喝姜茶,热柠檬饮料加蜂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治疗咳嗽的传统饮品。

  韩波还表示,家长不要给医生错误的暗示,如“你不给孩子开药,会影响治疗效果”,“治好病是最重要的,你不用考虑钱的问题”,以免医生受到压力增加滥用药物的倾向。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