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医学基础 > 正文
医学基础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012-03-02 23:23:20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三)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觉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的活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调节均关系。

  下丘脑控制摄入的区域与上述摄食中枢极为靠近。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后,动物除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引起部位,则可引致动物饮水增多但是,控制摄水的中枢在确切部位还不清楚,不同动物的实验结果也不一致。

  下丘脑控制排水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抗利尿激素是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神经分泌大细胞)合成的,神经分泌颗粒沿下丘脑-垂体束纤维向外周运输(轴浆运输)而贮存于神经垂体。以高渗盐水注入动物的颈内动脉,则能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如注入低渗盐水则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因此认为,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按血液的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此种感受器可能就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电生理研究观察到,当颈动脉内注入高渗盐水时,视上核内某些神经元放电增多,这一事实支持渗透压感受器就在视上核内的推测。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四)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内有些神经元(神经分泌小细胞)能正确性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肽类物质,这些物质是: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生长至少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等。这些肽类物质在全盛后即经轴突运输并分泌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此处,下丘脑还有些神经元对血液中某些激素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这咱神经元称为监察细胞;例如,前区的某些神经元对卵巢激素敏感,内侧区的某些神经元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另有一些区域的某些神经元对各种垂体促激素很敏感。这些监察细胞在感受血液中激素浓度变化的信息后,可以反馈调节上述肽类物质的分泌,从而更好地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活动。

  (五)对情绪生理反应的影响

  情绪是人类一种心理现象,但伴随着情绪活动也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客观的生理变化,称为情绪生理反应。自主神经系统的情绪反应,可以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亢进的现象,例如猫对痛刺激产生情绪反应时,可以出现心率加速、血压上升、胃肠运动抑制、脚掌出汗、竖毛、瞳孔散大、脾收缩而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增加、血糖浓度上升,同时呼吸往往加深加快。人类在发怒情况下,也可见到类似的现象。自主神经系统的情绪反应,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表现为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亢进的现象。例如,食物性嗅觉刺激可引致消化液分泌增加和胃肠运动加强,动物发生性兴奋时则生殖器官血管舒张;人类焦急不安可引致排尿排便次数加频,忧虑可引致消化液分泌加多,悲伤则流泪,某些人受惊吓会引致心率减慢。因此,情绪生理反应主要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两者对立统一的改变。持久的情绪活动会造成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在间脑水平以上切除大脑的猫,常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亢进的现象,并且张牙舞爪,好似正常猫在搏斗时一样,故称之为假怒(sham rage)。平时下丘脑的这种活动受到大脑的抑制而不易表现。切除大脑后则抑制解除,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功能被释放出来,在微弱的刺激下就能激发强烈假怒反应。研究指出,下丘脑内存防御反应区(defense zone),它主要位于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在动物麻醉条件下,电刺激该区可获得骨骼肌的舒血管效应(通过胆碱能交感舒血管纤维),同时伴有血压上升、皮肤及小肠血管收缩、心率加速和其他交感神经性反应。在动物清醒条件下,电刺激该区还可出现防御性行为。此外,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或引致动物出现攻击撕杀行为,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则出现逃避性行为。可见,下丘脑与情绪生理反应的关系很密切。人类下丘脑的疾病也往往伴随着不正常的情绪生理反应。

  (六)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机体内的各种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biorhygym)。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日周期节律,例如血细胞数、体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等一瑚一个波动周期。身体内各种不同细胞都具有各自的日周期节律,但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人体器官组织却表现统一的日周期节律,这说明体内有一个总的控制生物节律的中心,它能使各种位相不同的生物节律统一起来,趋于同步化。研究指出,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在小鼠中观察到视交叉上核神经元的代谢强度和放电活动都表现明确的日周期节律。在胚胎期,当视交叉上核与周围组织还未建立联系时,其代谢和放电活动的日周期节律就已存在。破坏小鼠的视交叉上核,可使原有的日周期节律性活动(如饮水、排尿)的日周期丧失。视交叉上核可通过视网膜-视交叉上核束与视觉感受装置发生联系,因此外环境的昼夜光照变化可影响视交叉上核的活动,从而使体内日周期节律与外环境的昼夜节律同步起来。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间有密切的关系,近来年的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

  (一)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神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过神经释放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转而影响免疫功能。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均有自主神经进入,虽然神经纤维主要是支配血管的,但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肽类)可以通过弥散而作用于免疫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有相应有肾上腺素能受体。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主要为M型。脑啡肽能增强免疫反应,而β-内啡肽的作用比较多样,有时能促进免疫反应,有时则抑制免疫反应。

  神经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产生免疫因子,例如在内毒素处理后可产生白细胞介素-1(白介素-1)等。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