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教育宣传 > 正文
教育宣传
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
2015-12-01 18:27:42 来自:甘肃禁毒网 作者:王炜 侯艳 阅读量:1

  随着毒品犯罪的日益猖獗,形势的愈演愈烈,各个国家都已把毒品犯罪提上了议程,而这其中尤为重要的则是毒品犯罪的预防,只有从基础,从根源抓好毒品犯罪的预防工作,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稳定作出一定的贡献。近些年来,大量数据显示,在毒品犯罪的各个领域中,青少年已然成为毒品犯罪的主力军,更是成为了毒品犯罪的高危人群[1]。
  
  我国一贯重视对于青少年群体的禁毒宣传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订)均对预防与遏制青少年毒品犯罪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与规定。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13条更是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对于青少年人群而言,学校是其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校园的环境氛围中,学生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地完善个体的人格发展,提高个体综合素质,为其抵御毒品或滥用物质的诱惑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因此,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在青少年毒品预防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当今禁毒工作最为有效的形式[2]。
  
  1、毒品预防教育的界定与意义
  
  毒品预防教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让人们了解和认识造成毒品问题的基本因素和有关知识,提示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认知毒品、拒绝毒品的能力,从而构筑全社会防范毒品侵蚀的有效体系[3]。这是关于毒品预防教育的概括性规定,明确了毒品预防教育的主体、对象、任务、目标要求等各方面的具体内容,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毒品预防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群体与各自层面,是对全民的禁毒宣传教育。
  
  中国自古就有“上医治未病”的观点。预防就是以“治未病”为直接目的的。现在,人们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医疗卫生服务不仅仅是用药品与设备来向疾病宣战,如果能够唤起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人民健康水平则可以大为提高。因此,“预防重于治疗”这一观点对于禁毒工作同样适用[4]。长期以来,我国不间断地开展了大量的禁毒工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禁毒工作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吸毒人员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贩毒、运毒、藏毒、制毒等刑事犯罪活动也愈加猖獗。所以,以往禁毒工作的方式引起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相关部门也开始寻找更为有效的毒品预防的措施和办法。
  
  起初,人们简单地认为,只要限制或禁绝毒品供应,就可以解决吸毒问题。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一些国家禁毒工作的重点都放在减少毒品的非法种植与供应上[2]。实践证明,这种认识和做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很难根除毒品原植物的种植与非法生产。更重要的是,有市场的需求就会刺激滥用药物的供应与生产。因此,禁毒工作必须坚持“减少供应”和“降低需求”并重的基本原则,这样,毒品预防工作就成了减少毒品需求乃至整个禁毒工作极其重要一环[5]。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的警力严重不足,加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禁毒工作依然压力如山,看来要想禁毒工作有一个明显的效果,只靠公安机关的单打独斗恐怕是不行的,所以必须发动社会的力量,联合其他相关部门来共同参与禁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禁毒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禁毒工作就像预防流行疾病一样,不光要找到预防受害者的方法,还要寻找传播的路径、病源。只有从这几个方向出发,禁毒工作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毒品预防在近几年在禁毒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毒品知识的普及,毒品预防常识的宣传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6]。可以说,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从根本上预防毒品问题的发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现实意义
  
  大量国内外毒品预防教育的成功范例证实,校园毒品预防教育是当今禁毒工作最为有效的形式。由于学生在学校可以学到许多家庭里接触不到的知识与事物,可以逐渐体验自己的社会地位,并结合其地位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同时,教师因为其丰富的知识与较高的人格水平,通常在学生心理上处于特殊的“高大”地位,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对青少年人群药物滥用行为的早期预防具有人格上的优势[9]。
  
  2.1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防毒、拒毒能力
  
  吸毒者第一次沾染毒品的过程大多带偶然性,在尝试一下的心理作用下接触毒品,最终陷入毒品的沼泽而不能自拔[7]。所以,只有青少年真正树立起远离毒品的意识,才能够保证他们免受毒品的危害,同时引导他们自觉抵制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学校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所,把禁毒宣传教育推广和落实到青少年,能够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快捷地了解禁毒知识,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毒品的危害,增强青少年预防毒品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我国诸多校园通过墙报、海报、学校讲座等形式,将严肃的禁毒宣传用通俗易懂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了解禁毒工作的兴趣,为提高学生识毒、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的一剂良方。
  
