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吸毒预防 > 正文
吸毒预防
不良心理和人格依附易致新型毒品滥用
2013-03-14 22:08:50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冯雪 阅读量:1

  毒品依赖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疾病,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医学研究热点之一。毒品依赖与高血压、哮喘、Ⅱ型糖尿病三个公认的慢性病相比,在遗传性、个人责任感的作用、反复发作、治疗反应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毒品依赖是有待于治愈的疾病,而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吸毒的重要原因。
  
  新型毒品依赖的生理机制

  
  毒品依赖有一个渐进的病理适应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了脑区多部位的神经递质、蛋白受体、酶、基因表达、突触结构乃至神经元树突和胞体的变化,这些变化相互影响。目前的研究从整体行为到神经核、神经通路、细胞、分子、基因等多层面进行,但是,毒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
  
  自从1973年阿片受体被发现到1993年前后三种阿片受体克隆成功,使毒品依赖的生理机制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以阿片受体为主,开展了大量与成瘾有关的神经核和神经回路的研究。早期对蓝斑核与身体依赖的关系报道较多。近年来在研究精神依赖的神经基础时,人们更多地关注了中脑边缘系统、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僵核、杏仁核、导水管周围灰质等。
  
  在以内源性阿片肽为主要研究调质系统的同时,对非阿片系统神经递质的研究也相当活跃。最早受到关注的当然是胆碱能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现在几乎所有神经递质、调质系统的变化都曾在耐受、依赖过程中进行过研究而有各种发现,特别是多巴胺系统、5-HT系统、GABA系统、NMDA系统、兴奋性氨基酸系统、组织胺系统等。
  
  除了多巴胺系统在奖赏系统中的作用被普遍重视,垂体—肾上腺—性腺系统和甲状腺系统等内分泌系统方面,以及在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各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都有不少报道。现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研究发现,药物依赖时细胞内信号方面有异常表现,离子通道也有变化。
  
  新型毒品依赖的心理机制
  
  不良的心理过程主要指错误的认知、消极的情感和薄弱的意志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个体的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过程是引起人的情感和确定自己目标的基础,深厚的情感起着动力的作用,激励着人的意志行动和认知活动,而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反过来影响人的认知和情感以及目标的实现。
  
  对毒品的认知偏差和片面是误入吸毒歧途的心理基础。个体对成瘾行为的态度与日后毒品依赖呈显著的正相关。多数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对毒品的认识不全面或持有错误认识,还有的对兴奋状态和疯狂情景以及歇斯底里发泄持放任甚至主动追求的态度。而且,负性情绪易导致个体感染毒品,吸毒时心情不好、心理压力过大、心情过度焦虑都是促进吸毒的重要原因。此外,薄弱的意志、从众依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的意志行为,都是毒品依赖的不良心理基础。
  
  吸毒者人格依附性强
  
  依附性人格是吸毒人群常见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无主见、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和自尊,往往需要他人替自己做出决定;而当一个人吸毒后,其人格就变得越来越具有依附性。
  
  还有一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也是毒品依赖的相关人格。如控制力差、自信心差、自我效能低或者焦虑、压抑、好冒险、恃强性、空虚性、厌世性、怀疑性、世故性等人格特质的个体容易沾染毒品。
  
  在日常生活中,正是这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对使用和滥用毒品产生强大的兴趣,并逐渐倾向于逃避个体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最后寻求到一种病态的解脱方法。而具有完整个性特征的正常人,则通常不会采取使用和滥用毒品这种消极的方式面对逆境,一方面,其完整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不会为毒品所吸引;另一方面,即使由于社会压力等原因品尝了毒品,完整的个性特征也会使他们积极地脱毒、戒断,而不是越陷越深。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