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杜新忠文集 > 记事 > 正文
记事
《实用戒毒医学》(第2版)简介与订购方式
2015-11-10 18:18:18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杜新忠 阅读量:1
 



订购方法
 

  一、需求量大的(12本以上的),可通过本主编向人民卫生出版社订购

  如果有单位或需求量较大的读者需要本书,可以通过本主编向人民卫生出版社邮购,价格为本书零售价(128元)的7折,即89.6元,免邮费,通过普通的物流送达,时间需10-15天,12本为一件,一件起邮,不零售。主编的联系电话:13757963812。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购书帐户为:帐号:11-200601040011226,户名: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开户行:农行北京南三环支行。

  二、购买12本以下的订购方式,有以下三种:

    1、通过亚马逊或京东、中国图书网等网上书店邮购,建议普通读者采用此方式购买,可以省一点快递费,因为他们有专门的物流。

  2、向各地新华书店直接购买,此方式也可以,大的新华书店都会有本书出售。

    3、直接向人民卫生出版社邮购,此方式不建议,因为直接邮购的价格为零售价128元+快递费20-30元,总费用大约要150元一本:

  购书热线:010-59787592或010-59787584或010-65264830

  邮编:100021

  网址:http://www.pmph.com

  E-mail:pmph@pmph.com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实用戒毒医学 / 杜新忠主编.-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ISBN 978-7-117-20005-9

  I . 实… II . 杜… III . 戒毒-临床医学-研究 IV .R16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69324号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继线010-59780011)

  版次:2007年1月第1版 2007年1月第1次印刷

        2015年2月第2版第1次印刷(总第2次印刷)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005-9/R·20006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40 插页:2

    字数:973千字

  经销:新华书店

    定价:128元
 



前 言
 

  吸毒是一种社会现象,吸毒成瘾是一组与心理、社会、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复吸率极高的精神障碍。对吸毒成瘾的治疗——我国的戒毒医学体系直到近十年才得以逐渐完善与发展。戒毒医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其他医学相比较,戒毒医学并不是单纯的一门医学科学,它与社会学、法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社会学、法学工作者都对毒品、吸毒、戒毒进行了研究,一个有效的戒毒体系必然是医学、社会学、法学的有机结合。本书主要介绍当今我国流行的主要毒品成瘾的流行病学、药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主要进展,也介绍了毒品、吸毒、戒毒的一般知识,反映了我国戒毒医学的现状。
  
  自2007年《实用戒毒医学》第1版出版以来,戒毒医学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毒品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新兴毒品层出不穷,《禁毒法》、《戒毒条例》相继出台。对戒毒治疗的理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单纯以脱毒治疗、劳动康复为主的戒毒模式演变成社会力量不断介入、心理行为治疗深入开展、药物戒毒手段不断更新等不同的戒毒措施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戒毒模式。尤其是2012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的出版对戒毒领域的影响尤为明显,DSM-V把DSM-IV中“物质相关障碍”更改为“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DSM-V取消了DSM-IV中“物质使用障碍”下面的物质滥用和物质依赖两个亚型,并新增三个亚型,分为轻度成瘾、中度成瘾、重度成瘾,其诊断标准也有相应的改变,我个人认为以上诊断名称的改变比较符合我国戒毒医学专业人员的使用习惯,也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相配套、相适应,同时也便于大众理解,因此本书将通篇采用DSM-V的诊断标准,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由于DSM-V还没有全文中译本,本书采用的DSM-V中“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的翻译均由北京安定医院的盛利霞主任提供,在此深表谢意。
  
