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站长视点 > 心情感悟 > 正文
心情感悟
浅谈心理状况与人生
心情感悟
2007-10-09 09:01:23 来自:李凌 作者: 阅读量:1

  人生是单程车,是一次漫长又暂短的旅行,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自己健康、幸福、成功、长寿,对人生寄予美好的憧憬,反观人生古今的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古代寒门生贵子、宦家多逆儿、范进中举成癫病、黛玉魂归离恨天、现代花季青年学子饮恨喋血、享誉世界的巨富歌星跳楼自杀、心脑血管疾病向青少年施展魔剑、某些癌瘤病患日渐增多……凡此种种和人生美好乐章不和谐的音符,都和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一、家长望子成龙心理为害非浅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园中最艳丽的花朵,是祖国和人民的未来,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有成就,成为祖国有用之才是十分应该的。但如果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家孩子都出色,一定是个非凡的人物,小小年纪除了学功课外还要学外语、学钢琴、学舞蹈、学武术等等,闹得孩子分身无术,苦不堪言,考试成绩稍不如意就痛加责打,这样引起孩子逆返心理,加恨父母,大多数孩子影响功课难有成就,更有甚者杀害父母或服毒自杀酿成一幕幕人间悲剧,实是圆满心理偏失误导所致。

  其实,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有多大出息主要在孩子的天赋以及后天机遇,父母应想一下自己是否成了栋梁之材,既然不是为什么要把一厢情愿的想法加给不堪重负的孩子呢?这不是心理的误区又是什么呢?对孩子来说“拔苗助长”爱之是以寅之!真是青少年的一场“桃李劫”。

  二、种种烦恼源于欲望的膨胀

  有人说:和吃穿有关的烦恼好解决,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和吃穿无关的烦恼最不好解决,我对此颇有同感,正如明代大画家唐寅有一首诗:“终身碌碌只为食,腹方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俱充足,又想娇容美貌妻,要得娇妻生下子,恨无田产少根苍,置得田园多少扩,出入无车少马骑,槽头栓遍驴和马,恨无官职被人欺,县丞良薄他嫌小,四品三品还嫌低,有朝一日为宰相,又想君王坐一时,一朝西南为天子,更想万世无死欺,种种欲望说不尽,三尺桐棺抢恨归。”您看,这个不知足那个不知足,结果还是去了极乐世界,这样的人生能说是幸福的吗?是的,人的一生应该有理想、有抱负、去发展、去创造,但凡是都要有个度,超越了这个度,“物极必反,月满则亏”谁又能超越这万古不移的自然规律呢?我听人说一位有数千万资产的香港商人,常常说:“我真想从这二十七楼跳下去……”他缺什么呢?住的是二百五十平米,万元一平米的豪宅,有大婆、二奶女、按摩师常随左右,吃的是生猛海鲜,乘的是豪华奔驰,恐怕缺乏的只是一种正常的心态。有三亿资产的香港歌星张国荣从十四楼一跃而下……恐怕也只有如此理解了……

  反观一些劳动阶层,一般全职人员,他们很多人谈不上官裕,但一空家过着平常日子,或灯前合家欢聚,或小区林荫,倩影双双。挚妇捋雏、其乐融融……以一颗平常的心理,过着寻常的日子,不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吗?

  有人说:“没有追求社会就不会进步。”对这种说法,实不敢苛同,社会的进步是科学和民主的进步,没有瓦特,工业能用蒸汽机吗?没有爱迪生,能点上电灯吗?没有现代科学,人类能登上月球吗?没有现代文明,人们还将互相残杀……这些,难道和那些只想不择手段赚钱的人有丝毫关系吗?

  三、心理失常引来病魔或猝死

  翻开报纸经常可以看到某某有为科学家英年早逝,某某科学院士健康状况堪忧令我记忆深刻,深刻的是青年数学家杨乐谢世时刚刚四十,陈景润也兴有六十三岁,这都是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沉重、生活保健滞后、心理负担加剧所致,每想至此,不禁扼腕浩叹。

