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精神科相关 > 正文
精神科相关
简明版:单双相抑郁的鉴别诊断线索
2018-11-18 21:58:28 来自:医脉通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当患者表现为典型的重性抑郁发作时,除排除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相关抑郁之外,双相障碍相关抑郁发作(以下简称“双相抑郁”)的可能性同样需要加以考虑。然而,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单双相抑郁的鉴别难度很大,很多患者在首次抑郁发作超过10年后才被正式诊断为双相障碍,其间治疗也颇费周折。针对单双相抑郁的鉴别,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atherine R. Judd在Current Psychiatry增刊中分享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建议,以下进行概括总结——
  
  相比于单相抑郁,双相抑郁患者在症状表现、家族史、病程、行为学特征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线索本身并不能作为双相障碍的诊断依据,但有助于提高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警惕,更审慎地进行诊疗,包括进一步探究病史,以避免不恰当地启动抗抑郁药单药治疗。
  
  一、症状表现
  
  尽管单双相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并无区别,但相比于单相抑郁,双相抑郁患者更容易表现出显著的内源性/忧郁特征及精神运动型迟滞。当患者报告精力下降及非典型抑郁特征(如睡眠及食欲亢进)时,应提高警惕。相比于躁狂/轻躁狂时的精力增加,抑郁相关精力下降的巨大反差可能尤其困扰患者,并迫使其就诊。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及严重焦虑也可作为线索。
  
  应注意倾听及澄清患者对症状的各种主观描述,如“不像之前那么能干了”,并将其翻译为恰当的诊断学术语。
  
  二、家族史及个人史
  
  很多双相障碍患者以抑郁为首发心境事件,既往无明显的躁狂/轻躁狂发作,此时评估家族史可提供重要线索。日常工作中不要忘记问一句:“家里人有类似的情况吗?”如果家中连续几代人都有“类似情况”,或多名生物学亲属都有“类似情况”,务必警惕双相障碍。
  
  此外,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其家人,如果有物质滥用史和焦虑障碍史,也应提高警惕。
  
  三、既往治疗经过
  
  患者既往若存在以下情况,应警惕双相障碍的可能性:抑郁频繁发作,“屡犯屡治、屡治屡犯”;对传统抗抑郁药治疗只有一过性的反应,或完全没有反应;抗抑郁药治疗中出现躁狂、轻躁狂、混合状态或快速循环;对抗抑郁药治疗反应奇佳,3-4天内症状一扫而空(单相抑郁一般为4-6周),或三种及以上抗抑郁药治疗反应不佳
  
  还有一些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抗抑郁药反应不佳,但对心境稳定剂(如原本用于改善冲动及降低自杀风险)反应良好,此时也应警惕双相障碍。
  
  四、病程
  
  相比于单相抑郁,双相抑郁起病年龄往往偏小,更常呈现复发性及季节性特征;抑郁发作呈“突发突止”也可能是双相障碍重要的标志。
  
  另外,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比重为躁狂的3倍,而患者本人又极少因“感觉过于良好”前来就诊。因此,建议设法与患者身边的人取得联系,包括鼓励患者家属伴诊,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未报告的躁狂/轻躁狂发作。
  
  五、巧用筛查工具
  
  视时间、医疗环境及患者意愿而定,临床中可考虑使用心境障碍问卷(MDQ)及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CIDI)3.0等工具辅助鉴别诊断及评估严重度。这些工具也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生活,包括疾病对其造成的影响,甚至“聊”出更多的问题。
  
  六、行为及生活状态
  
  询问患者的生活状态时,很多患者会表示,自己跟身边的人总是相处不好;有时过度冲动,或做出很不明智的决策;一些患者会频繁跳槽,跟他人的关系很不稳定;存在物质滥用问题。上述现象也应被视为双相障碍的潜在线索。因此,临床中不仅应关注“病”,还应关注“人”;初诊时全方位地获取病史,包括患者的行为及生活状态,对于日后的诊疗至关重要。
  
  信源:Catherine R. Judd. Bipolar Disorder: Beyond Recognizing Depressive Symptoms. Available at CurrentPsychiatry.com/BipolarDepression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