  在本书再版过程中,为加强本书的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我邀请了我国戒毒领域最为权威的各分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本书的写作班子,他们都是我国戒毒领域最为资深的专家,相信他们的加入将为本书的实用性、学术性、可读性增光添彩。其中,国内从事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药物滥用监测研究的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主任、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成瘾行为系“名誉研究员”、《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副主编刘志民教授及王子云博士负责编写吸毒的形势与吸毒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国内从事戒毒心理行为治疗的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和中华中西医杂志编委与常务编委、美国药物依赖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赵敏教授负责编写吸毒成瘾的心理行为治疗;对国内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开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级美沙酮维持治疗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张锐敏教授负责编写降低危害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首个研究禁毒法律与政策的西北政法大学禁毒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国家禁毒委全国禁毒师资库专家、《宪政社会主义论丛》副主编褚宸舸教授负责编写我国的戒毒立法;国内研究戒毒社会工作的权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范志海教授负责编写戒毒社会工作;国内第一个研发纳屈酮长效缓控释制剂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贾少微教授负责编写长效纳屈酮植入剂治疗;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的杨国纲、罗健、张存敏医生对本书第1版第二章的吸毒与艾滋病、吸毒与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吸毒的预防、匿名戒毒会等内容进行了修订,李建华所长对前述第二章的修订稿进行了审阅;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章节均由本人编写。对于各位作者与参编者为发展我国戒毒医学、为本书编写所作出的贡献,本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不到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本书的质量。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促进我国戒毒医学的发展会有一些帮助。

2014年5月20日,星期五,杜新忠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三篇共十一章。第一篇主要介绍了毒品的概念、特征与分类,毒品使用的国内外形势,并对吸毒的概念与分类,吸毒的原因、危害、预防及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我国戒毒的现状与对策、戒毒立法情况、戒毒模式、戒毒社会工作进行了介绍,读者通过阅读这一篇可以掌握毒品、吸毒、戒毒的较为全面的知识;第二篇系统介绍了海洛因、苯丙胺类兴奋剂、大麻和氯胺酮成瘾,其重点为流行简史、药理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本篇所涉及的毒品种类均为我国现阶段最常被使用的,读者通过阅读本篇可以对我国常见毒品的历史、诊断与治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三篇主要介绍了药物依赖的诊断程序、三大诊断标准、常用评定量表以及戒毒治疗的方法、分类,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戒毒用药品也进行了详尽地介绍,本篇重点是复吸与防复吸治疗、降低危害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这对临床戒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可供临床戒毒医务工作者、戒毒研究者、戒毒所民警、禁毒社工、禁毒干警、禁毒教育工作者、禁毒志愿者以及大专院校禁毒系、戒毒系师生工作学习中参考和借鉴。
 



