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降低危害 > 艾滋病与性病 > 正文
艾滋病与性病
艾滋病人群社会行为辨析
2010-09-29 09:56:09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感染源为免 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自1981年6月美国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上公 开报道首例AIDS迄今20年来,这种恶性致命的传染病,犹如洪水猛兽般迅速在全世界传播,据近期联合国公 布的报告显示,到2000年12月,全世界HIV/AIDS患者总人数有3610万人,仅2000年新增加的HIV感染者与发 病者就达530万人,平均每天有1.5万人感染HIV,其中儿童占11.5%。在短短20年中,全球死于AIDS的人共 计1880万。仅世纪之交的2000年1 a, AIDS瘟神就夺走了300万人的生命。当前, 全球各大洲(南极洲除 外)人类聚居地均遭受着AIDS威胁。特别是非洲,继HIV /AIDS由西向东蔓延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变为世 纪之交全球HIV/ AIDS流行的中心及重灾区。
  
  环视亚洲地区不容乐观。专家预测21世纪初期HIV/AIDS的流行中心将转向亚洲。在20世纪80 年代中 期当美洲与欧洲HIV/AIDS广泛流行时,亚洲只发现少量病例。进入90年代,HIV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目前全 亚洲HIV/AIDS患者已有760万人。
  
  1995年后,以注射方式滥用毒品正在成为一些东欧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波兰等 HIV/AIDS快速传播的诱因。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HIV/AIDS流行呈上升趋势,并以多种流行方式出现。
  
  总之,HIV/AIDS魔影比较集中地在亚、非、拉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而卫生保健差的地 区游荡。
  
  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本是HIV/AIDS发现最早的地区,高危行为突显,但是科学技术发达,医 药卫生进步,在防治措施方面比较得力。饱受AIDS“世纪新瘟疫”炼狱之苦后,引起政府与非政府各界人 士的震惊与关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再配合一些药物治疗,总的流行趋势稳中有 降。不过,处于发达国家社会与经济边缘的人群,常伴有高危行为,HIV/AIDS持续蔓延流行的可能仍存 在。
  
  1 HIV/AIDS的传播与社会行为辨析
  
  面对新世纪HIV/AIDS的挑战,人们要郑重思考:为什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HIV/AIDS迅速蔓延?为什么 源头是北美和西欧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呢?人类社会行为与生活方式有问题吗?在探究上述问题时, 首先要知晓AIDS的传播途径,再进行社会行为辨析。
  
  科学研究表明,AIDS患者的感染源是HIV,它是至今已知的第一种导致人类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的滤过性 病毒。HIV侵入人体后,能潜伏长达7-8 a,甚至更长时间,此间常无症状,只是个HIV携带者,但是此时人 体免疫系统却正在与HIV进行抗争,而病毒繁殖始终超过淋巴细胞的补充,当HIV感染者无力维持正常免疫 功能时,就因机会性感染而出现多种严重病症,变为随时会死亡的AIDS患者。
  
  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主要是青壮年人群。HIV一经感染,终身有传染性,其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性 行为与血液” (如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传播。因此,HIV/AIDS的流行与人类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决非单纯的生物与医学问题。
  
  20世纪属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期,人们物质生活空前提高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追求自由与个性 解放。六七十年代泛起嬉皮风、性解放与性革命的浪潮。首先发端于美国,随之北美、西欧经济发达的西 方社会, 要冲破传统道德与“一夫一妻”的性观念。使处在性活跃期的一些青年男女,对同性恋与多个性 伙伴产生兴趣,并身体力行,为所欲为 ,加上静脉注射毒品的人数剧增 ,“黑”、“黄”联体,因此高危 人群的不良社会行为是HIV/AIDS传播的社会根源。
  
  20年弹指一瞬间,可世纪新瘟疫—AIDS却变成人类社会健康的第一杀手。大众媒体的快速传播,人口 流动的频繁,旅行者在世界各地的观光游览,包括“性旅游”行为,“粉红色经济”,使AIDS急速由发达国 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如亚洲泰国,在1991年只有106例HIV/AIDS患者,到1996年初,仅有6千万人口的 泰国,HIV /AIDS 患者已超过80万, 成了亚洲HIV /AIDS高发区。
  
