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心声泪痕 > 正文
心声泪痕
一个同性恋吸毒者的故事:生命的翻转
心声泪痕
2009-09-11 07:11:31 来自:北京禁毒在线 沛沛整理 作者: 阅读量: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名叫袁幼轩(Christopher Yuan),住芝加哥。“同性恋”、“吸毒贩毒犯”、“艾滋病携带者”、“神学院讲师”,当我们为你讲述集这些身份于一身的袁幼轩的故事时,你将看到,故事背后真正的主人公——那位在袁幼轩身上行神迹奇事的上帝。正如提摩太前书所说:“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

  儿子惊天动地的宣告——全家噩梦的开始

  1993年5月17日,那是一个深深烙在袁幼轩父母心头的日子。那一天,在路易斯维尔牙科学院念一年级的小儿子幼轩暑期回到芝加哥,与父母团聚。团圆的欢乐刚刚点燃,却被儿子一个突如其来地宣告而降到冰点。

  儿子的告白只有短短几个字:“我是个同性恋!”。正是这短短的几个字,从此把袁家推上了旷日持久的噩梦之旅。

  同众多从中国到美国打拼的父母一样,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幼轩父母经历了多年的困惑和无助,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其艰辛自知,终于熬到把孩子送到一个不错的牙科学院,期许将来子承父业,在事业上有一番建树。偏偏就在他们踌躇满志的时候,孩子带回家来的竟是这样一个晴天霹雳!对于拥有根深蒂固中国文化背景的父母,自己儿子是个“同性恋”,那是怎样不堪的羞耻啊。

  幼轩父母还不知道,事实上,儿子从9岁起,就萌发了“同性恋”的幼芽,经年累月,渐渐养成劣习,从起初的偷偷摸摸,到今天的公然宣布,他要完全公开地过他所谓的“正常人生活”。

  那一刻,空气骤然凝固,惊愕之余,母亲愤然给儿子一个抉择:“究竟要这个家,还是要‘同性恋’?”母亲天真地以为这样或许能把儿子“激”回来。岂料,儿子的眼神冰冷到极点:“如果你们不能接接纳我,那我没得选择,只有离家出走!”甩出这话,儿子冷冷地走了。

  母亲走投无路的决定——结束自己多愁的人生

  望着儿子冷冷的背影,母亲瘫坐在地上,一时间,惊吓,恐惧,焦虑,千愁万绪涌上心头。这个外人看来风和日丽的家,曾几何时,变得千疮百孔!丈夫,这个曾经情意绵绵的大学情人,经年忙碌于自己的事业,无暇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曾经的温存与恩爱早已不再,曾经的体贴也渐渐被冷漠取代。貌合神离的婚姻岌岌可危。儿子带回噩耗之前,夫妻已经“冷静理智”地开始了协议离婚的步骤,母亲以一贯的“坚强”忍受着一个女人的不幸。

  可是今天,儿子“同性恋”的宣告,彻底将母亲打倒了!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和寄托竟如此残忍地夭折了,更何况这一切发生在自己遭受失败婚姻打击之时! 丈夫已然背叛自己,今天又遭心爱的小儿子背叛,无疑雪上加霜。欲哭无泪,欲说无语,找不到任何可以逃避的通道,绝望中,母亲作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找不到一点点活下去的理由。

  第二天,母亲订了一张去路易斯维尔的单程火车票。她要最后再见一面那曾经“心爱”的儿子,那个令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的儿子!然后,就在那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通往母亲人生尽头的列车——上帝在呼唤

  心意已决,安排好了一切,母亲带着绝望离开了家。用不着与丈夫告别,只想再见小儿子一面,了却生前的最后愿望。可不知怎的,动身前,她心中莫名地涌出一个强烈的冲动:要见一位牧师。

  从来没有去过任何教会,也从不认识什么牧师。无奈之下,找电话簿查询,母亲拨通了丈夫牙科学院一位校牧的电话。见了面之后,从他那里要了一本关于“同性恋”的小册子。带上它,母亲上了去路易斯维尔的火车。

  百无聊赖中,翻开小册子。书中所写的,却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虽然我们都是罪人,但上帝无条件地爱着我们。”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给这位身处绝境的母亲带来了上帝救恩的福音,打开了她的心灵!既然上帝连我这样的罪人也爱,那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那‘同性恋’的儿子呢?母亲陷入沉思。

  合上书,向窗外眺望,原野风光迎面扑来,风和日丽一片祥和。霎那间,大自然的美妙把她的心紧紧抓住了。这位51年来忠实的“无神论者”,在那一刻,心中忽然顿悟:“这个世界一定有神!”(罗马书“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在她万念俱灰的时刻,上帝竟透过其精美的创造,唤醒了母亲绝望的心!