目 录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毒品概述
  第一节 毒品的概念与分类
  一、毒品的概念
  二、毒品的分类
  (一)我国的分类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
  (三)其他分类
  三、毒品与药品的区别
  第二节 毒品的特征
  一、依赖性
  二、耐受性
  三、危害性
  四、非法性
  第三节 其他主要毒品简介
  一、鸦片、卡苦
  二、吗啡
  三、浴盐、土冰、阿拉伯茶
  (一)来源
  (二)滥用现状及历史
  (三)药理、毒理及滥用后果
  (四)管制情况
  四、合成大麻素K2
  五、古柯叶、可卡因、克赖克
  (一)发现与管制历史
  (二)查获与滥用现状
  (三)种类与滥用方式
  (四)药理作用
  六、“六角”及2C系列化合物
  七、哌替啶
  八、γ-羟基丁酸、γ-丁内酯、1,4-丁二醇
  九、咖啡因、安钠咖
  (一)药代动力学
  (二)作用机制
  (三)临床作用
  (四)过量使用与依赖
  (五)管制
  十、致幻剂:麦司卡林、麦角酰二乙胺、苯环己哌啶、迷幻蘑菇
  十一、氟硝西泮
  十二、三唑仑
  十三、墨西哥鼠尾草
  十四、近年出现的“加料”混合毒品
  第四节 世界著名的毒品种植基地
  一、金三角
  二、金新月
  三、银三角
  四、大麻基地
  五、第四产地
  第二章 吸毒概述
  第一节 吸毒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吸毒成瘾的概念与诊断
  第三节 吸毒方式与吸毒行为的认定
  一、吸毒方式
  (一)咀嚼
  (二)吸入
  (三)口服
  (四)注射
  (五)黏膜吸收
  二、吸毒行为的认定
  第四节 吸毒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二、心理、行为、人口学因素
  (一)寻找变化的、新鲜的、不同的事物,好奇
  (二)获得肯定
  (三)性交方面的用处
  (四)个性特质、宗教、人格因素
  (五)性别
  (六)其他精神活性的物质使用的影响
  (七)转换意识状态
  (八)获得注意
  (九)年龄
  (十)追求解脱
  三、社会、环境因素
  (一)可获得性
  (二)文化、亚文化因素
  (三)同伴影响
  (四)社会等级
  第五节 吸毒的形势
  一、国际形势
  (一)国际药物滥用流行的总体形势
  (二)大麻
  (三)苯丙胺类兴奋剂
  (四)阿片类物质
  (五)可卡因
  (六)新精神活性物质
  二、我国毒品滥用现状
  (一)总体形势
  (二)海洛因
  (三)甲基苯丙胺
  (四)氯胺酮
  第六节 吸毒的危害
  一、个体危害
  (一)对躯体健康的危害
  (二)对精神健康的损害
  二、家庭危害
  (一)耗费大量钱财
  (二)导致家庭破裂
  (三)贻害后代
  三、社会危害
  (一)犯罪率上升
  (二)损害国民经济,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三)人力资源的损失
  (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七节 吸毒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四、三级预防的意义
  第八节 吸毒与青少年
  一、青少年吸毒现状
  二、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因素
  三、对策
  (一)加大预防药物滥用的宣传力度
  (二)加强生活技能训练
  (三)开展以学校为基础和以社区为基础的青少年毒品预防综合干预
  (四)加强家庭教育
  (五)加强对青少年药物成瘾者的教育和治疗
  第九节 吸毒与艾滋病
  一、艾滋病概述
  二、流行现状
  (一)全球流行状况
  (二)我国流行状况
  (三)我国HIV/AIDS流行的危险因素
  三、传播条件与传播途径
  (一)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基本条件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三)非传播途径
  四、吸毒与艾滋病
  (一)注射使用毒品,共用注射器
  (二)不安全性行为
  五、预防HIV/AIDS的措施
  (一)在药物滥用人群中开展减少危害综合干预项目
  (二)对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
  (三)发挥医疗卫生人员的作用
  (四)防治性传播疾病与防治艾滋病相结合
  (五)加强哨点监测工作
  (六)控制医源性感染
  (七)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和关怀服务模式
  第十节 吸毒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概述
  二、定量研究在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运用
  (一)描述性研究
  (二)队列研究
  (三)病例-对照研究
  (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三、定性研究在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运用
  (一)访谈法
  (二)观察法
  (三)专题小组调查法
  (四)滚雪球调查法
  四、流行病学快速评估方法
  (一)捕获-标记-再捕获法
  (二)分组模式
  (三)比值估计法
  (四)Delphi法
  (五)加倍时间预测
  (六)乘数法
  第三章 戒毒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戒毒工作现状
  二、戒毒工作体制
  三、戒毒工作经费
  四、参与戒毒工作有关单位、部门涉及戒毒的职责
  五、戒毒人员的权益保障
  六、提高戒毒工作效果的对策
  第二节 我国的戒毒立法