  南非HIV感染率从1991年的1%上升到1998年的22%以上,居世界首位。在这里是城市卖淫嫖娼行为加 速了HIV/AIDS的蔓延。
  
  经医学试验与社会调查, HIV/AIDS 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带有 HIV,其传播途径 和流行模式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主要是高危行为所致。
  
  同性恋行为古而有之,当今各国仍有此类性行为流行。然而由同性恋行为引发的HIV/AIDS主要盛行在 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拉美与北非地区。据20世纪70年代对旧金山和巴尔的摩的 一项调查显示,94%的男同性恋的性伙伴超过15人,75%的男同性恋的性伙伴超过30人,有的甚至达l00人 以上。从美国1991年10月向CDC(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的HIV/AIDS数据看,男性同性恋/双性恋占男性病例的 65%(张孔来,1993)。近年,不同种族由于受预防教育程度不同,如安全性教育,发病率也各异,黑人同性 恋HIV/AIDS患者占1/3,白人下降至7%,亚裔最低,只占3%。
  
  男性同性恋者进行直肠肛交的性行为,最容易感染HIV, 因直肠粘膜薄脆,一旦破损出血,便会集结滋 生多种微生物,容易发炎。当男性含有HIV的精液和射出分泌物接触对方后,经血液和细胞传播感染,因 此性伙伴愈多,相互感染机会也增多, HIV的感染率就高。
  
  男同性恋者口交与异性恋者的肛门交媾和阴道交媾也是传播HIV的途径。美国好莱坞影星洛克·哈得 森是红极一时的青年人的偶像,他因同性恋而感染AIDS,英年早逝,巨星陨落。
  
  2000年3月6日联合国决定以“预防AIDS男士责无旁贷”( Men make a difference)作为2000年12月1 日“国际艾滋病日”的主题,其用意是男人应在防治AIDS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或发挥更大作用。联合国AIDS 规划署(UNAIDS)收集的数据表明,当前在大多数国家中,男性HIV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约有1/4的HIV感染 者是25 a以下的青年男性,男人更易将HIV传染给妇女,是妇女传播给男性的2倍。另外,与女性相比男人更 倾向于多个性伙伴。调查表明男性在控制预防AIDS中要改变不良性行为,要向自己宣战。
  
  异性间性行为传播为主渠道,主要发生在中非、南非和加勒比海地区多数国家。通过卖淫嫖娼传播 AIDS十分流行。近年来,这种现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6国尤为突出。目前,非洲农村经济落后,贫困 失业男子流落到城市,面对妓院、酒吧、色情场所灯红酒绿,不胜诱惑,加之贫困愚昧无自我保护能力,感 染了各种性病,导致生殖器官发生糜烂和溃疡,使HIV直接侵入体内。20世纪初期,传统性病如梅毒、淋 病等不过几种,可到90年代性病超过了20多种, 成了HIV/AIDS流行的大温床。
  
  在非洲卢旺达布塔雷市调查发现88%的妓女受到HIV感染,而非妓女的成年女子感染率只有12%, 嫖 客的感染率28%,其他男子17%。
  
  非洲因妇女性病与HIV感染者多,母婴垂直传播明显,危及婴儿生命健康。虽然这种感染非直接不良行为的 后果,但追根溯源,妇女HIV感染多因高危性行为所致。统计表明20%-50%HIV妇女感染者能通过胎盘与 产道、哺乳将HIV传染给胎儿和婴儿。被HIV感染患急性AIDS的婴儿中有一半大概只能活3 a就死亡,慢性 患者最多能活7 a,平均寿命不超过10 a(丁有和,1993)。
  
