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精神科相关 > 正文
精神科相关
体温过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少见而致命的不良反应
2018-11-18 21:35:29 来自:医脉通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体温的异常变化。其中,体温升高(hyperthermia)相对常见,与肌强直、心动过速、激越、意识水平改变、大汗等共同出现时构成恶性综合征(NMS)。然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体温过低(hypothermia)的现象也偶有报道。一般而言,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的户外环境时,体温过低更容易被识别及诊断;而在温暖的室内环境下,体温过低常常被忽视,加之患者早期症状及体征并不突出,进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研究简介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这一危险不良反应的警惕性,揭示此类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策略,来自波兰的一组研究者对2018年2月前PubMed等收录的相关个案报告进行了回顾,研究于11月5日在线发表于Int Clin Psychopharmacol。
  
  经过严格筛选,研究者共纳入了2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个案报告,这些文献均对患者发生体温过低时的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联用药物、治疗时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涉及奥氮平的个案最多,利培酮次之,其他药物包括氯氮平、佐替平、齐拉西酮等。28例个案的具体情况如表1:
  
  上述个案报告中,体温过低主要发生于男性(n=20),多发生于开始治疗数小时及2-4天之间,但也有少数个案发生于治疗数天到数周内,还有4名患者在用药1-6年后发病。17名患者为轻度体温过低(35–32.1°C),10名患者为中度体温过低(32.2–28.0°C)。1名患者为重度体温过低(27.6℃),该患者为61岁男性帕金森病患者,口服氯氮平300mg/d,联用药物包括氟哌啶醇、唑吡坦、比哌立登及地西泮。
  
  体温过低多发生于精神分裂症(n=14)及双相障碍(n=6)患者。除使用抗精神病药外,14名患者还存在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如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合并器质性疾病、高龄(≥70岁)等。
  
  截止至2018年,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体温过低的个案报告共591例。其中,奥氮平(n=262)及利培酮(n=161)仍是报告例数最多的药物,氯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氨磺必利、帕利哌酮、齐拉西酮、阿塞那平也有报告。此外,截止至2017年,世界卫生物质(WHO)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纳入了480例相关个案报告。
  
  机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体温过低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患者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异常及外周血管扩张有关。大部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氯氮平等,与5-HT能受体的亲和力较高,而与DA受体亲和力较低。在健康个体中,DA降低体温的效应与5-HT升高体温的效应存在动态平衡;对于使用这些抗精神病药的患者,5-HT能升温效应的下降相对突出,最终可能表现为体温的下降。
  
  此外,上述抗精神病药还具有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拮抗效应,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更多血流涌向相对表层的皮肤,造成散热的增加。与此同时,用于增加产热的颤抖却受到了抑制。
  
  临床建议
  
  基于现有信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体温过低可能并不十分罕见,一旦忽视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温暖的房间内,患者也可能由轻度的颤抖、心动过速、萎靡等,发展为房性心律失常、心率呼吸下降、言语不清、意识模糊,甚至呼吸暂停、肺水肿、死亡。
  
  针对这一副作用的预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起始时应每天测量体温,并至少维持数周。当患者增加药物剂量或换用另一种抗精神病药时,体温过低的发生风险升高约75%,应视为高危时段。对于存在其他素因的患者,包括罹患器质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高龄(70岁及以上)、联用其他药物等,也应提高警惕。
  
  当患者出现一些轻微的、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意识模糊、异常饥饿、淡漠、颤栗等,不要忘记体温过低这一可能性,因为患者不一定能清晰流畅地表述其主观感受。针对体温过低的患者,应开展心电图检查,寻找有无心动过缓及J波,两者均具有提示意义。此外,酸中毒、静脉血栓栓塞、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肝酶活性下降等躯体问题也应加以排查。
  
  结论
  
  本次个案回顾共纳入了28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的体温过低个案,最严重的患者体温下降至27.6℃。然而,FDA及WHO的相关个案报告数量则多得多,提示这一危险的副作用绝非极其少见。患者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时,一旦出现行为上的非特异性改变,尤其是在加量、换药及患者存在共病(如感染)时,应考虑到体温过低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提高警惕性仍是第一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体温过低并不仅仅存在于文献中,而是临床中真实存在的威胁。
  
  文献索引:Szota AM, Araszkiewicz AS. The risk factors, frequency and diagnosis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induced hypothermia: practical advice for doctors. Int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8 Nov 5. doi: 10.1097/YIC.0000000000000244. [Epub ahead of print]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