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戒毒与宗教 > 正文
戒毒与宗教
宗教活动场所参与公益慈善的发展优势和局限
2014-06-11 15:55:05 来自:天风 作者: 杜新忠转 阅读量:1

  这个意见于宗教界来说是一件好事,它既为宗教界在公益慈善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试图以宗教中的基督教为例,以宗教活动场所——昆明市三一国际礼拜堂(以下简称“三一堂”)为实际调研对象,力图阐述和发现当今宗教在公益慈善上的发展优势和局限。
  
  一、宗教在公益慈善上的发展优势
  
  首先,宗教教义为公益慈善提供了神学思想基础。基督教文化中强调“爱人如己”的理念,在基督教经典——《圣经》中共使用“爱人如己”8次,这表明爱人如己在基督教人际伦理规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化中最接近基督教爱人如己伦理原则的是“设身处地”与“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源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将之与基督教的“爱人如己”相比较,尤其是与其“你们不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不要怎样待人”、“你们愿意人们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伦理要求相比较,其一致显而易见,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亦有如同基督教“爱人如己”的伦理原则。[2]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汲取基督宗教伦理中的“爱人如己”理念,对于开展公益慈善是极其重要的。另外,《圣经》的中心信息诠释了“和好”两字,包括“神与人和好”、“人与人和好”。圣经从旧约到新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上帝主动邀请人类与他和好,并以此为基础,成就并达致人与人和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境界。正如丁光训主教指出的:“福音之所以是福音,是在于他宣告:神是爱,神要人与他和好,也要人与人和好。”所以,基督教弘扬“三和”理念,对拓展公益慈善,有着很积极的意义。最后,基督教中“感恩”观念对于公益慈善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圣经》中“主的恩典是够我用的”,支配着信教群众面对每日的生活,面对在个人所付出和获取之间如何求取平衡的心态,淡薄金钱、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与“感恩”思想相联系的观念是“奉献”,“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神而来,我们把从神而得来的献给神”,总以“人上帝那里获得的、多过我们所求的”心态,看到更多的是自己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勤于奉献,并将自己的人生当成奉献的人生。[3]
  
  其次,基督教参与公益慈善的历史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基督教一向有参与社会服务的传统。扶贫、救灾、帮助残疾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遵行“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经训,努力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参与救灾、济困、帮贫、助学等公益活动,为社会服务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西方国家早期的慈善事业主要是由教会推动的,保护儿童、照顾孤寡、帮助老弱病残等。在国外,如由乔治。威廉士创建的基督教青年会,成为小组社会工作的雏形,这个组织定期举行集会,组织各种宗教和社会活动。巴涅特创建的伦敦东部的汤恩比中心,即睦邻组织运动,成为社区社会工作的典范。巴涅特动员了一批牛津、剑桥大学学生前往伦敦最贫困地区开展贫民服务。汤恩比是牛津大学经济学系讲师,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致力于消灭贫困,为贫民服务。在中国,1985年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民间团体——爱德基金会正式成立,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这些年来对发展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基督徒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了新形式。2003中国基督教“两会”还专门成立了社会服务部,在扶贫、救灾、帮助残疾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08年5月,中国基督教“两会”为汶川地震受灾地区捐款100万元,全国各地教会和信徒也纷纷为灾区捐款达1亿多元。[4]在基督教中,这些行为不仅被视为是教牧人员的义务,而且是信教群众践行作光作盐应尽的义务,这种宗教观念引导信教群众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国内外基督教组织及个人在公益慈善上的光辉历史对于当今基督徒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和榜样作用。
  