  一、戒毒立法的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戒毒立法的演变
  (二)新中国成立后戒毒立法的发展
  (三)戒毒立法的现状
  二、戒毒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吸毒非犯罪化原则
  (二)吸毒成瘾者人权保障原则
  第三节 戒毒体系
  一、概述
  二、自愿戒毒
  (一)自愿戒毒协议的签订
  (二)戒毒治疗措施的选择及相关规定
  (三)对自愿戒毒人员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对自愿戒毒人员及携带物品的检查、约束
  (五)对自愿戒毒人员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咨询教育
  (六)加强药品管理,防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失
  三、社区戒毒
  (一)决定机关及决定程序
  (二)执行地
  (三)报到
  (四)期限
  (五)社区戒毒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戒毒工作小组
  (六)社区戒毒协议的签订
  (七)工作措施
  (八)定期检测及离开执行地的规定
  (九)对拒绝接受社区戒毒、严重违反戒毒协议及复吸的处理
  (十)执行地点的变更
  (十一)社区戒毒的解除、终止、中止
  四、强制隔离戒毒
  (一)适用对象
  (二)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对象
  (三)期限与执行
  (四)身体和携带物品的检查
  (五)所内戒毒医疗机构的设立,管理人员的配备
  (六)工作内容
  (七)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管理
  (八)所外就医的规定
  (九)脱逃的处理
  (十)提前或者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的规定
  (十一)解除
  (十二)诊断与评估
  (十三)强制隔离戒毒期间被判刑罚或者被拘留、逮捕的处理
  五、社区康复
  (一)对象、决定机关、期限与执行地点
  (二)社区康复人员的报到、签订协议
  (三)社区康复工作小组的职责
  (四)对拒绝接受社区康复、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再次吸食注射毒品人员的处理
  (五)社区康复的解除和相关法律文书送达
  六、戒毒康复场所
  (一)戒毒康复场所的安置对象、入住程序
  (二)戒毒康复场所的人员配备、应当提供的服务
  (三)戒毒康复场所的管理
  (四)戒毒康复人员的劳动报酬
  第四节 戒毒社会工作
  一、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戒毒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与实务模型
  二、戒毒社会工作方法
  (一)个案工作层面
  (二)小组社会工作层面
  (三)社区社会工作层面
  (四)戒毒社会工作的项目化方法
  第二篇 常见毒品相关和成瘾障碍
  第四章 海洛因相关和成瘾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来源及滥用简史
  二、我国的滥用现状
  三、理化性质
  四、药代动力学
  五、作用机制
  六、成瘾机制
  七、内源性阿片肽与阿片受体
  (一)内源性阿片肽(EOP)
  (二)阿片受体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主要作用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三)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四)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五)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六)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七)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八)其他作用
  二、依赖性和耐受性
  三、急性戒断症状及其产生机制
  (一)疼痛症状群
  (二)神经精神症状群
  (三)睡眠障碍
  (四)消化系统症状群
  (五)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群
  (六)呼吸系统症状群
  (七)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
  (八)心血管系统症状群
  四、急性中毒
  (一)原因
  (二)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
  一、诊断程序
  (一)询问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二、诊断标准
  (一)海洛因成瘾的诊断标准
  (二)海洛因中毒的诊断标准
  (三)海洛因戒断的诊断标准
  三、诊断量表
  (一)CINA量表
  (二)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
  第四节 治疗
  一、脱毒治疗
  (一)自然脱毒过程的一般规律
  (二)脱毒治疗方法
  (三)急性脱毒治疗的新进展介绍
  二、稽延性戒断症状及治疗
  (一)睡眠障碍
  (二)全身乏力、四肢关节和肌肉疼痛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海洛因过量中毒的诊断与抢救
  (一)诊断
  (二)抢救措施
  (三)后续处理
  四、防复吸药物维持治疗
  (一)美沙酮维持治疗
