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同伴教育 > 正文
同伴教育
浅谈同伴教育在预防教育中的作用及在社区帮教里具体存在的问题
同伴教育
2007-07-08 08:10:10 来自:云南省个旧市金湖东路社区绿园 王文 作者:《禁毒周刊》 优秀奖 阅读量:1
    相关背景:针对亚洲青少年日以泛滥的吸毒问题,2005年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在湄公河区域的泰国、越南、柬埔寨和中国的云南开展了以预防为主的能力建设项目,包括生活技能培训和同伴教育两种方式。2004年底,同伴教育项目和其它干预项目进入个旧市。同年,美国国际发展署委托美国家庭健康国际(FHI)资助个旧市金湖东社区建立药物滥用人群活动中心“绿园”。第一轮项目启动期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第二轮项目启动期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

    众所周知,对于药物滥用者而言,多年的药物滥用,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已经完完全全的与社会脱节,并且形成了一套以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亚文化。因此,每一个戒除身体对药物的依赖正在康复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社会歧视、家庭支持、同伴诱惑、生存压力……在众多的困难和压力面前,摆在有过药物滥用史面前最大的难题,是自身的心理康复问题。

    实话实说,凭个人的能力解决心理康复,是许多有过药物滥用史的人无法跨过的一道门槛。现实之中我们不难听到大部份药物滥用者面对周而复始的复吸问题,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真的不想,可是面对毒品,我总是束手无策。

    对于非药物滥用者而言,很难理解这句药物滥用者发自心底的感慨。对于我来说十分理解这句看似平淡的感慨背后隐含着药物滥用者对于复吸的多少辛酸和太多的无奈。到哪里去寻找一份戒断以后的心理支持、心理康复。曾经也是笔者苦苦寻觅十多年,困惑十多年的巨大痛苦。

    2004年在云南省项目办重视下,在中英项目、中美项目和其它项目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云南省个旧市针对药物滥用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开展系列的关怀和形式多样的帮教工作。首先,是个旧民政局在项目社区营造对吸毒人群HIV关怀支持性环境。各项目社区结合社区里药物滥用者的实情,开展了社区宣传,居民小组长、志愿者与药物滥用者结对子帮教,入户走访,目标人群建档,就业转介,低保关怀,定期技能技术培训。在围绕帮教展开的系列工作中,同伴教育是一种比较活跃的教育方式,因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具有背景相同、语言相同、经历相同的共性,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药物滥用人群的普遍接受。 金湖东社区由于有美国FHI项目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同伴教育中具有独到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有限的财力资源,所以社区帮教、同伴教育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同伴之间见面,改变了过去的问候方式,更多的是谈论有没有参与项目活动。至今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许多人可能会问:项目工作开展得如何?预防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呢?戒断者心理康复的工作开展得又如何?……

    案例1、2004年底,笔者在个旧戒毒所参加同伴教育以后,行为和思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05年6月从戒毒所出来经戒毒所副所长盛红介绍到个旧“绿园”关爱中心从事同伴教育。到“绿园”关爱中心以后,领导又选派到昆明戴托普和其它地方学习培训。工作和生活中,笔者不止数十次和毒品不期而遇,但是,笔者从未复吸过一次。明确的讲:从事同伴教育使笔者找到了归宿感和社会认同感。换言之,困惑十多年的戒断后的心理支持、心理康复也在学习培训和工作中不解自解,其它问题相应解决。

    回过头来,我们以个旧市美沙酮门诊和金湖东社区“绿园”为例,再看个旧的项目工作开展得如何。2004年1月,个旧市美沙酮门诊成立,吸引了许多的药物滥用者参与维持治疗。虽然,在维持治疗的过程中,有部分人员因为自身的原因脱失,但大部分人员目前依然保持较好的维持治疗。笔者所在的“绿园”关爱中心,每天到访的药物滥用者和戒断者平均就在20人左右。

    从“绿园”关爱中心2004年11月1日项目启动至2005年12月1日,“绿园”通过小组活动、一对一咨询、讲座、知识竞猜、社区外展、学校宣讲等多种形式,对不同的人群进行毒品知识、预防复吸、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教育者超出5000人次以上,直接干预的药物滥用者已经高达1831人,中心到访人次超出8500人次。当然,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数,不能说明到访人员发生了具体的行为改变。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到访的人员中大部分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高危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那么,吸毒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的那一部份呢?

