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专家文集 > 李锦 > 正文
李锦
抗阿片依赖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的研究进展
2010-10-07 09:47:15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李锦 苏瑞斌 秦伯益 阅读量:1

  人类疾病谱正面临着重大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为传染病时代;下半叶为躯体疾病时代;21世纪上半叶将进入精神疾病时代。在众多的精神疾病中,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占有重要位置。虽然能导致精神依赖的活性物质很多,但到目前为止,阿片类化学物质之所以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到现在为止没有理想的抗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发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近年来,在抗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发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进展。尽管这些进展有些还只是苗头,但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就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进展进行综述。

  一、研制有效的抗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发药物反映了国家的重大需求

  阿片类化学物质依赖是当今全球性公害,近二十年来在我国又沉渣泛起,发展迅猛。我国政府2002年对外公布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100万。根据世界公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实际吸毒人数往往是登记在册的5—10倍。以海洛因为主的阿片类毒品现已波及全国所有的2148个县市。就个体危害而言,吸食阿片类毒品常给吸毒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和躯体危害。静脉吸毒病人的期望寿命较正常人明显缩短。就经济危害而言,不计禁毒、医疗等间接消耗,每年仅直接的毒资耗费就达千亿元以上。就社会危害而言、吸毒常造成家破人亡、犯罪增加,在我国20—50%的刑事犯罪为吸毒者所为;就公共卫生危害而言,则常引起肝炎、结核、艾滋病等多种传染病传播。在我国HIV阳性者中有70%以上是由于静脉吸毒感染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人们把吸毒看作是一种犯罪,把吸毒者看作是“人渣”,是社会和人类文明的破坏者。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是一种疾病。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对毒品有先天易感的物质基础,有明确的物质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吸毒后机体有特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现有的心理和物质性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具有一定的疗效。WHO在上世纪就明确指出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脑部疾病。因此,目前已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毒瘾是一种病,吸毒者是一类特殊的病人。

  对阿片毒瘾的治疗方法是戒毒。戒毒是由脱毒、防复发和回归社会等三个有机联系的环节构成的。其中防复发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国内外对复发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明了,缺乏有效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因此,研究复发的机制和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将成为研究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防治的重点。

  二、阿片受体作用系统代偿性适应与抗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发药物的发现

  从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讲,造成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对毒品产生了精神依赖。具体表现则可分为吸毒者对毒品带来的欣快感的追求和避免停药给机体带来痛苦两个方面。有人认为在吸毒早期精神依赖的主要表现是吸毒者为追求毒品给机体带来的欣快感而不断用药或停药后再次用药;而在吸毒晚期精神依赖的主要表现则是吸毒者为了避免停药给吸毒者精神和躯体带来的痛苦而不断用药或停药后再次用药。精神依赖则又是由于在精神活性物质长期作用下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代偿性适应造成的。长期以来,在阿片成瘾研究领域,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在阿片长期作用下发生在阿片受体作用系统本身的代偿性适应。上个世纪60—70年代人们用药理学方法确定了阿片受体的存在;用蛋白质化学方法证明了内源性阿片肽为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80年代,初步确定了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和阿片受体在激动剂作用下发生脱敏、内吞和降调节这些基本生物学现象及其与依赖的关系。90年代,阿片μ-,δ-和κ-受体相继克隆成功,受体三维结构的研究及受体敲除、受体嵌合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阿片类药物依赖生物学机制的探索。主要成就包括初步弄清了阿片受体不同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分子组成及其生物学功能;阿片受体在激动剂作用下发生脱敏、超敏、内吞和降调的分子基础及其与依赖的关系;明确了阿片受体激动剂长期作用引起阿片作用系统在受体前、受体上和受体后水平发生的代偿性适应是导致精神和躯体依赖的主要原因,本质是由于某些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对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发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设法消除进入体内的阿片类物质。这类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包括促进阿片类药物在体内的水解,如水解酶的研究和利用抗原抗体反应中和进入体内的阿片类物质,如抗毒疫苗研究工作等。在美国可卡因疫苗已进入II期临床;其次是针对阿片受体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包括阿片受体阻断剂、阿片受体激动剂。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积累较多,均在临床上形成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前者如纳曲酮片剂抗复发治疗,后者如美沙酮长期维持疗法;再次是针对阿片受体作用系统的综合性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如针灸治疗。通过调节内源性阿片肽分泌种类和数量来达到防复发的目的。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我国的特色,已取得了明显的可喜进展。上述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但也还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接受率和操守率偏低。因此发现新的对阿片复发有效的医学生物学手段仍然是当前阿片研究领域的热点。

  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国内以阿片受体为防复发靶标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在国家973和863研究计划资助下,由秦伯益和宫泽辉教授牵头的有关纳曲酮微球缓释剂和以拮抗阿片受体功能为主的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噻喏啡的临床前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与纳曲酮片剂和丁丙诺啡比较,纳曲酮微球缓释剂和噻喏啡在抗复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有可能提高这类药物的接受率和操守率。

  三、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代偿性适应与抗阿片精神依赖和复发药物的发现

  近10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化学物质本身与阿片受体无直接相互作用,但却能抑制阿片耐受和依赖的发生。这促使人们开始对阿片受体作用系统以外的其它受体作用系统在阿片依赖中的作用进行探索。在此方面最初研究过程中注意比较多的问题是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作用系统和多巴胺受体作用系统功能变化与阿片依赖的关系。有人发现阿片不能引起敲除多巴胺D2受体的小鼠发生条件性位置偏爱。位于中脑盖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神经纤维投射到伏隔核和大脑前额叶皮层,此通路与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依赖性关系最为密切。可能是所有精神活性物质引起奖赏效应的共同通路,被称为奖赏通路。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提示多巴胺奖赏通路的功能又受NMDA受体作用系统和GABA受体作用系统的调节。受阿片受体抑制性调节的GABA神经元与中脑腹侧被盖区内的多巴胺神经元形成抑制性突触联系。当阿片受体被激活后,抑制GABA神经元释放GABA,造成中脑腹侧被盖区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脱抑制,导致奖赏通路多巴胺功能上调,产生欣快感,造成机体对阿片类物质产生精神依赖和复发。NMDA神经元和中脑腹侧被盖多巴胺能神经元则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兴奋性氨基酸通过激活NMDA受体而上调奖赏通路的功能,参与精神依赖的产生。最近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在NMDA受体、一氧化氮合酶(NOS)、电压依赖性N型钙通道、GABA受体及咪唑啉受体等作用系统上。NMDA受体阻断剂、NOS抑制剂、N型钙通道阻断剂和咪唑啉受体内源性配体胍丁胺等对阿片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这些化合物能增强阿片镇痛,对抗阿片耐受、抑制阿片躯体和精神依赖、对线索和小剂量阿片引起的点燃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机制不仅与阿片受体作用系统本身在阿片类药物作用下发生的代偿性适应有关,还与许多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在受体前、受体上和受体后水平发生的代偿性适应相关。上述假说的提出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拓展了阿片依赖和复发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领域,而且为发现新的医学生物学干预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目前在国内已有实验室开始了作用于非阿片受体作用系统的新型脱毒防复发药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