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护理 > 正文
护理
阿片依赖治疗的若干情况
戒毒治疗与护理
2007-07-08 07:50:34 来自:咸阳市戒毒康复中心 作者: 阅读量:1

    近年来,毒品问题在全球泛滥成灾,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在这全球性的毒品依赖流行中,阿片类成瘾占有很大的比例。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增无减,甚至在我国也日趋严重。为此,国际社会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麻醉品管制条例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对滥用麻醉品和吸毒现象进行控制和治疗。长期以来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还没有突破性结果。现将国内外治疗阿片依赖方法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1、阿片类药物递减疗法
       
    1.1 阿片递减法
阿片递减法对吗啡依赖的脱瘾显然是有效的,对海洛因依赖亦能减轻戒断症状,递减可在10天左右完成。国内有人对118例阿片成瘾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其疗效100%,平均戒断时间为4.47天,最长为9天。戒断症状从第2天得到显著改善(P<0.05),至3—5天被戒断者占74.5%。治疗第4—6天焦虑情绪显著改善。治疗总剂量可选小剂量(<400mg)、中剂量(400--800 mg)、大剂量(>800 mg),因患者依赖程度不同而异。阿片递减疗法不能消除依赖者对毒品的心理渴望,复发率高。
       
    1.2 美沙酮维持疗法 美沙酮(methadone)是一种最常用的阿片激动剂类麻醉药物,其效果与吗啡类似,但药效维持时间长,亦能产生依赖。由于能封锁海洛因的欣快感,作用时间长,可口服等优点,1965年以来一直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戒毒和维持疗法。美沙酮能显著抑制戒断症状。口服1次,24小时以内有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美沙酮治疗剂量一般以10--20 mg/d开始,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递减。但临床上因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美沙酮的剂量范围变化很大。最好按病史资料推算初始剂量,使剂量高度个体化。美国有关法律规定美沙酮最高剂量为120mg/d,有专家主张一般应该用至60--100 mg/d,重者可用至120mg/d,使阿片受体完全饱和,即使再吸海洛因也不产生欣快感。美沙酮治疗的时间一般在住院的条件下以3周(21天)为准,门诊治疗可延长递减过程。
       
    美沙酮的衍生物乙酰美沙酮(La-Acetylmethadon,LAAM)作用的时间比美沙酮长,一次口服用药,可抑制阿片类戒断症状72小时,当停用LAAM时引发的戒断症状较美沙酮轻微。如Judson和Goldstein等,将119例海洛因成瘾者随机分为逐渐减少组和突然减少组,用LAAM维持治疗26周后停止用药,并转用纳曲酮。结果观察到突然减少组的优越性超过了逐渐减少组,且无1例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加之LAAM使用方便,更适合家庭治疗,因而有取代美沙酮的趋势。但也有研究发现,LAAM在大剂量使用时,可使患者出现幻觉和不适。

    2、阿片拮抗剂的应用
       
    阿片拮抗剂本来用于阿片类急性中毒的抢救,后来发现也可用于治疗阿片类依赖。最早曾使用纳洛酮(Naloxone),第一次注射后会产生较严重的戒断症状,但连续注射几次后戒断症状逐渐减轻,大约1-2天内就可停止海洛因或美沙酮的应用。尽管戒断症状的较严重,但所需时间短,患者无任何危险,有一定的优越性。近年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用法,如Loimer等对阿片成瘾者用纳洛酮经鼻给药,可取得与静脉给药相同的功效,也扩大了安全范围。
       
    70年代至80年代,纳曲酮(Naltrexone)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它是一种强烈而长效的阿片拮抗剂,1次应用,在72小时内即使再给吗啡也不产生欣快作用,而且副作用轻微,似乎是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可用于脱瘾后患者。每周3次,星期一、三各服50--100 mg,星期五服75--150 mg,疗程应坚持半年以上,能维持1-2年则最理想。服用纳曲酮之前,要经过纳洛酮催瘾试验,阳性者不可服用,否则会诱发严重的戒断症状。
       
    进入90年代,纳曲酮的临床应用开始有了争议,Guthrie等认为纳曲酮不易被海洛因依赖者所接受Azatian对68例阿片成瘾者进行治疗,应用纳曲酮维持治疗24例,纳曲酮+可乐宁联合用药治疗44例(其中有3例经联合用药后又进入纳曲酮维持组),结果用维持法的27例均在50天内不顾医生的劝告而放弃治疗。经追访两组方法均有75%的人在治疗后复发。秦伯益认为纳曲酮不但价格昂贵,且有肝功能损伤,在我国应小剂量应用。
       