  母亲全身心地沉浸在完美无暇的宁静中,仿佛整个车厢里只有她一个人,时光在一瞬间停止了流转。就在此时,她听见一个轻柔而坚定的声音:“你属于我!”上帝在呼唤,这位体贴她软弱和需要的上帝!“你属于我!”这四个字,正是医治她破碎心灵的良药。

  那本小册子的背页,写着一个住在路易斯维尔的姊妹的电话。下了车,拨通电话,母亲直奔她的家,在那里,母亲开始跟着这位姊妹学习从圣经里来认识神,认识神的真理。第一次去基督教的书店,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母亲如同一个小女孩踏进了糖果店,兴奋莫名。在路易斯维尔一住就是六个星期。那六个星期,除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圣经以外,她一本接一本地读了很多信仰书籍。

  去路易斯维尔,原本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母亲真的做到了,她的旧生命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死去,正如加拉太书2章20节中所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上帝因着他的恩典和怜悯,神奇地赐给她一个新造的生命。

  上帝大能的手——拯救丈夫,拯救婚姻

  六个星期后,从路易斯维尔回来的她,完全换了一个人。每天早晨,她祷告,研读圣经,上帝借着她从里到外的心意更新使她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丈夫在暗暗观察,他发现,妻子得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与上帝之间极其亲密的关系。

  渐渐地,上帝在丈夫身上也动了善工,他开始与妻子一同上教会,并在朋友的邀请下一同参加了研经团契,开始从圣经里认识这位改变他妻子生命的上帝。神的话语开启了他心灵的眼睛,在神的话语里,他读到了神的爱,沉积心灵深处的阴霾被扫除,圣灵的光照让他认清了自己身上的罪,生命得到更新。不久之后,丈夫也决志信主,决心将生命完全交托给上帝。

  处于风雨飘摇的婚姻在神大能的手下开始得医治,在神的爱里,夫妻恢复了原有的感情甚至爱情,他们心灵一体,同心祷告,与神更加亲近。

  每一天,他们在神面前的共同祈求,求神开启幼轩的心门,将他们心爱的儿子拉回到身边!然而……

  醉生梦死的日子——儿子啊,你何时回头?

  远在路易斯维尔的幼轩,在“同性恋”的轨道上,正越滑越远。

  从童年起,幼轩,这个很有音乐天分,生性又敏感的孩子,加上肤色、文化的差异,在同龄的美国孩子中,常常不太合群,甚至被讥笑为“娘娘腔”。9岁那年,无意中接触到一本色情杂志,使他第一次对同性产生了“性困惑”。之后的几年,这种困惑一直伴随着他,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色情杂志网络广告铺天盖地的诱惑里,他那不正常的性倾向竟愈演愈烈,直至16岁那年第一次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高中到大学,甚至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都发生过这些行为,只是保密工作做得好而已。

  20岁起,他开始偷偷出入芝加哥的“同性恋”酒吧,到了路易斯维尔开始牙科学院的学习,便公然出入“同性恋”俱乐部,不再觉得那是一件羞耻的事。在不断交换“性伙伴”的过程中,他沉溺在暂时的醉生梦死的满足当中。然而,短暂的满足过后,心灵愈加空虚,他开始寻找更新奇的刺激。于是,又掉入了另一个的陷阱——吸毒。在乌烟瘴气里,他浑浑噩噩地扮演着“双面人”。白天,一个堂堂的牙医学生,夜晚,一个“同性恋”的吸毒者!

  更可怕的是,为了吸毒,他得想方设法弄钱,而且,要弄很多钱。怎么办?穷极无路的他,竟然开始了贩毒!把毒品卖给朋友,卖给同学,甚至卖给学校的教授。

  日子在纸醉金迷中一天天混过,家,父母,对于幼轩来说,完全没有了吸引力。

  长达七年的祷告——父母破碎的心还在等待

  离儿子医学院毕业还剩4个月,父母突然被告知,儿子遭学校开除了。急急从芝加哥赶到学校,面对校长,母亲的回答让儿子大吃一惊:“儿子能否成为牙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希望儿子能成为基督耶稣的门徒!”这言既出,让原本指望父母为自己求情的儿子气急败坏到了极点。一怒之下,他搬到了更繁华的亚特兰大,远远地离开父母!

