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精神科相关 > 正文
精神科相关
浅谈氨磺必利的药理学机制
2023-03-12 22:26:49 来自:医脉通 作者:有温度的小舟医生 阅读量:1
  对于氨磺必利的使用,我们通常知道的是“低阴高阳”,也就是说,氨磺必利在低剂量(50-300mg/d)时对改善阴性症状有效,在高剂量(400-800mg/d)时对改善阳性症状有效。那么,如何从氨磺必利的药理机制来理解这个作用特点呢?
  
  氨磺必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选择性D2、D3受体拮抗剂。氨磺必利,也叫阿米舒必利,是因为它的前世是舒必利。舒必利属于苯甲酰胺类,氨磺必利便属于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废话)。氨磺必利和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差异的地方:
  
  1.作用受体不同
  
  氨磺必利仅对DA受体有亲和力,对5-HT、α-肾上腺素、组胺、胆碱能受体均无亲和力,而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同时对这些受体有亲和力。因此,循环系统的反应,如低血压、心悸、QTc间期延长,和胆碱能反应,如视物模糊、口干、便秘等反应较轻。
  
  氨磺必利对DA受体的亲和力,优先作用于边缘系统,而对纹状体的DA亲和力差,因此,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概率(15%左右)相对较低,且发生概率呈剂量-依赖关系。
  
  氨磺必利对中枢DA的D2和D3受体有较高亲和力,对多巴胺的其他受体亚型(D1、D4、D5)无亲和力。其中,对D3受体的亲和力大概是对D2受体的2倍。而其他对DA受体有亲和力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是对D2受体有亲和力。
  
  2.不同剂量时作用机制不同
  
  氨磺必利在低剂量时,对中脑-皮质通路的突触前D2和D3受体有较强拮抗作用,与其结合能力较强,进而消除突触前抑制,使DA进入突触间隙数量增加,使更多的DA能与突触后的受体结合,导致前额叶皮质DA能传递增加,改善阴性症状。
  
  当然,前额叶皮层也与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氨磺必利在低剂量的时候也可改善情感症状和认知损害。
  
  另外,D3受体与情绪、运动、奖赏回报以及认知功能相关。抗精神病新药布南色林对D3受体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因此能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而氨磺必利同样具有D3受体拮抗作用,但目前本人尚未找到依据来说明氨磺必利改善认知功能与拮抗D3受体有关。
  
  氨磺必利在高剂量时,对中脑-边缘系统的突触后D2和D3受体具有明显拮抗作用,使DA结合位点减少,DA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停留在突触间隙,使得DA能传递功能减退,进而改善阳性症状。
  
  3.独特的平衡作用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与DA受体结合较紧密,因此容易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而氨磺必利与DA受体结合,并非永久而紧密的结合。氨磺必利与D2受体结合后,能够快速解离(42秒),即可达到抗精神病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陈妍,陈美娟。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1):83-85.  
  梁英,刘登堂,司天梅,等。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专家意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6):425-431.  
  李晓白。多巴胺D3受体与认知功能[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4):292-294.  
  江开达主编。精神药理学(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北京。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