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综述文献 > 正文
综述文献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在临床疼痛中的意义
2010-10-20 22:21:09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阿片类药和其内源性配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结合部发现是临床疼痛和神经生物学的里程碑,Zadine等发现从牛脑中分离出两种高度选择性作用μ受体的内源性阿片肽,译名为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内吗啡肽1、2通选择性作用体内μ阿片受体引起镇痛作用,内吗啡肽激活μ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可降低毛喉素,引起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的增加,并开放钾通道引起钾外流,呈剂量依赖性,这些效应可被纳络酮阻滞,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在区分这些受体的各种亚型并使之克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κ受体的部分顺序δ受体的克隆的功能表达越来越多的阿片受体与细胞内作用偶联被确认。这些研究证明了G蛋白的介入并提出了细胞学为基础的药物耐受与戒断模型,利用NG108-15神经母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杂交系研究阿片类药成瘾性的细胞机理发现,这些细胞也可以表达与百日咳毒素敏感G蛋白相互作用的阿片受体(δ亚型)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相对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NG108细胞也可表达前列腺素受体被其配体——前列腺素E1(PGE1)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增高细胞内cAMP含量,同时使用阿片类药物和PGE于NG108细胞上可阻止细胞内cAMP的增高,若NG108细胞长时间暴露于阿片类24-28小时后,则PGE1作用引起cAMP升高又可恢复至原来水平,当去除NG108细胞上的阿片类后再以PGE1刺激,则产生高于正常的cAMP。我国细胞生物学家裴钢(在美国uker大学获博士后学位)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利用G蛋白偶联受体变异验证了受体激活平衡态的假说,发现阿片受体(G蛋白偶联)c末端的激动剂作用下发生的磷酸化与β-arrestin结合引起G蛋白解偶联和受体内化,而导致阿片受体脱敏,PKC在阿片受体的异源脱敏中起关键作用。

  结论

  G蛋白及相关的受体和效应蛋白对维持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显著作用,G蛋白的偶联受体通道对神经电活动起作用,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和某些G蛋白偶联受体有联系,乙酰胆碱、r-氨基丁酸、五羟色胺及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均可激活两种受体。有很多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多巴胺、腺苷和内啡肽、脑啡肽等神经肽只与G蛋白偶联受体而无配体依赖性结合,由此可见,神经递质通过G蛋白及其G蛋的偶联受体产生的疼痛和镇痛等作用十分广泛。

  G蛋白偶联受体一般不参与突触快反应和轴突的传导,而对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起主要调节作用,只有通过G蛋白的转导,才能将信息传递至效应器系统,这种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与G蛋白的偶联受体也有表示为R7G的受体,该受体传导信息缓慢而复杂,用于在临床上选择性作用兴奋性G蛋白的抑制将使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活性降低而在临床疼痛治疗上表现出镇疼痛的意义。

  结束

  自1977年吉尔曼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传导方面的作用至今,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的转导机理、作用、意义的研究进展很快,正成为一个新热门课题,inter网上有G蛋白的介绍很多,G蛋白与神经介绍也有不少,但G蛋白与疼痛的文章却很少,这就是给我们一个提示要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攻克一下,据我个人推测,我们常做的疼痛治疗的神经阻滞疗法,实质上是以治疗药物为配体介导,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使疼痛反射的神经元传导之放电压降低活动起调节作用。同时产生大量热能消除与部组织水肿达到疼痛的治疗的目的,这有待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Rovest P, longstaff A, Molecular Nevroscence[M].Tron bridge, uk:Bios Scientifie publishers, 1998.103-126.

  2. 伍欣星等主编 医学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 科学出版出版社 2000第一版 267-276;

  3.龙振洲 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1第一版 150-152;

  4.湖医病毒所 医学细胞生物学 武大出版社 1988年第一版 34-36;

  5.卢建等 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 [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第一版 164-189;

  6.易华文等,疼痛的中枢敏感化与G蛋白和蛋白激活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1,22:2:110-112;

  7.王英伟 于布为 G蛋白的基本和特性及其在临床麻碎中的意义 《国外医学》 麻碎学与复苏分册,1994; 15:5:334-338;

  8. Soutei AJ et al, Ancsth analg, 1994:79;1178

  9.Gillis JC et al Drugs, 1997;53:139

  10.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non-steridal anti-inflammatory elrug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London: The Royal college of Anesthetrsts, 1998, 27

  11. Fu YY et al, J biol chem, 1990:265:16737.

  12.Meller ST et al, Neuroreport, 1993;4:879

  13. Neugebauer V et al Eur J neurosci 1994;6:1179

  14. Neugebauer V et al, J Neurophysiol, 1995;73:1574

  15. Sorntos AR et al, Eur J Phamacol, 1999;379:7

  16.Yan L et al, Neurosci lett, 2000;278:120

  17. Langman MJ et al. JAMA, 1999:282:1929

  18.王惠琴,厉永建 细胞趋化运动与信号传递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