  回到芝加哥的父母,仍然沉浸在新生命的成长与追求中,他们每天祈求神用他大能的手,将儿子“同性恋”的劣习捆绑,祈求神如同当初得着他们的生命那样得着他们的儿子。但对儿子陷入吸毒甚至贩毒的境地,却浑然不知。母亲每周给儿子寄几张带有福音信息的卡片,每次都以“永远爱你的妈妈”深情落款。但她哪里知道,那一边,儿子受到卡片,连看都懒得看,直接丢进了垃圾桶!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从来都不接听,一次次留言,儿子也从不回电。但妈妈一如既往,不住地留言,不住地寄卡片,更要紧的是,不住地祷告!

  那一边,远离父母的叮咛,学校的管束,儿子毫无羁绊、堂而皇之地出入亚特兰大的“同性恋”俱乐部,如鱼得水地贩毒吸毒,靠着自己的小聪明,没过多久,竟然成了当地贩毒一霸,掌握着全美东部11个州的毒品批发,一时间,他仿佛站在万人之上,金钱、名声、毒品、色情,他拥有了所有的物质需求,在他的世界里,他自己就是“神”!

  这一边,父母的牵挂与祷告与日俱增。一次次的电话,一份份的卡片,一声声的呼求,换回的是儿子声嘶力竭的威胁:“你们若再跟我提什么耶稣,就永远别想再见到你儿子!”儿子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更不用说回家了。

  圣诞节来临,父母为儿子订好了往返机票,心想,我们连机票都为你定了,这下你总会回来了吧。那一天,按着航班的行程,他们从家里开车到机场。出口处,一个个回家的旅客与接机的家人拥抱,母亲既紧张又激动,每一个年轻人远远走出来,她的心就悬了起来,走进一看,又失望地掉进谷底。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直到最后一个,母亲怅然若失地开车回家……依旧不甘心,再查下一个航班,再驱车机场,重复那一次次的激动和失落,一直等到机场最后一次航班的最后一个人走出来。望着机场空空的大厅,眼前一片过节的繁荣,听着一声声别人的问候,可怜的父母相对无语,执手泪眼,他们知道,儿子不会回来了……

  带着绝望和无助,母亲再次跪倒在神的宝座跟前:“主啊,我为幼轩向你祈求。我要坚强地站在墙的破口处,一直到幼轩浪子回头,回心转意。主啊,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要让我心灰意冷而气馁,无论多么艰难,我绝不会放弃这个儿子!主啊,我知道,你更不会放弃幼轩。虽然撒但千方百计地要毁灭我这个儿子,但我一定坚持到底。无论要等候到何年何月,每当我向你祈求,主啊,我把我一切的重担、一切的恐惧和泪水都交在你的手里。”这是母亲每天的祷告。七年来,除了每天与丈夫共同为儿子祷告以外,母亲每周一为儿子禁食祷告,七年来从未间断!更有一次,为儿子禁食祷告整整39天!她恰如路加福音18章耶稣比喻中那个苦求的寡妇,不住地、反复地、执着地抓住神信实的应许,在神面前恳求。

  儿子拒绝回家,父母决定亲自去看他。终于来到儿子的住处,等来的却是儿子冷冷的“逐客令”,没有商量的余地。无奈之下,父亲临走执意将自己的圣经留在儿子的餐桌上,“砰”地一声关门,父母被狠心的儿子赶走,他们的心再次被儿子重重地拒绝,那本圣经,也被儿子重重地摔到了垃圾桶里。

  在人看来,希望是如此渺茫,可他们决定:失望但不绝望,因为他们定意仰望那位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耶稣。他们知道,神的意念远非人所能测度,他们更知道,当他们每一天向神祈求的时候,神在不断地破碎他们自己,神要用他们更新的生命来为祂使用。“你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章伯斯曾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要证明神是一位垂听祷告的神,我们的生命要成为神恩典的纪念碑,在我们等候期待的岁月里,神每一天都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接近祂。”