  再者,和谐社会的理念为基督教从事公益慈善服务构建了很好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和谐,反映了对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中强调的是在对社会矛盾关系处理中采取的不是对立、对抗、消灭、你死我活,而是认同、包容、合作、和平共存、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等。和谐社会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基调,自由、平等、民主、正义、公平等理念正在主导社会发展、主导社会关系的调整和改变,在和谐的价值取向下构建社会平衡而不是对抗。这种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基督教的“三和”思想及公平公正理念是一致的,它为基督教从事公益慈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国家在宗教政策上的积极引导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我国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就是党和政府“鼓励信教公民参加国家建设,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现世幸福生活,以美好行为见证信仰。支持宗教界致力于引导人心向善、促进社会和谐的努力,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政策不仅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且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三一堂在公益慈善上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思想上予以宣贯。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是三一堂一贯坚持的方向路线,为了让信徒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三一堂采取主日讲台宣讲、内部刊物——《活水》周刊登载及邀请省宗教局领导讲课等多种方式,把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精神积极在信徒中宣传贯彻。无论是主日崇拜,还是小型聚会,为国家祷告,为民族祷告,为社会祷告,皆是三一堂信徒祷告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次,在行动上予以落实。在三一堂,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精神不仅在思想上得到重视,而且在行动上也得到有力的践行。第一,三一堂积极参与为国祈祷活动,2008年,为迎接奥运,三一堂特组织“为平安奥运、和谐奥运祈祷礼拜”,全体基督徒同声开口祈祷,祝福奥运,祝福北京,祝福中华。2008年5月,为迎接奥运,打造绿色昆明,三一堂开展“登西山,迎奥运,倡环保,促和谐”活动,组织600多位基督徒奔赴昆明西山进行促环保登山捡垃圾活动。第二,积极投身社区建设,2009年12月,为配合昆明“四创两争”的评选,三一堂不仅向全市基督徒发出“积极参加昆明‘四创两争’活动”的倡仪书,还及时组织300余名基督徒深入街道、社区参与清扫街道活动。三一堂长期与翠湖社区共建,支持昆明“四创两争”活动,经常开展清洁公共场所、绿化植树,人口普查等对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有益的工作。
  
  第三,主动参与爱心赈灾等社会公益活动,2007年,云南省部份地区遭遇了特大雪灾,三一堂派出同工和信徒专程到受灾地区送粮食,送化肥、送种子,捐款总计80000多元。2008年,为5.12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65690元。2009年为公益事业捐款143000多元。2009年初云南部分地区遭受60年不遇的罕见旱情,三一堂特别举行了抗旱救灾捐款礼拜,当日专项捐款43985元。2010年、2011年三一堂在社会公益服务方面的捐款分别是147741元、87000元。
  
  第四,三一堂积极开展助残助学,扶贫济困、帮助街头流浪儿童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工作。在教牧管理上,三一堂逐渐形成了以针对不同群体结构、不同年龄层次,以及不同生命需求的主日崇拜为主、周间团契活动为辅的教会牧养与发展模式。现今的三一堂,已经成立了长青(老年人)团契、青年团契、天使团契、英文团契、聋友团契、马大团契、恩典团契等31个团契,每个团契在三一堂的大家庭里,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众多团契中最有特色的是天使团契、聋哑团契和心光盲人团契,天使团契成立于 2008年6月29日,心光盲人团契成立于2011年3月15日。这三个团契是特殊的团契,成员大部份是智障、残障或聋哑的人,个别是街头流浪儿童。对于这群往往被社会所轻看的弱势群体,三一堂不仅没有撇弃他们,而且还积极主动邀请他们加入到三一堂这个大家庭中,三一堂不仅专门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所,还定期为他们提供电脑基本知识操作、识字等培训,并提供每周一次的聚餐,使他们不仅得到文化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得到被人尊重和接纳的感觉,让他们找到爱的归属,这也是三一堂在公益慈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五,三一堂还积极开展敬老爱老活动,面对中国城市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三一堂一直希望办一所教会的敬老院。经过多年教牧同工的关注、寻找以及众信徒的恳切代祷,2010年3月1日,期盼已久的三一敬老院顺利开办。敬老院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可容纳150多位老年人居住养老。敬老院的管理人员及大部分护工均是基督徒,他们践行基督的样式,用心爱护老人、照顾老人,让老人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第六,三一堂还积极参与福音戒毒事工,通过信仰的介入,有效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毒。福音戒毒事工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总之,三一堂作为一个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宗教相关政策,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发动全体信教群众,积极投身公益慈善服务。
  
  三、三一堂在公益慈善上存在的困难
  
  三一堂虽然在公益慈善上做了大量显着的工作,但因为内外部因素的局限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在2012年4月初对三一堂100多位信教群众进行调查,其中有一项涉及社会公益服务方面,详见表1,问题为“作为基督徒,您觉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哪些方面亟待提高?”,选项有四个,分别为A社会公益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到位、B职场生活中不够尽力、C社会生活中公德意识不尽理想、D其他。调查结果颇让笔者吃惊,其中有52%的基督徒认为自身社会公益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这说明基督教在公益慈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提升空间和存在的困难往往是相互并存的。目前,宗教活动场所在公益慈善上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是公益慈善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教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一堂曾在2010年3月克服重重困难创办能容纳150多位老人的敬老院,可是就在今年年初,该敬老院却因为经营困难等多种因素被迫转让给其他机构。2010年三一堂从当地某厂矿职工医院成功接手该敬老院,经过双方多次洽谈,最终以100万元的转让价达成共识,另外,由于该敬老院占地面积比较大,总占地4.1亩(2738.562平方米),建筑面积1794.55平方米,双方在房租上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以下意见:首年也即2010年房租费为15万,2011年以后每年每平方递增一元。该敬老院经过环保局、卫生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评审,并办妥各种手续。自此,三一堂成功接手该敬老院。
  