  2.2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能够进一步夯实禁毒工作的社会基础
  
  禁毒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仅仅通过政府部门履行职责而实现,它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为此,在禁毒工作中,政府部门不能孤军奋战,而是应当调动广大学生关心、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夯实禁毒工作的社会基础。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一改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宣传途径,在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在内容上更具有广泛性,使广大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禁毒知识,逐步形成抵制毒品的正确观念,进而坚定支持禁毒工作并自觉参与到禁毒工作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其扩大了禁毒工作的社会效果[8]。而且将毒品预防推及到学校,还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了解青少年对禁毒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毒品预防工作自觉地被青少年所监督,从而推动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
  
  2.3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能够预防与降低青少年涉毒犯罪
  
  为了治理毒品问题,早在20世纪初,国际上就对毒品能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而且是并非一国之力所能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立法,以便统一世界各国的禁毒立法和禁毒活动。中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行政、刑事立法,特别是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标志着中国禁毒立法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校园毒品预防教育中,通过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让广大青年人明确我国禁毒工作的基本原则——“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唤起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青少年从思想意识上将涉毒犯罪萌芽扼杀于“摇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我国校园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严重形式化
  
  长期以来我国对学生的应试教育看得更为重视,而从某种意义上忽视了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与健康教育。目前,我国的各类校园凡是牵扯到关于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相关活动都是在“国际禁毒日”或是为了响应、应付上级的号召、指示而举行的,内容通常就是保证书签字、观看禁毒影片、图片展、领导讲话等等,内容与活动形式单调、老化,即使是给学生传递毒品相关知识的时候也只能是“行尸走肉,有皮无肉”,“形式主义”的现象较为明显。
  
  3.2 学校行政部门对毒品预防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在我国,学校行政人员对于毒品预防教育的认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误区:首先是长期以来学校把毒品预防教育的工作推卸给了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司法、卫生等有关机关,认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与自己无关;其次是认为毒品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学校也只是受害群体之一,学校自己也只能确保自己校园环境的“洁净”,也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为严重的一点是,学校担心在校大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宣传,不但无法遏制青少年涉毒犯罪,反而还可能会促进校园毒品犯罪的增加,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会引起学生家长的担忧。由于上述原因,目前我国的校园毒品预防教育政策无法有效贯彻落实,工作效果更是无从谈起[10]。
  
  3.3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经费以及专业背景师资的严重短缺
  
  充裕的资金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如果没有资金去保障,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会显得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各个学校都以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作为评定学校、老师功绩的标准,所以各个学校只是一味地将教育资金花费在了学生的应试课程上了,而毒品预防教育资金的投入被严重边缘化,或者根本没有相关经费预算,这也是我国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在各类学校无法长期、定期开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同时,毒品预防教育的专业师资严重短缺。通常来说,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依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换句话说老师拥有知识的多少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里,毒品预防教育一般由班主任兼职完成。显然,由于教师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也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培训,因此无论从师资的配备还是教师专业背景方面都不能真正满足开展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要求,所以增加毒品预防教育资金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根本保障[10]。
  
  3.4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当前,我国的学校对学生开展的毒品预防教育通常采用“恐吓”等简单的方式来达到警示学生远离毒品的目的,通过标识“不准沾染毒品”、“只要一次吸毒品,终生吸毒”等等这些警告语来提示学生禁绝沾惹毒品。学校的老师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肆意夸大毒品的危害程度,并没有从具体的现状、统计数据出发来真正分析毒品犯罪的发生趋势。这种缺乏数据的教育方式,从表面上看确实起到了警示学生的作用,然而从实质上分析,教师并没有将毒品的种类、危害、贩卖途径以及毒品防范措施等具体知识详细的介绍给学生。从教育学的原理出发,这种教育的方式是不科学的,与教育目的严重背道而驰,不但没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促生学生对于毒品的好奇心而酿成更坏的结果。因为这种简单、单一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抵抗情绪,对毒品产生了更加好奇的心理,反而促生了学生的毒品犯罪。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过程中,目前尚没有将毒品预防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仅仅停留在直观的表面,所以一直以来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始终处于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导致青少年学生涉毒的危险性极高[11]。
  