  儿子锒铛入狱——神首次回应母亲的祷告

  最无助的时刻,母亲向神作了一个大胆、危险的祷告:“主啊,求你怜悯他,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将这个浪子带回到你的身旁。”

  亚特兰大,一天,儿子被一阵急促的门铃敲醒。打开门,12个联邦毒品管制中心的官员和亚特兰大的当地警察,加上两条大狼犬,全副武装地站在那里,他们充公没收了所有的毒品和帐款,儿子被带到亚特兰大警察局拘留所。

  曾经的牙医梦烟消云散,昨日的风光、气派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拘留所冰冷的四墙。不甘心,不甘心,儿子一个接一个打电话给他所有的朋友和同伙,指望他们想办法替他减轻罪名。但是,竟没有一个人接他的电话。

  完全绝望的他,没有了选择。此刻,他想到了自己的家。怀着忐忑与挣扎,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他知道,等待他的会是劈头盖脸的指责加上痛哭,但他实在走投无路了。 电话那头,听出是母亲的声音。

  “母亲,我,在拘留所里……”

  “孩子,你,还好吗?”

  没有半句指责痛骂,甚至没有哭泣,母亲只是轻轻地问:“孩子,你,还好吗?”

  幼轩的心被母亲的回答震撼了,他仿佛又回到了母爱滋润的怀抱里!这一刻,他冰冷的心完全被母亲的爱唤醒,悔恨的泪水潸然而下……

  但儿子没有想到的是,那一边,挂上电话的母亲,激动得眼含热泪,心中涌出万般感恩。这是七年来,她的祷告第一次蒙神响应。她立即在一张小纸片写下了第一个神回应她祷告的祝福:“幼轩现在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他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家里了!”儿子更没有想到的是,很久以来,母亲一直在作另一个祷告:“主啊,求你用你的大能使幼轩每个的朋友都弃绝他,只有离了他的所有朋友,幼轩才可能回家呵。”神怜悯垂听了母亲的苦苦哀求,今天,儿子终于回心转意了!

  “艾滋病阳性”——身陷囹圄的儿子再遭击打

  第二天,赶到亚特兰大警察局的父母,在拘留所里见到了他们心爱的儿子。当他们目光相遇的时候,儿子从二老关切慈爱的目光里,再一次读到了深深的爱!

  几天后,从拘留所一个垃圾桶旁走过,无意中一瞥,一本书吸引了幼轩的眼球,俯首拾起,竟然是本圣经!当年把父亲送给他的圣经丢进垃圾桶的镜头再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当天晚上,他一口气读完了马太福音。心灵完全被神的话“俘虏”。从那一天起,他如饥似渴地读经,生命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

  生命在改变,但犯罪的代价仍需付出,他前后累计贩毒多达9吨。宣判结果,被监禁6年!他晓得一切咎由自取,只能全部接受。期待6年的日子快快过去,出去重新做人。

  正式关进监狱开始服刑,已是圣诞节前的事了。这一天,经过种种身体常规检查,监狱护士把他单独叫了去。带着手铐脚镣,当他移步来到护士办公室的时候,一种不祥的预兆占据了他的心。

  看到幼轩,护士急促地回避了他的眼光,犹豫地说:“对不起,我实在不晓得如何向你开口。”低下头,她在一张纸上用笔写了几个字,不敢用眼光看他,迟疑地把纸顺着桌面,滑向他。纸上写着几个字“HIV+”(“艾滋病阳性”)!

  空气在那一刻完全凝结,“艾滋病阳性”!无法用任何一种语言描述幼轩当时的震惊。不记得是怎么回到自己的监禁室的,躺在冰冷的床上,盯着冰冷的墙,孤寂和绝望无情地吞噬着他:原指望熬过6年,可以出去重新开始,但现在,恐怕自己都活不过出狱的那一天了。

  绝望中的重生——上帝奇异的恩典

  就在幼轩极度悲观,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上帝的恩典悄然而至。一天傍晚,躺在床上盯着墙出神的幼轩,忽然发现天花板中央有一行很小的字:“如果你很无聊,读一读杰里迈亚书29章11节。”打开杰里迈亚书,神的宝贵应许跃然而出“ 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读了一遍又一遍,幼轩空虚的心灵被神的祝福装得满满的:原来,连我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上帝也有他美好的创造目的。他所赐的意念我永远也不可能测度,但他的应许是叫我“末后有指望”。

  “末后有指望”,在他人走到人生尽头时,神将其美好应许赐下,这个应许,使幼轩在全然无望的干旱之地与神相遇。他终于领悟到,无论他怎样败坏,神在他身上仍有美好的计划。这个计划会带给他光明和希望。“我这个漂泊浪子,今天终于回家了!”