  三一堂从2010年接手至2012年转让,历时两年。在这两年里,三一堂无论在管理人员、护理人员配备上,还是在服务措施、伙食供应上均作了很大的努力。为了加强管理团队,2011年年初特抽调原三一堂办公主任担任该敬老院院长;在护理人员方面,多次在礼拜天崇拜时通过讲台宣讲、展版通知等多种形式长期招聘优秀的护理人员;在服务方面,要求所有院内工作人员发扬基督教“爱人如己“的心,善待老人,用心爱老人,视老人为家人。三一堂的31个团契则经常轮流探访敬老院,为老人带去礼物,带去联谊节目等,让老人充分感受被人关心、被人尊重的温暖。在伙食供应方面,由后勤管理人员负责采购新鲜蔬菜、肉类等,考虑到老人的消化,厨房还经常制作馒头等粗粮,以科学搭配、合理安排老人饮食。但是虽然经过多方努力,两年中,入住敬老院的老人仅维持在20-40人左右。由于三一堂在前期投入了100万元的转让费,每年又要承担15万元以上的房租费,高额的成本投入却因为严重的空房率得不到合理的收入汇报。严重的入不敷出使三一堂作出了转让敬老院的困难决定。另外,专业医护人员由于社会地位及身份认同上认识的差异,在同等条件下,不愿选择来敬老院工作。造成该敬老院医护人员长期空缺,这对老人的日常医疗及及时救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三一堂创办敬老院的两年内,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无论是敬老院的创办资金,还是人员配备,均由三一堂独自承担。这对于一间仅靠信教群众奉献的宗教活动场所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事。虽然三一堂希望能在昆明的敬老事业上有所贡献,希望在敬老爱老的功能方面有所创新,但却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一直得不到来自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社会的相关援助,最终不得已将苦心经营的敬老院转让给其他机构。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同样也造成了三一堂在处理流浪儿童方面的困难,三一堂的一位牧师曾多次走上街头主动收留流浪儿童,却因为宗教活动场所没有收留的相关政策而终结。对于既无政策保障,又无固定场所留宿的三一堂来说,开展这项事工是极其困难的。
  
  2、是一些宗教团体和组织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还不够规范,影响社会服务的发展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云南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毒品犯罪的重灾区。一段时期,吸毒人群快速增长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传播与影响。面对吸毒现象的泛滥和社会危害,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强制戒毒、药物戒毒等手段,由于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强制戒毒和药物戒毒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出现复吸率高、戒毒成果难以巩固等问题。
  
  面对吸毒现象的社会危害及因为强制性戒毒和药物治疗后的高复吸率,云南的一些有着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基督徒开始自发地尝试着用《圣经》的教导帮助吸毒者,结果使一些人逐渐摆脱了毒品的影响,创造了不依靠药物戒毒成功的例子。最初的尝试,是在1999年初,昆明的一些基督徒为了帮助一些陷入吸毒深渊不能自拔的吸毒者,在昆明呈贡一个叫逃城的地方,租借了几间简陋的房屋和周围几亩菜地,开始了这样的探索与试验。逃城周围没有围墙,与附近乡镇、农村相距一段距离,远离昆明闹市区和呈贡县城,四周只是果园与菜地,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来到这里的戒毒者,多是经朋友介绍自愿来戒毒的,他们大多带着试试看的心情而来。这里的戒毒方式朴实而简单,每天生活内容只是祷告、读圣经和唱赞美诗,而后是到菜园里简单劳动。没有强制的要求,也没有药物治疗,可以自由的离开或是再回来。正是在这个看似简陋、荒凉的地方,却给了这些吸毒者全新的环境,这里没有强迫、没有歧视,也没有药物,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依赖,如果想摆脱毒品造成的痛苦,只能依靠自己和信仰的力量。每一个走进逃城的自愿戒毒者,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在毒瘾发作而痛苦挣扎时,周围的人都会围绕着他虔诚地祷告,或是唱诵赞美诗,有时长达昼夜不眠、通宵达旦,直至这位新的志愿者摆脱痛苦。这种情形引起了云南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云南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云南基督教“两会”)及三一堂的注意,2002年前后,云南基督教“两会”在社会服务事工中开始涉足“戒毒防艾”的项目,并在以后几年的实践中探索和试验进行“福音戒毒”,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三一堂则经常在教牧带领、经济援助等方面给予逃城福音戒毒辅导站帮助和支持。
  