  近年来一些癌瘤病人急剧增多,据一位美国肿瘤学家统计,70%以上的乳癌病人在有病前一年内多有亲人亡故、伴侣分手等重大精神打击。耶鲁大学医学部门诊报告所求诊人数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达76%。很多心脑血管病人因心理因素再度复发……。数年前在我们医院里,就发生一例因精神因素猝死的病例:一位七十多岁心肌梗死的老人经抢救转危为安,等待家属接其出院,在等待的过程中,同室三位病友邀其再玩一次扑克牌,在抓牌中,等待出院的老人抓来大小王,他极度兴奋,他把二个王往桌上一撂,哈哈大笑,仰身倒在床上,溘然长逝,真是乐极生悲了……由此看来心理因素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是何等重要。“死亡悲剧”是另一种心理偏失,“生与死”是大自然的共同规律,中国人多有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无救的看着病人在病榻上痛苦挣扎,仍然不忍其安然离去,甚至将某些名人故意装点为百岁老人。十年前就曾一中年男人为其母请求安乐死,惹来了官司,如今年过六旬的他又患癌症、肝病等多种疾病、气息奄奄、痛苦万状、家资耗尽、债台高铸,仍然不能合法的安乐死去……这不能说是一种偏失的心理在做怪。

  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对重危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会出百倍的努力,来挽回其生命,当确知现代医学目前已无力挽回之际,病人及亲人又苦不堪言,能合法的为其结束生命也是一件好事,况且世界有一些国家这样做了。

  对于病者本人更应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病愈和死亡都应视为正常,因为自己和医生都已竭尽全力向病魔拼搏,越怕死,死神的请柬就会更早的光顾您!

  四、平常心是调适心理的一剂良药

  据说有位大师对他的信奉者说:“今天有幸在这里相见,您们想要什么?只管说出来,我尽量满足你们。场内一时很热烈:有人说要健康,健康无价;有们说要官位,位重权高;有人说要金钱,钱可通神;更有说美满婚姻,要出色子女等等。大师对他们笑笑说:健康是好,有谁能专生不死呢?官高权重,但上台总有下台时;下台时您还万分失落;钱有花完的时候,婚姻有离散的时候,谁见过百年不散的筵席,至于子女吗?《红楼梦》中说的好:不孝子的古来多,贤孝子孙谁见了……到时候您还是觉得不如意……“那您给我们什么呢?”大家不解的问,“我只能给您们一颗平常心,”大师微笑着说:“不是说平常心是道吗?那就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福来不拒,祸来不惊”。《叶根谈》上不是说:“宠辱不惊,闲看亭荷,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平常心”就是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人情世故,任何事情不妨努力去做,僻如教育孩子,尽量让其享受最好的教育条件为其创造一切机会使其顺利发展,至于结果如何,那不是我们所能意料的,只好“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了”。

  至于金钱,凭正规渠道挣多些钱固然好,但商场如战场,哪有只赚不赔的“长胜将军”呢?赚了固可喜,赔了也不必忧伤,也就是说“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吧。能把人生的得失看淡些无疑对健康十分有益,中医讲“气血条达百病不生,一有忧郁诸病生焉”,又说:“忧伤思虑则伤神,忧愁不解则伤意,悲哀动中则伤魂,喜乐无极则伤魄,盛怒不止则伤志,恐慌不解则伤精”。我有一位好友,年轻壮志凌云,非北京大学不读,两试不中,心情抑郁,脘痛时发,经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后来一位爱侣走入他的生活,对其照料甚佳,半年后其病获愈,不幸的是二年后爱妻身亡,他悲痛欲绝,旧病复发,频繁柏油样便,经父母关照、医生救治,半年后又平复,一年后再婚,其妻性情暴戾,每日争吵,婚后三月旧病复发,大口呕血,其妻毫无人性,弃之而去,住院治疗乏效,不幸死亡,年不到三十岁,与其说死于病,不如说死于心理失衡,由此看来,平常心对人何等重要。

  平常心,是一种高超的修养,也是一种正常心态,凡夫俗子有几人能达此境界,笔者拉杂书此只不过对心理与人生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假如您心理也有失衡处,不要忘记看心理医生哟!

  若想拥有成功的人生,必须首先具有平衡的心态。其实,幸福也只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无论帝王将相、土农工商、贩夫走卒、概莫能外、某些大人物,心理失衡,可造成全球人民生灵涂炭,最终被钉在历史的屈辱柱上,孔子的学生颜回,不去做官过着穷困而简单的生活,却悠然自得,得到孔子的很高评价:“一簟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您心爱的东西,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其实,仍然是从占有的角度评估苦乐,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又无聊,所以是悲剧。假如反过不是否可以这样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得到心爱的东西,您可去奋力争取,创造奋斗中得到快乐,一是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您可以去珍惜、去欣赏、去研究提高,乐在其中,这不也是个心里调适问题吗?假如张国荣有如此见解,可能不会选择那样方式结束生命吧!

  人的心理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人的生命过程也是心理调适的过程,我认为:“平常心”不失为心理调适的一剂良药。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