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公职人员吸毒 > 对策与建议 > 正文
对策与建议
从官员涉毒舆情看公职人员纪律监管
2015-08-24 21:18:40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王琳 阅读量:1

  在今年六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禁毒形势报告》中首次提到“中国吸毒群体向……公务人员等人群扩散”,随后媒体爆出“近年来累计抓获吸毒公务人员共计1400余人”。通过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可以看到:

  2014年,四川省德阳市政法系统多名政治官员聚集吸食毒品;安徽省宿松县招商局、交运局两名副局长吸食毒品;云南德宏州开除41名吸毒党员党籍,其中有9名国家公职人员;湖南衡阳运管局副局长、纪检组长等5人吸毒。2015年,中央某部委一干部持毒因患艾滋病未被收拘;湖南岳阳临湘原市长龚卫国、检察院原检察长涉嫌吸毒。9月,湖南再爆衡阳调查官员吸毒,有干部故意尿裤子拒检测,并通报18名党员、公职人员“涉毒”。同时,还有涉毒被查、尚未公布处理结果的具体人数21人。

  一、毒品与公姓人员的联系点在哪儿?

  当“市长与吸毒”、“中部委处级干部与涉毒及艾滋病”这些原本应天生对立,却“意外热恋”的话题混到一起,媒体与网友闻风而动,引发海量关注和多极评论。以“市长龚卫国吸毒”为例,仅百度搜索两天内引发媒体转摘、网友评论共计71600余条。

  1、主流媒体多在探究官员涉毒原因。如《中纪委官网》:杜绝“官员涉毒”亟需制度来拯救,八小时以外的监管缺失;

  《新华网》:没有一个官员是被陷害欺骗而染毒瘾的,从吃吃喝喝到一起吸毒,监管不力“毒官”为何总是能在内部“隐身”;《中国青年报》:对升迁的失望,就写在脸上‘政治不成熟’;《扬子晚报》:“撒谎式回应”比官员涉毒更恶劣!

  网友评论多在进行痛心疾首的情绪发泄。錱鑫[广东省深圳市网友]:公职人员应予加罪,这是政府的形象代表呀。Samstan[新浪微博网友]:一个吸毒的党员,还能信服于人民吗?姜山风[福建省福州市网友]:查一下谁提拔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手机用户[北京市网友]:其他违法行为呢?只靠工资,他吸的起毒吗?songgelaile[山西省大同市网友]:当官的只想往上,想不中毒都难,搞不好,这样的人还能接着用?

  二、“公职人员”跌落“毒潭”引发政府公信失力

  分析舆情,我们不难看出,官员涉毒破坏和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得处于社会转型期本来就孱弱的公权力受到挑战和破坏。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民众对国内禁毒工作的质疑,让合成毒品发展问题“照进了现实,令人无助”。每年政府都投入大力人力和物力进行社会面禁毒宣传和管控工作,但是以冰毒、摇头丸、K粉为主的新型毒品,以“奶茶”“干花”“浴盐”等形式伪装,在人群中攻城掠地,发展十分迅速。一些人盲目自信,以为吸食冰毒、摇头丸不会上瘾,可以减肥、可以提神,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吸毒成为一种社交形式,娱乐型吸毒和社交型吸毒成为新现象。官员也是凡人,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肯定有意志不坚定者,抵制不住诱惑,成了瘾君子。二是对吸毒官员背后公权私用的质疑,让党和政府的形象抹黑,公信力遭受破坏,社会危害极大。实际上,吸食毒品花费不菲,需要从专门渠道获得。官员吸毒很少是自己花钱去买,很可能是接受贿赂招待,往往伴随行贿受贿和权钱交易。同时,“黄赌毒”往往相伴而生,吸毒还会滋生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公职人员涉毒,本质是个人价值观出现问题,但暴露的却是贪腐、受贿问题,影响的是政府公信力,带来的社会危害远比一般贪腐大得多。

  三、“毒官”从何而来?

  当前,禁毒形势在公安机关强打之下,仍在不断恶化,每年吸毒人员总数都在以十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加。涉毒人员主体虽然仍以年轻、无业、文化水平低的社会群体为主,但向明星富贵阶层、公职人员基层官员及白领职业人发展的趋势已逐渐显现。当本应成为禁毒宣传工作主力军的政法干部、街道领导成为“毒友”时,他们“涉毒”的原因值得分析。

  1、道德滑坡、信仰丧失

  失德是众多国家公职人员涉毒的核心原因。价值观念的扭曲,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的蛊惑,服务、典范、法纪意识丧失,行为便会放诞不羁,忘记身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守的本分。分析媒体曝光的“毒官”,大多来自工商、税务、文化及政法部门,都是一些与社会人员接触较多的部门,从吃吃喝喝、唱唱跳跳到涉毒“尝鲜”的社交来往中,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

  2、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低

  当前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务员中29.3%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在所有心理疾病患者中,有10%中公务员,远高於其他群体。有的官员本职工作强度大、心理疲劳,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有的官员升职期望值高、抗挫折能力低,只盯着官位不谈服务;有的官员情商不高、对官场人际关系不适应,这些职业心理压力的日积月累,没有得到正确、规范的咨询与疏导,容易走向误区。

  3、宣传不力,监管的“灯下黑”现象明显

  禁毒是大社会面的工作,但是往往只有公安机关一力独当,宣传预防、打击防范、康复监管事杂项目多,往往是疲於应付,宣传的方式方法和实际效果都很难发挥到极致。这些客观事实也造成了部分官员、公职人员对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的危害和认识,还不如“社区大妈”掌握得全面和透彻。再加上吸毒案件本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内部专项监管缺乏,这些都造成小部分公职人员涉毒案件发生。

  四、防范官员涉毒,立体监督是关键

  1、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身有正气,邪气就不会来侵袭。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在毒品等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挺直腰板。

  2、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要加强。组织人事部门应该通过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监督联系通报制度等多种监督手段,及时发现官员苗头性问题,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抓好“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执法执纪部门要及时掌握官员在宾馆、歌厅、饭店、社区等重点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情况。对敢于越界的党员干部要加大处罚。严抓监管问责力度,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党员领导干部不敢越雷池一步。

  3、建立开放式、全方位的民众监督机制。注重媒体的力量,并充分的发动人民群众行使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织就一张“立体监督的大网”。相关部门应主动并善于发动群众的力量,建立类似“北京朝阳群众”这样的民众监管体系,打破群众参与禁毒举报监管的阻碍,保障和奖励群众举报的热情,开辟电话、网络举报途径,形成强大的监督氛围,督促官员远离毒品、洁身自好,让涉毒官员“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