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精神科相关 > 正文
精神科相关
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文献回顾
2020-09-23 22:08:37 来自:医脉通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本项研究可能是首项专门探讨成人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BD-OCD)药物治疗的系统综述。针对BD-OCD患者,或应首先考虑心境稳定剂治疗,包括传统心境稳定剂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于双相 I 型躁狂共病OCD的患者,可考虑谷氨酸能调节剂(如美金刚及托吡酯)增效治疗。5-HT再摄取抑制剂在此类共病患者中的应用似乎较少。考虑到本项综述的局限性,上述结果应谨慎解读。未来有必要围绕此课题开展大规模的对照研究,而目前尚未被常规用于治疗BD及OCD的药物(如谷氨酸能调节剂)有望在未来的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双相障碍(BD)共病强迫症(OCD)的现象很常见:一项meta分析显示,BD患者一生中共病OCD(BD-OCD)的比例为10.7%。近年来有学者对共病的概念提出了挑战,认为共病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均为独立的诊断实体;但本文沿用了共病的传统定义,即BD与OCD同时存在并各自满足诊断标准。
  
  BD-OCD的治疗颇具挑战性。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OCD的一线治疗,但却可能与双相障碍患者心境不稳、转躁及快速循环相关,尤其是高剂量长期治疗时;事实上,SSRI用于治疗OCD时往往剂量较高且治疗时间较长。数据显示,BD-OCD患者的转躁风险是未共病OCD的BD患者的2倍以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通常可有效治疗BD,同时也用于治疗难治性OCD;另有在SSRI或氯米帕明的基础上联用抗癫痫药(如丙戊酸盐)增效治疗难治性OCD的报道。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BD-OCD患者而言,OCD病程与心境发作关系密切,而双相障碍的不同时相也增加了BD-OCD药物治疗的难度,进而可能需要开展高度个体化的治疗。然而,目前有关BD-OCD治疗的文献相当有限,且未确立标准的治疗手段。
  
研究简介
  
  为评估现有药物针对BD-OCD的有效性,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Vitor de Mello Netto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对质量较高的证据进行了全面回顾。本项研究发表于9月的J Psychiatr Pract.。
  
  简言之,本项研究基于PRISMA声明开展,对主流数据库中的相关实验性及观察性研究进行了检索;受试者均为18岁及以上患者,明确诊断为BD与OCD共病;治疗干预措施包括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单药或联合治疗等;治疗转归包括心境症状的改善、强迫症状的改善及不良反应,使用YMRS、HAM-D、Y-BOCS等评估。
  
研究发现
  
  研究者从266篇题录中筛选出7项研究,包括4项个案报告、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及2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个案报告
  
  4项个案报告共纳入了7名患者,年龄21-48岁。以下治疗方案对7名患者有效:阿立哌唑+锂盐(2例),阿立哌唑+丙戊酸盐(1例),双丙戊酸钠(1项),拉莫三嗪+双丙戊酸钠(1项),氟伏沙明+奥氮平(1项),拉莫三嗪+哌甲酯+氯米帕明(1项)。研究观察期为6周至6个月不等。
  
  总体而言,这7例患者的疗效较好,但毕竟属于未设置对照的病例,且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前瞻性队列研究
  
  本项研究2014年于澳大利亚开展,共纳入了24名双相 I 型(BD-I)共病OCD的患者,其中13人被分入传统心境稳定剂组,使用碳酸锂、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中的一种或多种治疗;另外11人被分入抗精神病药组,使用奥氮平单药治疗或奥氮平+另一种传统心境稳定剂,观察期24个月。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心境症状并无显著差异。中位临床治愈(定义为YMRS总分≤12且HAM-D21总分≤8)率方面,传统心境稳定剂组为11(IQR 0-28)%,而抗精神病药组为0(IQR 0-44)。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两项研究分别于2014年及2017年开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第一项研究纳入了33名18-30岁BD-I躁狂发作共病强迫症状(Y-BOCS>17)的患者,将其随机分入托吡酯+锂盐+奥氮平+氯硝西泮组(n=17)或安慰剂+锂盐+奥氮平+氯硝西泮组(n=16),治疗4个月。结果显示,前一组患者的强迫症状改善更显著,达到充分有效(Y-BOCS总分下降> 34%)的比例显著高于后一组(52.9% vs. 12.5%, RR: 4.24 [95% CI:1.07-16.70]; P = 0.0392)。
  
  第二项研究纳入了38名18-60岁BD-I躁狂发作共病强迫症状(Y-BOCS>17)的患者,将其随机分入美金刚+锂盐+奥氮平+氯硝西泮组(n=19)或安慰剂+锂盐+奥氮平+氯硝西泮组(n=19),治疗4个月。结果显示,前一组患者的强迫症状改善更显著,达到充分有效(Y-BOCS总分下降> 34%)的比例为78.9% ,而后一组为36.8%。
  
  针对两项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在常规心境稳定剂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谷氨酸能调节剂(托吡酯或美金刚)增效治疗或有助于改善BD-I躁狂患者的强迫症状,包括提高充分起效的患者比例(RR: 2.62, 95% CI: 1.45-4.74; I2=0%)。与此同时,谷氨酸能调节剂增效治疗并未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RR: 1.26, 95% CI: 0.53-3.01, I2=0%)。
  
结论
  
  本项研究可能是首项专门探讨成人BD-OCD药物治疗的系统综述。基于现有证据,传统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盐)在BD-OCD的治疗中得到了重视,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可能有效。此外,谷氨酸能调节剂作为增效治疗也可能为患者带来获益。相比而言,5-HT再摄取抑制剂在此类共病患者中的应用似乎较少。
  
  作者指出,针对BD-OCD患者,或应首先考虑心境稳定剂治疗,包括传统心境稳定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用;针对双相 I 型躁狂患者,还可考虑谷氨酸能调节剂(如美金刚及托吡酯)增效治疗。然而,考虑到本项综述的局限性,上述结果应谨慎解读。
  
  未来有必要围绕此课题开展大规模的对照研究,而目前尚未被常规用于治疗BD及OCD的药物(如谷氨酸能调节剂)有望在未来的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文献索引:Netto VM, Flores CA, Pallanti S.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Comorbid Bipolar Disorder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Adults. J Psychiatr Pract. 2020;26(5):383-393. doi:10.1097/PRA.0000000000000499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