  (二)复方丁丙诺啡/纳洛酮维持治疗
  (三)纳曲酮维持治疗
  (四)长效纳曲酮植入剂治疗
  (五)Vivitrol
  (六)我国的纳曲酮微球缓释制剂
  (七)纳美芬缓释剂
  第五章 苯丙胺类兴奋剂相关和成瘾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种类与分类
  二、简史及流行现状
  (一)苯丙胺
  (二)甲基苯丙胺
  (三)摇头丸
  三、来源与掺杂物
  四、理化性质
  五、临床用途
  六、滥用方式与过程
  第二节 药理学
  一、药代动力学
  二、药理作用机制
  三、甲基苯丙胺精神依赖的神经生化机制
  (一)与中枢单胺类神经系统的关系
  (二)与γ-氨基丁酸的关系
  (三)与中枢乙酰胆碱系统的关系
  (四)与谷氨酸神经系统的关系
  第三节 多巴胺、5-羟色胺及受体
  一、多巴胺及受体
  (一)多巴胺的神经化学
  (二)多巴胺神经元的分布与纤维投射
  (三)多巴胺受体的分型、分布及作用
  二、5-羟色胺及受体
  (一)5-羟色胺的神经化学
  (二)5-羟色胺神经元的分布与纤维投射
  (三)5-羟色胺受体的分型、分布及作用
  第四节 临床表现
  一、苯丙胺
  二、甲基苯丙胺
  (一)对大脑的作用
  (二)对心血管系统、肌肉的作用
  (三)其他作用
  三、摇头丸
  第五节 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长期滥用的后果
  一、苯丙胺
  二、甲基苯丙胺
  (一)甲基苯丙胺致DA能神经元毒性的机制
  (二)甲基苯丙胺成瘾致脑区结构与功能改变的研究
  (三)甲基苯丙胺长期滥用的后果
  三、摇头丸
  第六节 依赖性和耐受性
  一、苯丙胺
  二、甲基苯丙胺
  三、摇头丸
  第七节 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二、特异实验室检测
  (一)筛选法
  (二)确证法
  三、影像学检查
  四、心理评估
  五、诊断标准
  (一)苯丙胺类兴奋剂成瘾的诊断标准
  (二)苯丙胺类兴奋剂中毒的诊断标准
  (三)苯丙胺类兴奋剂戒断的诊断标准
  (四)未特定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导致的障碍
  (五)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六)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双相及相关障碍
  (七)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八)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九)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强迫和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一)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性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二)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
  六、鉴别诊断
  第八节 治疗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方案
  (一)躯体症状的治疗
  (二)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
  (三)心理行为治疗
  (四)防复吸药物治疗
  三、冰毒重度中毒的抢救
  (一)抢救措施
  (二)后续处理
  第六章 氯胺酮相关和成瘾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来源与理化特性
  二、流行简史
  三、吸食方式
  四、氯胺酮管制的历史沿革
  五、滥用现状
  第二节 药理学
  一、药代动力学
  二、药理作用及机制
  (一)氯胺酮对NMDA受体的作用
  (二)氯胺酮对阿片受体的作用
  (三)氯胺酮对胆碱能受体的作用
  (四)氯胺酮对单胺能受体的作用
  (五)对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作用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二、毒副作用
  三、长期作用
  四、医疗价值
  第四节 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程序
  (一)病史询问
  (二)诊断要点
  (三)辅助检查与评估
  (四)鉴别诊断
  二、诊断标准
  (一)氯胺酮成瘾的诊断标准
  (二)氯胺酮中毒的诊断标准
  (三)氯胺酮戒断的诊断标准
  (四)氯胺酮所致持久知觉障碍的诊断标准
  (五)氯胺酮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六)氯胺酮所致双相及相关障碍
  (七)氯胺酮所致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八)氯胺酮所致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九)氯胺酮所致强迫和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氯胺酮所致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一)氯胺酮所致性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二)氯胺酮所致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
  三、治疗
  (一)急性中毒的治疗
  (二)戒断症状的治疗
