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青少年 > 正文
吸毒与青少年
关于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15-07-29 22:23:52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转 作者:王能革 阅读量:1

  一、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反国家《禁毒法》及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治安行政处罚的行为。其现实危害程度日渐凸现,不容忽视。近年来,涟源市青少年染毒违法犯罪人群增多,违法犯罪趋势呈上升态势,这种现象已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探索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特点及成因,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强化青少年思想品德培养和禁毒教育,是各级领导值得深思和必须重视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涟源市近年来青少年染毒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

  一是吸毒人数增多,犯罪率不断上升。对涟源市近三年来青少年吸毒及染毒犯罪情况调查时发现,2006年查获的青少年吸毒人数为55人,抓获的涉毒犯罪嫌疑人 3 人;2007年查获的青少年吸毒人数为 72 人,抓获的涉毒犯罪嫌疑人6人;2008年查获的青少年吸毒人数为 88 人,抓获的涉毒犯罪15人,从三年实施犯罪的主体来看,青少年涉毒犯罪为 24人,占整个涉毒犯罪数的16.3 %,其中最小的仅为17岁,从这一比例数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涉毒犯罪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二是年龄呈低龄化,文化程度偏低。从涟源市各乡镇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情况来看,17岁—25岁段的吸毒青少年为437人,其中男性为391人,女性为46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部分为小学文化。三是结伙吸食交叉感染。随着毒情的蔓延,吸毒人数不断攀升。吸毒人员已由过去单独隐蔽吸食毒品发展到结伙聚集在一些固定场所,甚至公共场所吸毒。涟源市青少年吸毒人员较多的湄江镇(55人)、六亩塘镇(45人),伏口镇(33人)等地统计反映的情况表明,吸毒人员多处同一村(组)或邻近村(组),浸染毒品呈伞形传播。四是复吸比率高,吸毒者对毒品有严重依赖性。“吸毒一口,掉入虎口”,一染上毒瘾便难以戒掉。一些吸毒者刚迈出戒毒所重回原来的环境,便毒瘾难戒,又陷入吸毒—戒毒(包括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复吸—劳教戒毒的怪圈。正所谓“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据初步统计,涟源市青少年吸毒人员戒毒后的综合复吸率为95%。五是新型毒品的渗透,有滥用和蔓延之势。涟源市去年和今年查获的朱某和谢某贩卖新型毒品案中可以看出,吸食冰毒、“K粉”、麻古等已成为青少年在娱乐场所、宾馆旅店寻求刺激,追求虚荣“时尚”的一种倾向,且有新型毒品滥用和蔓延之势。六是吸毒导致贩毒日增。绝大多数吸毒者因吸毒耗资过多,无法承受填充购毒金钱黑洞的压力,必然会以贩养吸,滑向犯罪深渊。

  二、青少年吸毒的危害

  吸毒不仅给个人、家庭造成灾难,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安宁。“一人吸毒,全家受害,四邻遭殃,社会不宁”已成为不争事实。由毒品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屡打不止,贩毒犯罪、吸毒人员不断增多,给社会治安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和危害。

  1、吸毒严重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前,毒品消费市场上的常见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因其化学合成有机成份以及致病机理,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高度的毒性和生理破坏。人一旦吸毒上瘾后,不仅心理变态,人格沦落,不知廉耻,而且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据统计,全市因吸毒死亡人数为64人,上百人因吸毒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

  涟源市吸毒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18%,女性约占2%。

  2、高消费的毒资、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涟源市2006—2008年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为2069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为543人),其中因吸毒而诱发和导致贩毒、赌博、抢劫、盗窃、诈骗、卖淫、斗殴等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就有347人,约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人数的64 %,毒品犯罪还往往和黑恶势力、暴力犯罪紧密相连,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家破人亡。因毒资消耗巨大,一般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即使有些积蓄的家庭,也很快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不和睦,造成破裂,甚至道德沦丧、六亲不认、众叛亲离,真是“一人吸毒,全家遭殃”。涟源市斗笠山镇青年刘欣辉不到六年时间,吸毒耗尽了全家近二百万元的家产,逼得他家人走上绝境,差点自杀,他贩毒锒铛入狱时,年近七旬的父亲只好“子债父还”,上街乞讨替他偿还二十万元的外债,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就是有力的佐证。

  4、传染多种疾病。据有关吸毒人群监测资料统计,艾滋病病毒平均感染率已从1995年的0.04%上升2000年的4.98%,是目前我国艾滋病上升增快的主要原因。此外,53.3%的吸毒者采用注射毒品的方式吸毒,而其中37%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因静脉注射海洛因造成的艾滋病感染率高达68%,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分别高达22%和68%。

  5、吸毒对后代贻害无穷。根据遗传学和DNA基因原理,吸毒者携带的病菌必然衍生和繁殖给人体胚胎,使婴儿未出世,就已经成为毒品的携带者的牺牲品。

  三、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青少年阶段是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可塑期。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思维敏捷而经验不足,充满好奇,而是非观念模糊,判断和辩别的能力不足,热情高涨而意志薄弱,耐力不够,容易出现浅尝辄止,十暴十寒的现象,加上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社会上一些歪风邪气的浸染,极易误入歧途。通览青少年吸毒的状况,其原因是复杂而又多向的,主要有下述几种:

  1、心理择求而产生盲动和好奇。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已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心理。这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交错的时期,也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往往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辩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好玩时,便想尝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据涟源市对400多名青少年吸毒者的调查,发现因盲目择求、好奇心理第一次吸毒的占 83 %。