  共用注射器具静脉注射毒品(IVDU),是经血液传播蔓延HIV的另一主渠道。此种流行模式主要分布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东欧和中东地区。因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团伙”性的交互感染使这些地区 的HIV感染迅速蔓延。有些静脉注射毒品的群体,在注射时,反复抽吸血液以冲洗针筒内毒品,不经消毒再 轮流使用,加速了HIV的传播。另外,未消毒的蒸锅,共用过的棉球或冲洗液常残留HIV,亦是HIV传染源。 此外,静脉注射毒品人群往往伴有不安全的性行为,尤其女性吸毒者多是性乱人群成员,其男性伙伴常是 吸毒者,构成吸毒与性病、AIDS复合型高危群体,更加速了HIV的传播。 使用被HIV感染的“血制品”造 成医源性感染的情况在各地区也时有发生。
  
  卖淫嫖娼引发传播的HIV /AIDS全方位地戕害人类,不分男女老少。其造成的后果表现在各个方面: 缩短人类预期寿命,丧失劳动力资源, 摧毁家庭, 影响生育, 加大医疗保健开支,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 担, 影响人口素质,阻碍社会进步等等。给妇女与儿童造成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妇女HIV感染率上 升;90% 因AIDS死亡的儿童是因母亲感染HIV所致;发展中国家感染了HIV的儿童无钱治疗, 导致早亡; 全球有300万儿童因母亲患AIDS而沦为孤儿;很多儿童因AIDS夺去其双亲,流落四方,不能接受普通教 育。AIDS蔓延对女童的危害更为甚之:性别歧视,性关系中身心脆弱,导致许多国家青春期少女HIV的感 染率远远高于少男。
  
  人类面对HIV/AIDS挑战,迄今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和能治愈的药物,虽然有些药物可以控制其发展, 但费用很高,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承受。因此预防教育和社会干预是重要的控制手 段。HIV/AIDS的流行毕竟要通过人与人特定交往方式传播,率先辨析人类社会行为规范,采取有效的应因 对策与防范措施,改变高危行为,建立良好社会风尚,人人高高举起预防AIDS的盾牌,定能收到良好的效 果。
  
  2 中国HIV/AIDS流行新态势与防范措施
  
  2.1 流行现状与进程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AIDS患者以来,迄今15 a传播迅猛,形势严峻。业内人士与专家认为,中国 HIV/AIDS从传入经扩散期之后,1995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AIDS自1985年传入我国到1988年期间只发现9例HIV感染者,且多为海外华人与外籍人士,分散在广 东、福建和沿海城市。随后,在云南边境瑞丽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继而又在德宏州、滇西 南思茅、西双版纳地区的吸毒及性乱人群中出现局部流行。自此进入扩散期。1994年全国因卖淫嫖娼 者、性病患者和归国人员性行为传播HIV者增多,HIV感染呈多元化人群分布。最令人瞩目的是1995 年,HIV进入了快速广泛流行期,并波及全国。到2000年9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0 711例,其中 AIDS病人741例,死亡397例。在HIV /AIDS中,男性占82.3%,女性占15.9%,男女性别比为5.2∶1。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均发现疫情。据2000年底监测报告,HIV感染人 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5%,男女性别比为4.1∶1,女性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广西、新疆、广东、 四川、江西感染人数上升明显,主要以静脉注射毒品途径的感染为主,占66.5%。
  
  现在专家估计全国约有60万人感染HIV,实际数字可能更多。然而,这对我们一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仍属低感染率国家。
  
  据流行病学专家分析,我国HIV/AIDS流行是经过散发期和局部流行期后,进入广泛流行期,当属预防与 控制的关键阶段(郑锡文,1999)。
  
  2.2 流行新态势与特征
  
  2.2.1 流行分布聚集 据2000年底统计报告显示,HIV/AIDS有分布聚集现象,涉及多个省份,依次为云南、 新疆、广西、广东,4省新增HIV/AIDS之和占总增长率的76.7%,主要分布在农村。
  