  从那天起,神的圣手在幼轩的生命里奇迹般地做工,使他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恶习完全不讨神的喜悦。他经历了身体上完全的破碎——戒毒,神的恩典大大临到他,安全地把他从毒品的捆绑里解救出来。监狱的小房间,成了他读经与灵修的密室,他的心灵不断被真理吸引,劫后余生的生命慢慢得到重建。

  监狱外的父母,坚持不懈地为儿子每天祈求,并发动教会的弟兄姊妹为幼轩代求。母亲把每一个蒙神垂听的祝福都记录下来,几年下来,这张长长的记录纸,已经超过了母亲的身高。神的应许如此真实,日复一日,幼轩的生命渐渐被重建。

  但是,要完全摆脱“同性恋”的行为,对幼轩来说,比戒毒更辛苦。他找到监狱牧师,从他那里借来关于“同性恋”的书,想不到书中写满了对“同性恋”的同情。他大吃一惊,拿起圣经,对比圣经中所有关于“同性恋”的教训,他发现,圣经清楚地、好不含糊地指出“同性恋”是不讨上帝喜悦的罪!

  是放弃神,还是放弃“同性恋”的行为?

  是继续“同性恋”,还是做一个耶稣基督的门徒?

  答案很清楚地摆在眼前,就看你要选择哪个了。经过长久的挣扎和反思,幼轩立下心志:做耶稣基督的门徒!

  全时间传道人——上帝神奇的呼召

  神的善工在继续,幼轩渐渐开始把目光完全定睛在神身上,以耶稣基督为他生活生命的中心。“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在圣灵的奇妙带领下,幼轩在每一天的生活里,学习怎样做一个圣洁的人。他渴慕主,完全顺服主,抓住神在他身上美好的计划。

  虽然身陷囹圄,但幼轩越来越强烈地体会到神对他呼召是“成为一个全时间的传道人”!无论在监狱里,还是日后在监狱外,他立志为主做工。神的奇迹又出现了,在他服刑的第二年,法院缩短了他的服刑期,由6年减为3年!

  最后一年,他越来越清楚神要他接受完整的圣经训练。打电话给父母,请父母帮他要来慕迪神学院的入学申请,那是他唯一听说过的一个神学院。电话那头,父母惊愕得掉下了听筒……

  填写申请表,学校要求找三位认识他至少一年的推荐人,他能找到的是:监狱牧师、警卫和他的狱友。这在慕迪神学院的申请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

  上帝再一次显示奇能,慕迪神学院录取了幼轩!2001年7月,他从牢里被释放,生命更从罪恶的捆绑里被神的灵释放,终于回到了久别的家。

  喜迎归家的浪子,父母用一根长长的黄丝带装饰门前的大树,意喻对儿子长久的思念等待和长久的祈求祷告,黄丝带上,还绑着100根小丝带,父母告诉他,每一根代表一位常年为他代祷的弟兄姊妹!幼轩的眼睛再次湿润了,神的爱是如此的长阔更深,他的心被这样的大爱包绕。

  一个月以后,来到慕迪神学院,幼轩正式成为一名神学生。徜徉在宁静的校园里,他百感交集,回首不堪的昨天,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为自己的一切经历向神感恩,因为上帝在我身上有祂特别的美意,我的失败是我今天成为祂子民所必须的。‘同性恋’让我真实地经历旧生命的破碎,时刻抓住对神的需要;被关监狱,让我有机会找到神;‘艾滋病阳性’,更让我时刻存感恩的心和事奉的灵。每一天醒来,我为上帝又给我一天的生命而感恩,我要竭力为主做工。我的明天没有得到应许,但我的今天却满了应许!”

  2005年,从慕迪神学院毕业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到惠敦学院继续他的研究生学习,2007年获“释经学”硕士,同年,受聘为母校慕迪神学院讲师。同时,他受邀前往世界各地,用自己生命翻转的见证为主作宣教的事工。

  在他名片背页,印有一段经文,这段宝贵的经文是他生命重生与重建的真实写照:“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摩太前书。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