    在我国纳曲酮的临床广用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文献报道。

    3.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的应用
       
    3.1 丁丙诺啡 (Buprenorphine.BPN)疗法

    BPN是半合成的蒂巴因(thebaine)类化合物,是一种阿片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和部分拮抗剂,临床应用剂型为注射液和舌下含片。它能明显缓解动物的吗啡样戒断症状,丁丙诺啡从受体解离的速度较慢,因而作用时间显著长于吗啡,其镇静作用和对呼吸抑制作用较美沙酮轻,相对地比其他阿片受体激动剂要安全。

    80年代末,在美国等地开始给阿片依赖者应用BPN,因其替代治疗效果明显,依赖性小,兼具有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特性,用于海洛因依赖的治疗,可以象美沙酮一样有效,象纳曲酮一样安全,所以很快地被推广应用于欧美及东南亚45个国家。
       
    我国学者于80年代开始了BPN的研究,近年的临床研究认为:因我国阿片依赖者吸毒史不长,用量应低于美国成瘾研究中心推荐的BPN日剂量:口服10-40 mg,舌下2-4 mg,皮下注射1-2 mg;疗程以2周左右为宜,开始用全量替代维持5-7天,然后逐渐减量维持5-7天,停药后观察2-3天,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成瘾者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另外Kosten等在1990年和1991年分别对15例和37例阿片成瘾者应用BPN治疗,每日舌下含服2-6 mg,连用1个月后突然中止,并用纳曲酮催瘾其戒断症状轻微、血浆MHPG水平、血压均无显著增加,最近Banys又发现,小剂量的BPN舌下给药,可以用于美沙酮依赖的治疗,但对BPN疗效的估计应注意种族差异性。
       
    总之BPN在阿片依赖的治疗过程中显示了其依赖性潜力弱,疗效维持时间长,用药频率低,可消除阿片渴望,且在突然终止时仅引起轻微的戒断症状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治疗阿片依赖的希望,很有可能被海洛因依赖患者所接受。但最终也许会成为滥用物质。
       
    3.2 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DHE)疗法
       
    DHE是蒂巴因-东罂粟碱类的新型高效镇痛药。它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由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秦伯益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高效麻醉镇痛药。近年来它又被用于阿片类依赖的替代疗法。临床应用剂型分舌下含片(20μg/片、40μg/片)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液(20μg/支),二者可交替进行。常采用7天递减法,个别增至10天。第1-3天用量262-600μg,平均286±15μg/d,以后逐渐减量。

    4、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激活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上的自身受体,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而减少阿片戒断症状。近年来临床上多用可乐宁和鲁苯氧唑林,可乐宁已经获得了较明显的临床效果,而鲁苯氧唑林尚在试验阶段。
       
    4.1 可乐宁疗法 可乐宁(Clonidine)属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临床通常作为降血压药使用。Washton等分别从临床观察到可乐宁可以明显地减轻阿片类撤断的症状和体征,Schanda还观察到可乐宁中等量给药5天(最多7天),平均约为0.112mg-0.46 mg/d,并且给予10 mg/d多虑平或者硝基安定,治疗急性海洛因戒断综合征效果显著,并可避免可乐宁的低血压现象,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积累的大量文献表明,可乐宁用于解除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戒毒治疗有明确的疗效。
       
    近年我国学者也在临床上对可乐宁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乐宁这种非阿片类药物不产欣快感,本身不具备成瘾性,能有效控制戒断症状,作用迅速,效能肯定。可作为中断使用阿片类毒品至全部康复的中间药物,或作为纳曲酮巩固戒断治疗的一个前驱快速戒毒步骤,是值得推广的。其应用剂量为1 mg/d,个别症状严重者将剂量用至1.5 mg/d。
       
    但是可乐宁用于脱瘾时的剂量比治疗高血压的剂量大,本身副反应又比较严重,主要是体位性低血压,故应用时应加强护理。可乐宁对渴求感不产生影响,不能防止复发。
       
    4.2 鲁苯氧唑林(Lofexidine)疗法 鲁苯氧唑林是一种类似可乐宁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也是一种降压药,可用于阿片成瘾者,如Washton等报道,对30例长期使用美沙酮或乙酰美沙酮而突然撤药的阿片依赖者,应用鲁苯氧唑林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阿片戒断症状,并且没有相反的过度镇静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弥补了可乐宁的不足。对于阿片依赖者来说,鲁苯氧唑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尤其是对门诊患者更是如此。