  3.5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在当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学校相关负责人一直对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视而不见,错误地认为学校的毒品犯罪多发的现象与毒品预防教育的开展没有直接关系。即使许多学校,表面上开展了毒品预防教育,但从来没有真正地研究青少年吸毒、涉毒问题的原因和规律特点,不调查了解毒品预防教育对象的心理和需求,只是为了简单地完成任务,以应付各级禁毒部门的检查和评估[12]。长此以来,学校从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毒品预防教育责任管理机制,受此影响,毒品预防教育的考核机制更是被严重淡化和边缘化[13]。总之,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在各个学校当中存在严重的漏洞,制约着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开展。
  
  4、完善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策略与措施
  
  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的另一道“教育防线”。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逐渐减弱,加之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素质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日趋凸显。同时,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组织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学校无疑地成为国家选择毒品预防教育场所的最佳选项。
  
  4.1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的正确认识
  
  从根本上讲,增强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就是要通过反复的教育使他们思想上真正全面而深刻的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从心底里拒绝毒品,把毒品当作他们人生之中最大的“公敌”而与之进行坚决的抗争。对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而言,单一的“填鸭式”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真正吸引青年学生了解我国禁毒工作的兴趣,提高其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14]。
  
  4.1.1 集中教学  集中教学通常是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毒品危害的常识性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毒品的类型及成瘾机理,毒品对人身心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等等,使得学生对毒品的认识由一个抽象的事物转换成一个具体而又形象的概念,对毒品由陌生变为熟悉,进而抑制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毒品缺乏新鲜感,进而避免吸毒。
  
  4.1.2 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按照宿舍、班级、学号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向学生提供与毒品预防相关的案例、社会热点问题或具体的预防教育方案,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并由每个小组选取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总结性发言。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得广大学生对毒品危害的体会与认识更加深刻。
  
  4.1.3 开展专题辩论会  为了增强青少年对于毒品危害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就某些禁毒工作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使青少年矫正对于毒品认知上的误区,真正能够把毒品的危害铭记于心,增强对毒品的的抵制力,主动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4.2 培养毒品预防教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采用多元化的途径和形式培养毒品预防教育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专业化进程。一方面对在校老师进行在职培训和专业培训,让在校老师对毒品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对毒品预防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为了不影响在校老师的正常上课,在职培训就放到业余时间进行。培训完成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写一写培训的心得,并将自己的心得结合相关毒品知识讲给自己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增长毒品相关的知识,增强毒品预防的意识,并将校园毒品预防与家庭毒品预防有机的结合。与此同时,学校可以抽出部分专业背景相关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让这些老师对毒品相关知识进行专业化学习,培训完成后,由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策划全校实施毒品预防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案,经过校领导的批示后再去探索实施,使得校园毒品预防的工作更具方向性、目标性和操作性。最后,学校可以通过“校局联动”的模式,从本地公安禁毒部门邀请一些禁毒实务工作或毒品预防教育的专家来校进行宣讲、交流,也可利用远程教育的模式,组织在校学生进行视频授课,达到毒品预防教育知识共享的目的。
  