  福音戒毒在国际上是通行的一种比较成功和有效的自愿戒毒方式,在中国的台湾、香港也是通行的。其基本理念是“不靠药物,不靠己力,只靠上帝”,也就是说,福音戒毒是借用基督教信仰的力量摆脱毒品的控制。福音戒毒区别于药理学和心理学治疗模式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所强调的是内心和灵魂的改变,由内到外,最后达到身体、家庭和社会的改变。因此,福音戒毒认为首要的是戒心毒,要以圣经的教导为基础,不用药物,不靠已力,只靠耶稣清除心瘾,最终戒除毒瘾,与家庭和好,重返社会,进而寻回失去的人性、尊严与自我。福音戒毒是凭藉着基督的信仰和救赎福音,从本质上改造或是改变吸毒者,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也就是一个基督徒。
  
  自1999年~2006年以来,逃城福音戒毒辅导站共帮助戒毒人员82人,其中至今未复吸的62人;未复吸但已死亡的4人;情况不明的8人;复吸的3人;复吸后再进强制戒毒所的5人。戒断保持无复吸率为80%。[5]
  
  福音戒毒开创了云南宗教团体参加社会服务事工新的历史,但是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教堂在这方面却在起步阶段,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组织机构不完善,三一堂目前的组织机构比较完善,但未设立公益慈善的职能部门。此情况,在全国各地教堂基本存在。这是宗教活动场所未将公益慈善工作列入视野范围及自身管理不规范等多种因素引起。其次是宗教活动场所缺乏该方面的专业人员,三一堂的人才机制在全国教会中处于领先地位,教会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与制度的建设,以保障教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有专职同工20人,其中牧师6人,长老2人,传道6人,行政同工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有2人,本科的有5人,其他均达大专学历。除了重视教牧人员的培养,三一堂还打破教堂传统观念中仅吸纳神学传道人员的惯例,大胆向社会招收优秀的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弟兄姊妹),这种创新做法在全国教会还不是很多。尽管三一堂在人才机制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是在公益慈善上的岗位设置仍然空缺,这在全国教会中也是相似的。不过,三一堂负责人已经看到这个问题,去年已经委派优秀同工前往海外从事社会服务事工方面的培训,相信在以后的教会事工发展中,三一堂公益慈善的工作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方面的管理将日益趋于规范。
  
  3、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自养能力和经济实力还不强,制约着社会服务活动的规模和范围
  
  自2009年开始,三一堂一直盼望在幼儿教育上有所突破,3年来,负责该项工作的教牧人员为落实幼儿园地点,跑遍城市的东西南北,最终却因为三一堂经济实力有限等原因而搁置至今。幼儿园的地点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地理位置便捷,而且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安静等。据悉,经过多方努力,三一堂曾在2011年找到符合此条件的地点,对方房产机构却提出高额的加盟费及房租费,而且在同等条件下,房产机构往往会优先考虑具有较好资质及较强实力的幼儿园。鉴于此情况,由宗教活动场所主办的幼儿院面对竞争剧烈的幼儿教育事业,既无经济实力承担高额投入成本,也无优惠条件及绿色渠道使宗教组织介入该方面的公益慈善服务。
  
  总之,宗教活动场所在公益慈善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宗教团体自身管理不规范等很大的局限。只有取长补短,尽可能发挥优势,克服局限,宗教活动场所的公益慈善工作才会有更大的突破。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通过国家宗教部门及宗教活动活动场所全体教牧人员的努力,宗教活动场所会迎来公益慈善的春天。
  --------------------------------------------------------------------------------
  
  [1] 编辑部,让公益慈善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宗教,2012(3):1
  
  [2] 刘正峰,基督教“爱人如己”与当代诚信文化建设,中国宗教,2009(1):67-68
  
  [3] 李栋,基督教如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宗教,2009(2):66-68
  
  [4] 肖安平,弘扬和谐旋律见证和平基督,中国宗教,2009(4):67-68
  
  [5] 王爱国,福音戒毒:云南教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探索和试验,宗教与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的发言,20080601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