  2、家庭教育不当或受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像离异家庭子女失去正常教育,易发生情绪低沉,缺乏关爱,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使品德滑坡,人格异常,沾染毒品;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娇惯、纵容、溺爱,致使任性、懒惰,寻求刺激,使得自己走上吸毒之路。还有一些家庭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于失去父母监管或监管不力,社会关注乏力,他们以为获得了自由,漠视一切,自控力较差,是非观念淡薄,又缺乏心灵的沟通。不良社会青年就钻空子,与他们讲“知心话”,讲“兄弟伙义气”,困难时给他们“指路”,他们很快被人“拉下水”,吸毒恶习就由此产生和形成。还有极个别家庭成员有吸毒的也像传播瘟疫一样感染自家的青少年。

  3、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为了扩大毒品市场,牟取暴利,毒品贩子常常利用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的软肋,大肆宣传毒品的神奇,所谓吸毒后的美妙感觉,引诱、哄骗无知的青少年上钩。据调查分析,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根本不知道毒品的危害及上瘾快、戒毒难的特点,误入毒流泥潭,越陷越深,痛悔莫及。

  4、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交友不慎。目前,社会上滋长唯经济主义,受其影响,在青少年中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不慎交上一个坏朋友,就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已的一生暗淡无光。

  5、当前教育体制存在偏差。现在的中学,基本上是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在于提高升学率,极容易产生重智轻德的消极现象,为完成升学目标,教师们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自已的教学负担,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品行成长。甚至有些学校及教师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顾及“调皮”学生,往往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对其旷课、逃学不闻不问,任其混迹于社会,学校以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开除了事,久而久之,这些“问题青少年”必然会染上种种恶习,其中就包括吸毒。

  6、大众传媒和互联网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青少年染毒行为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文化环境每时每刻都伴随青少年的成长,先进的文化生活,能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健康发展,而低级的文化不仅能腐蚀人的灵魂,而且能阻碍社会文明与进步。在改革深入发展,新旧体制处于交替状态之际,书报、音像、文化、娱乐、网络等市场,不健康的东西也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在社会之中,所以说不健康的东西会给社会经社会环境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分辩能力差,抵抗能力差的青少年最容易遭到一些不良东西的侵蚀而走上涉毒犯罪。不论是外部客观原因,还是青少年主观原因造成他们涉毒违法犯罪,归之结果,如果不正确引导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不可能使他们成为“自尊、自强、自爱、自知、自制”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就不可能抵御住毒品的侵袭。

  四、预防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这项工作单靠家庭、学校是不够的,也不是某几个职能部门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实施综合治理,并在治本上下足功夫,才能卓有成效,具体地讲应抓好以下几点:

  1、注重家庭教育,体现人文关爱。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教育阵地,父母是他们最直接的老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给孩子树立典范。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容忍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容许家长保留自己的价值观,但一定要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与沟通,引导他们识别错、对,改正缺点,纠正错误,让他们从教育中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家庭的温暖。

  2、提供学习机会,加强正确引导。社会要给青少年学习的机会,把精力、聪明才智引到学文化、学技术的正路上来,使他们旺盛的精力有所寄托,智慧得以发挥,不走无聊、消极的道路,这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的积极措施。同时,对未成年人有害的行为作出限制,如:禁止未成年人去饭馆、旅店纵酒狂欢等;禁止任何人在公众场所有伤风败俗举动;父母禁止虐待、遗弃子女,使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环境里生活,健康的成长。

  3、学校要成为拒毒、防毒的坚强堡垒。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摇篮,学校的教育产品—学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社会的质量。在学校内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也是当前防范毒品宣传教育的主要形式。我市渡头塘中心校“构建八个一模式,不让毒品进校园”的先进典型作法,就为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 效果。

  4、严打毒品犯罪,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去年,我市公安禁毒部门重拳迭出,集中整治重症病人公开贩毒的丑恶行为,收戒羁押12名公开贩毒的重症病人,有力地抑制了毒品蔓延势头。特别是今年来,市禁毒大队加大了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连续成功侦破百克以上贩毒重大案件,使群众高度关注的毒品刑事案件得到坚决打击,既使涉毒违法犯罪份子知道法律的威严,又教育、警示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当然,打击并不是治本的唯一手段,应大力加强预防毒品违法犯罪,把毒品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创新社会预防毒品违法犯罪机制体制,健全预防网络,消除一切涉毒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是遏制青少年染毒违法犯罪的基本保证。

  5、倡导精神文明,发扬良好道德风尚。精神文明建设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气质,是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因此,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和培养文明风尚、科学精神,使他们对事物有明确的态度和认识,明辨是非,规范行为,防止误入涉毒歧途。

  6、关心帮教,回归社会。对吸毒的青少年,要赋予爱心,做好帮教工作,把工作关口前移,不要等接近犯罪的边缘再去管。社区、工矿企业、各单位等党政基层组织,要成立帮教小组,责任到人,一方面从生活上关心他们,进行安置帮扶,防止其重新犯罪;另一方面从政治上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处处感受社会的温暖,从社会面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

  7、综合治理,齐抓共管。预防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必须做到综合治理,形成合力,在落实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把预防工作搞好。如不准社会青少年无故进入学校圣地;其次是广开社会门路,让闲置的青少年有适当的工作;三是将预防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当作一项不可忽视的政治任务来抓。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