  (三)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四)并发症的治疗
  (五)心理行为治疗
  第七章 大麻相关和成瘾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简史及流行现状
  二、植物特点与产地
  三、种类
  四、大麻类毒品的获得
  五、吸食方式
  六、使用模式
  第二节 药理学
  一、理化性质
  二、药代动力学
  三、作用机制
  四、药理作用
  (一)神经系统
  (二)心血管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免疫系统
  (五)对生殖系统及后代的影响
  (六)抑制肿瘤生长
  (七)致死毒性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一般作用
  (一)对情绪的影响
  (二)对感知觉的影响
  (三)对认知活动的影响
  (四)对运动与操作能力的影响
  (五)对记忆力的影响
  (六)对性活动的影响
  (七)对意识的影响
  二、急性中毒
  (一)中毒性谵妄
  (二)急性惊恐发作
  (三)急性抑郁反应
  三、长期作用
  (一)动机缺乏综合征
  (二)长期吸食大麻与精神分裂症
  四、耐受性和依赖性
  (一)耐受性
  (二)依赖性
  第四节 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标准
  (一)大麻成瘾的诊断标准
  (二)大麻中毒的诊断标准
  (三)大麻戒断的诊断标准
  (四)大麻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五)大麻所致双相及相关障碍
  (六)大麻所致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七)大麻所致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八)大麻所致强迫和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九)大麻所致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大麻所致性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十一)大麻所致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
  二、治疗
  第三篇 诊断、治疗与康复
  第八章 毒品相关和成瘾障碍的诊断
  第一节 毒品相关和成瘾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一、询问病史
  (一)基本要求
  (二)询问的内容
  (三)完善患者病史情况的其他措施
  二、体格检查
  三、精神检查
  (一)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
  (二)对处于兴奋、木僵和敌对等状态的不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
  四、实验室检查
  (一)尿检
  (二)实验室检查
  (三)生物样品中的毒品检测
  (四)毛细管电泳及其在滥用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第二节 诊断标准
  一、DSM-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
  (一)物质使用障碍
  (二)物质所致障碍
  (三)大麻相关和成瘾障碍
  (四)致幻剂相关和成瘾障碍
  (五)阿片类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
  (六)兴奋剂相关和成瘾障碍
  (七)物质/药物所致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二、ICD-10 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
  (一)编码与诊断原则
  (二)分类目录与诊断要点
  三、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一)分类
  (二)诊断标准
  第三节 常用的量表与治疗用工作表
  一、药物依赖诊断量表(SCID-DD)
  (一)项目与组成
  (二)评定注意事项
  (三)结果分析
  二、药物使用结果调查
  三、个人评估表
  四、不良影响表
  五、初始治疗目标工作表
  六、改变阶段评估表
  七、妨碍治疗行为表
  八、过去治疗经验工作表
  九、制订目标工作表
  十、评估渴求的程度
  十一、物质使用诱发因素表
  十二、控制使用物质念头工作表
  十三、情绪工作表
  十四、社会压力工作表
  十五、自助项目工作表
  十六、复发警告信号工作表
  十七、高危状况工作表
  十八、再燃及复发工作表
  十九、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二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二十一、大体评定量表(GAS)
  二十二、生活事件量表
  二十三、生活应激事件量表
  第九章 临床常用的戒毒药品
  第一节 脱毒西药
  一、美沙酮
  二、丁丙诺啡
  三、可乐定
  四、洛非西定
  第二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一、纳洛酮
  二、纳曲酮
  三、纳美芬
  第三节 中医药戒毒
  一、中医戒毒史
  二、戒毒中成药研究现状
  (一)戒毒中成药的品种
  (二)戒毒中成药的疗效
  (三)戒毒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四)戒毒中成药的价格
  三、戒毒中成药的制剂与用法
  (一)益安回生口服液
  (二)福康片
  (三)济泰片
  四、中药复方
  (一)林则徐戒烟方
  (二)民间验方一