    案例2、石子(化名)和笔者一起从戒毒所出来,笔者每天到“绿园”参加活动,而石子好长时间里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偶有复吸行为发生。当时,笔者经常到石子的家里,通过不断的交谈,笔者把封闭在家里的危险分析给石子听,劝其一起到“绿园”参加活动,可石子死活不愿到“绿园”里参加活动,那段时间内笔者每天到石子的家里有意无意的向石子灌输“绿园”里发生的趣闻,接受同伴教育工作的快乐。就这样石子在笔者的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笔者的预防教育,参与到“绿园”的活动之中,并且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其它项目点的同伴教育者。然而,在其它项目点工作不久的石子又重新复吸毒品,笔者并没有放弃对石子的劝说,空余时间,多次到石子的家里鼓励家庭戒毒的石子重新站立起来,目前石子正在康复。

    案例3、晓海(化名),个旧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十多年的药物滥用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前,维持治疗中偶有滥用行为。笔者执行同伴教育通讯《成长》一个月以后,主动找笔者,申请加入《成长》的编辑工作。几个月以来,在和笔者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而且在笔者沉迷于电子游戏时能够旁敲侧击笔者沉溺于电子游戏的危害。由于参加《成长》的编辑工作,目前,晓海已经被其它项目点吸收为同伴教育者。

    案例4、“绿园”关爱中心同伴教育者,过去工作人员会互相邀约偶尔有药物滥用的事件发生,以至于项目领导痛心疾首,甚至于怀疑项目工作对行为改变的可行性。2005年9月份,在“绿园”同伴教育者思想上相继成熟以后,“绿园”的领导首先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适合于“绿园”发展的激励机制,为同伴教育者营造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我们同伴教育者在这一氛围里,一起查找过去工作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为改变绿园改变自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自助互助中掀起了团队建设、个人建设的热潮。目前,“绿园”早就解决过去遗留的内部不和及个人存在的问题,同伴教育者的能力在不断的进取中有所提高,“绿园”变成了多数药物滥用者心灵的家园,正性信息共享的平台。

    上面所提到的几个案例不过是发生在笔者身旁的真实事件罢了。事实上,在个旧市各项目点工作的同伴教育者身旁,都有受其影响而发生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药物滥用者。那么,同伴教育在预防教育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概括同伴教育在预防教育中主要发挥了以下几点其它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
 
    同伴教育,方式灵活,教育目的明确。
 
    同伴教育是专职教育,针对性强。
 
    同伴教育者具有榜样的力量,是倡导健康生活的标榜。
 
    同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背景相似,被教育者可接受程度远远大于其它教育方式。
 
    同伴教育从心理支持,心理疏导教育对象,促成其行为改变。
 
    同伴教育还是教育者之间与被教育者之间相互支持的平台。
   
    虽然,同伴教育在预防教育中顺应潮流,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同伴教育像世界上任何一种新生事,一样还面临许多问题,不容我们忽视,就拿个旧市各项目点的同伴教育者来讲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有:
 
    面对来自社会的歧视。
 
    面对形形色色的同伴。
 
    面对其它因素的诱惑。
 
    面对自身能力的建设。
 
    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
 
    面对来自帮教的挫败。
 
    面对来自教育者之间的排斥。
 
    面对项目结束以后,自己未来的不可预见性及前途的渺茫。
 
    面对……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伴教育在中国、在云南仅仅只是探索性的阶段,不仅有待于同伴教育者自身在诸多的困难中不断的经受考验,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还有待于社会、政府、各方人士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有待于资金的注入;有待于加大推广力度;有待于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才可能把同伴教育在预防教育及社区帮教工作中更重要的作用发挥出来。

    (注:1、绿园到访人数、人次数据出自绿园FHI项目督导梁军提供。2、部分背景摘自蔡蔡发表于《禁毒周刊》文章《联合国在亚太区推广禁毒防艾同伴教育》。3、此文属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社区HIV/AIDS综合干预研究模式》推荐稿。4、以上观点属于个人所见,欢迎权威人士、学者、有关专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

    作者简介:1989年开始药物滥用至2004年,在长达十五年的药物滥用过程中,强制戒毒、家庭戒毒、个人戒毒不计其数。2005年6月从戒毒所回归社会以后,在云南省个旧市金湖东社区“绿园”关爱中心从事同伴教育至今。2006年1月,兼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社区HIV/AIDS综合干预研究模式》同伴教育通讯《成长》编辑、项目执行人。2005年12月,兼职云南省《红河日报》特约通讯员。主要发表文章;1、《第二次生命》发表于《禁毒周刊》期刊号/1-116字数3400。2、《警惕“舒美奋”》发表于《红河日报》2005.7.29字数1200。3、《一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历程》发表于《红河日报》2005.12.1字数1300。4、《一位吸毒者的心声》发表于《红河日报》2005.12.2字数1100。5、《今夜无心睡》获中英项目感言征文优秀作品二等奖,字数4310。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