  2.2.2 以青壮年为主体 据2000年底报告,感染者中20-29 a占51.9%, 30-39 a占30.6%, 40-49 a占 5.9%。
  
  2.2.3 男女性别比缩小,女性HIV感染者增多 在传入初期,男女性别比为8∶1, 到近期已上升到4∶1 左 右,这与近年女性吸毒人数增加,暗娼、三陪女及性乱人群的“加盟”有关。
  
  2.2.4 感染HIV主体仍是吸毒人群 主要是静脉注射毒品人群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时经血液传播所致, 此 类人群约占HIV感染者的60%-70%左右。
  
  2.2.5 感染HIV高危人群结构趋于多元化 HIV已从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在吸毒人群传播,向通过性接触在 卖淫妇女、嫖客、同性恋者以及性乱人群中传播。
  
  近年发现,在流动人口中HIV/AIDS传播迅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转型期,人们的 社会行为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涌向城市,使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剧增(8000 万到1亿左右)。这些人员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加之他们在城市居住的条件较差、卫生环境 脏乱,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促使性病、AIDS传播加速。调查结果表明,在东南沿海地区HIV感染者 中流动人口占绝大多数,如浙江占到77.18%,上海65.94%,北京52.4%。遏制中国流动人口中HIV的传播 蔓延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2.2.6 性病猛增 20世纪70年代以来,性病每年以30%速度激增,1998年全国性病患者有63万人,比1997 年增长37.1%。性病的增加为HIV/AIDS的蔓延提供了温床。据HIV/AIDS监测资料考察, HIV感染者在性乱 人群中增长最快。笔者于2000年在广东,对100名吸毒妇女调查,90%是流动外来妹,大多数当过三陪女、 吧女、暗娼,她们的夜生活用冰毒、摇头丸、海洛因来剌激过瘾。他们当中身患性病、梅毒、淋病者占 31%,另外还有HIV携带者,令人触目惊心。
  
  2.2.7 吸毒人群“蛙跃式”攀升,毒品种类趋向多元化 2000年12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发布登记在册吸毒人 员有86万人,一年增加了18万人(26.3%),实际数字超过百万人。吸食的毒品除海洛因外,还有冰毒、摇 头丸等娱乐场所“时尚”的兴奋剂。吸毒与性病、AIDS三魔联手戕害青少年,其中AIDS是第一杀手。
  
  3 “打破沉默”,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之路
  
  面对AIDS挑战,我们不能沉默。2000年7月14日在南非召开以“打破沉默”(break the silence)为 主题的第13届世界AIDS大会。大会的主题表明了AIDS已不再是个人隐私和不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话题。 动员全世界,全社会,配偶之间以及父母和孩子之间都要正视并公开讨论AIDS的危害,研讨防治措施。
  
  鉴于当今我国HIV/AIDS流行新态势与特征,首先应加大防治力度,阻断HIV/AIDS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 群扩散。政府重视是关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科学工作者联手攻关十分必要,尤其是医学界与社会科学 工作者团结协作,认真落实社会干预行动,把行为干预当作目前预防AIDS的有效“疫苗”。现提出几点呼 吁与建议:
  
  3.1 首先,政府要“打破沉默”, 加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力度,在各省、市、县成立包括卫生、公 安、妇联、计划生育委员会、社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管理人员参与的综合治理机构,实现以预防 AIDS为中心的防治“AIDS、性病、毒品”(AIDS/STD/DRUG简称ASD)行动。
  
  3.2 社区、学校、家庭共同参与ASD行动, 推动经常性健康教育。
  
  3.3 在青少年中进行安全性教育,提倡“婚前保持贞节,夫妻关系专一”的美德。性安全教育应纳入计划 生育、节育的宣传中,提倡使用安全套,预防性病和AIDS。
  
  3.4 强化血液管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阻断地下卖血人群传播HIV的途径,监测与控制 经血液传播HIV,严厉打击血头、血霸操纵传播HIV多种病毒血源行为。
  
  3.5 建立志愿者服务队,关爱与救护HIV/AIDS患者,并给予人道主义治疗与护理。
  
  (* 作者系中国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