  4.3 建立毒品预防教育的资金保障体制
  
  资金保障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学校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筹集经费,为做好全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做好物质保障。学校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政府应大力投入资金,并将这项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同时,学校应当加强与各地红十字会、禁毒基金会等社会慈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以教育项目的形式呼吁这些机构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做出相应的贡献,也可通过共青团组织或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全社会进行募捐,这样不但能筹集到必要的禁毒教育活动资金,同时也加大了面向社会进行毒品预防宣传的力度,让社会各界提高对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4.4 充分利用“互联网+”政策平台  实现毒品预防教育的现代化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平台的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信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方便了人类的交流。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正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再次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因此,在“互联网+”政策带动下,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充分应用在毒品预防教育的具体工作中是时代的需要。首先,学校可以在自己的主页网站上设立毒品预防教育的专题板块,力求新颖性,将有关毒品预防的宣传图片、教学视频、主题报告、毒品预防教育的活动内容及时进行公布,让在校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去掌握毒品危害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但有效地节省了教育资源,也激发了在校学生自主获取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的自学能力[15]。其次,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在校学生也可利用学校的网络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远程教育学习,对优越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在这期间学生就有关个人对毒品相关的疑难问题可以在相关专门论坛上进行提问,让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专业教师进行在线解答,一方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情况。
  
  4.5 将毒品预防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促进教育内容的德育化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阶段,也是最易受到毒品犯罪诱惑的阶段,这个阶段个体心智的不成熟及心理的不健全,都是导致吸毒等犯罪的本质原因。因此,学校应将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学校可邀请有关心理专家驻进校园,通过开展有关心理方面的学术讲座、论坛和提供心理咨询平台等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疏导,并对常见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同学远离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去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困难、挫折和压力,从而避免因心理问题而沾惹毒品的现象发生。同时,为了促进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留存制度,这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毒品犯罪的发生。
  
  4.6 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毒品预防教育体系
  
  毒品预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要想让毒品预防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得有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即家庭、社会也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因此,学校应当积极与公安禁毒、医药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青团等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信息,了解动态,研究对策,形成立体式的毒品预防教育网络。学校在开展预防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在校学生的家长以“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相关毒品预防知识的了解,鼓励家长能够积极主动与学校密切联系,由校方帮助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式进行指导,从多个方面防止毒品对孩子造成侵害。社会治安良好是确保在校学生勉受社会“毒瘤”侵害的有力保障,所以公安机关、社区应积极做好社会治安整治工作,尤其是学校周边环境的净化。公安机关和社区应加强与辖区内各校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将在校学生涉毒的不良行为记录提供给校方,这样学校就能够有的放矢,突出教育矫治目标,对学校做好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言之,“教育是根本,是超前的预防”。学校是青少年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当前我国禁毒工作的重点是坚持打击毒品犯罪和减少吸毒危害相结合,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全力遏止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止新吸毒人员滋生,遏制毒品向青少年人群的蔓延。然而,毒品预防教育是我们预防与降低涉毒犯罪最为有效的途径。虽然,毒品预防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开展工作,因为毕竟学生沾染毒品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沾染毒品的原因也不是唯一确定的。所以,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毒品知识传输,而应当注重的是对在校学生拒毒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爱华,韩丹.亚文化视角下的青少年吸毒行为分析及干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5,03.
  
  [2]谭建华.毒品预防与控制工作规范化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3]姚慧,宋晓明.我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政法学刊,2012,01.
  
  [4]骆寒青.毒品预防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5]阮惠风.论毒品预防应确立的几个理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
  
  [6]杨彬,张玉.抓住自媒体传播优势制造热点话题,提高禁毒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5,02.
  
  [7]钟田飞,姚晓欣,夏希,等.广州市高校学生新型毒品滥用意向及其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3)
  
  [8]贾红秋.中外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比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05.
  
  [9]张宁,张敏,顾颉,等.我校学生毒品相关知识、态度和感受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
  
  [10]韩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的缺失[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7.
  
  [11]皮艺军.少年司法制度亟待完善[N].法制日报,2005-09-23.
  
  [12]梁鑫,郑永红.当前我国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8).
  
  [13]张晓燕,马永清.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毒品预防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7(3).
  
  [14]王玮.农村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5,02.
  
  [15]宋鹏.网络背景下的毒品犯罪新动向及其规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
  
  作者简介:王炜(198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技术学院讲师,刑事科学技术教研室副主任,理学硕士,现主要从事毒品检验及毒品预防相关研究。E-mail:ww6761@gsli.edu.cn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