  (三)民间验方二
  (四)民间验方三
  (五)民间验方四
  (六)民间验方五
  (七)民间验方六
  (八)民间验方七
  (九)民间验方八
  (十)民间验方九
  第四节 辅助治疗药物
  一、曲马多
  二、布洛芬
  三、氯硝西泮
  四、右佐匹克隆
  五、丁螺环酮
  六、黛安神
  七、氟西汀
  八、帕罗西汀
  九、米氮平
  十、多塞平
  十一、氯丙咪嗪
  十二、奥氮平
  十三、利培酮
  十四、舍曲林
  十五、石杉碱甲
  十六、吡拉西坦
  第十章 毒品相关和成瘾障碍的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治疗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戒毒治疗目标的选择
  三、治疗者的知识、技能及态度
  四、戒毒治疗的目的与原则
  第二节 药物治疗
  一、戒断症状的治疗
  (一)脱毒治疗目的
  (二)脱毒治疗原则
  (三)脱毒治疗方法
  (四)脱毒药物的选择
  (五)脱毒治疗的依从性问题
  (六)脱毒完成的标准
  (七)脱毒者在治疗完成后必须注意并正视的问题
  二、精神症状的治疗
  (一)毒品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二)毒品所致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治疗
  (三)毒品所致强迫和相关障碍的治疗
  (四)毒品所致焦虑障碍的治疗
  (五)毒品所致神经认知障碍的治疗
  (六)毒品所致睡眠障碍的治疗
  (七)毒品所致谵妄的治疗
  (八)精神障碍共病的评估与治疗
  第三节 心理行为治疗
  一、概述
  (一)心理行为治疗的基本目标
  (二)心理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心理行为治疗的基本技巧
  (四)心理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
  二、动机强化治疗
  (一)动机强化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动机强化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动机强化治疗的技术要点
  (四)动机强化治疗的基本步骤
  三、认知行为治疗
  (一)预防复吸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预防复吸的目标与原则
  (三)预防复吸的基本技术
  (四)预防复吸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四、行为强化治疗
  (一)列联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列联管理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三)列联管理的方法与步骤
  (四)临床应用
  五、个体治疗
  (一)理论基础
  (二)个体治疗的目标
  (三)个体治疗的基本原则
  (四)个体治疗的过程与内容
  六、小组治疗
  (一)小组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小组治疗的特点与技术
  (三)小组治疗的分类
  (四)小组治疗的过程
  七、家庭治疗
  (一)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二)家庭治疗的目标
  (三)基本技巧
  (四)家庭治疗的主要方法
  八、心理行为治疗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及干预策略
  (一)制订康复目标
  (二)情绪管理
  (三)建立康复支持系统
  (四)自助、互助项目和康复俱乐部
  (五)降低复发风险
  (六)复发的管理
  (七)平衡生活的策略
  (八)进展评估
  第四节 治疗社区
  一、现代TC的原型——锡南浓
  (一)入住条件及程序
  (二)等级制度及奖惩条例
  (三)日常活动内容
  二、日顶村
  (一)日顶村的历史与现状
  (二)日顶村治疗项目简介
  (三)日顶村的哲学思想及其具体体现
  (四)日顶村的治疗程序
  (五)日顶村的典型治疗单位——居住治疗中心
  (六)日顶村的各种治疗方法
  三、匿名戒毒会
  (一)NA的历史及发展过程
  (二)NA的性质、基本思想与活动方式
  (三)十二步戒毒法
  (四)NA的特色及相关问题
  (五)AA及NA的成效及评价
  四、云南戴托普治疗社区
  (一)运作理念
  (二)机构介绍
  (三)治疗程序
  (四)运作特色
  五、国外在监所内开展TC的若干资料
  第十一章 降低危害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概述
  一、“降低危害”的历史沿革
  二、“行为改变”与“降低危害”
  三、“三级预防”与“降低危害”
  四、国际降低危害联盟简介
  第二节 降低危害理论
  一、降低危害的策略
  (一)定义
  (二)目的
  (三)原则
  二、降低危害的内容与作用
  (一)主要内容
  (二)主要作用
  三、我国降低危害的现状
  第三节 降低危害实践
  一、药物替代维持治疗
  (一)美沙酮/乙酰美沙酮维持治疗
  (二)丁丙诺啡/赛宝松维持治疗
  (三)纳曲酮维持治疗
  (四)海洛因维持治疗
  二、清洁针具交换与清洁针具
  三、纳洛酮发放项目
  四、“安全注射”场所
  五、同伴教育项目
  六、共患疾病治疗
  (一)精神共病治疗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治疗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治疗
  七、安全性行为项目
  (一)性安全教育
  (二)安全套推广
  八、隐性吸毒成瘾人群的干预问题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