    5、中医药疗法
       
    5.1 针刺疗法 自从Wen和Cheung首次报道了耳针可以成功地用于治疗药物成瘾以来,不断积累的实验和临床资料,相继验证了他们的观点。
       
    美国纽约市林肯医院用耳针治疗药物成瘾已有20年的历史,他们认为耳针治疗药物依赖的有效作用主要表现在:(1)减轻了戒断症状;(2)抑制了对成瘾药物的渴求;(3)自愿接受长期治疗者逐渐增加。林肯医院主要以耳针来治疗药物成瘾,主治的耳穴是肺、肾、肝、交感和肾门,有时也用传统的体针穴位如阴陵泉、三阴交、太溪作为补充。最近林肯医院报告了针刺对可卡因成瘾者的治疗结果。226例患者经耳针治疗1个月或1年,有146例(65%)尿样分析80%为阳性。只有7例(3%)的患者,其尿样分析80%为阳性.

    Washburn对300例海洛因成瘾者进行了耳针治疗,发现治疗组患者自愿接受治疗的天数及坚持治疗的时间均比模拟组长,且患者的就诊率与用药的频率成反比,表明对那些毒瘾较轻的患者耳针治疗更有效。
       
    在观察耳针的戒毒疗效的同时,专家们也对体针的戒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深入的临床观察中,体针同样显示了对海洛因成瘾者的有效作用,并能使这些患者疼痛减轻、安静、舒适和嗜睡。Yang和Kwok在动物实验中应用针刺、药物和神经肽对119只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进行治疗,发现电针作用最好,减少戒断症状达85%;药物和神经肽分别减少戒断症状为68%和74%。
       
    还有些研究报告,介绍了针刺与戒毒药物联合应用的成功经验,如针刺与抗抑郁药或可乐宁联合应用治疗阿片依赖,电针和纳洛酮的联合应用,电针和中药的联合应用。
       
    对针刺疗法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认为针刺对于美沙酮戒断的治疗是很值得怀疑的,在有关的调查中,用来治疗美沙酮戒断的穴位,既无理论根据又无实践经验,施术者虽然反复强调选择穴位,但在实验中所选的穴位又与他们的图解中所标定的位置不符。所以这种方法对于患者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安慰疗法。
       
    韩济生等在20多年来的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机理研究中发现,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促使动物的CNS释放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如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首先提出了针刺治疗阿片依赖的设想。1993年又在动物研究中观察到,电针确实能有效的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如颤抖、咬牙、逃跑动作、体重减轻、添阴(Р<0.05)。从基础理论的提出到实验结果的验证,韩济生等较系统地从神经化学机理上阐明了针刺治疗阿片依赖的生理基础。国内也有人用电针治疗阿片依赖者30例,在最初的10min内,一般症状如流鼻涕、流眼泪、出冷汗、寒战等症状可消失或减轻,而焦虑、烦躁、周身疼痛需治疗20-30min才能缓解,治疗中有6例患者进入嗜睡状态,大多数患者出现睡意、有舒适感,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5.2 中药疗法
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中药,在治疗阿片依赖中已有悠久历史。清代著名医学家何韦田(1939年)用中药研制的“救世迷食方”,当时广流民间,深得人心。近年来中药在印度、马来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应用于治疗药物依赖。
       
    用于治疗阿片依赖的中药多属补气安神、镇静熄风、解痉镇痛等方面的药物。香港大学医学院对一些中药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戒断大鼠身上,川芎、钩藤、羌活、延胡索、附子能明显地降低身体晃动,头部和四肢颤抖;洋金花能明显减少肢体伸展、面部颠抖、腹泻、多尿及异样姿势;实验还证实,人参、附子、延胡索、钩藤、白芷、羌活、洋金花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他们认为每一种中药对不同戒断症状的这种选择性作用,似乎与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的作用类似。有的学者根据多年的戒毒临床经验,总结了一个戒毒验方,共有7味中药,每天用人参45g、当归45g、茯神80 g、土茯苓120 g、大枣49 g、郁金40 g、甘草24 g,分3次煎服。

    6、其他疗法
       
    80年代至90年代,文献还积累了一些机制不明确,但又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的方法:如Koyuncuoglu(1983)使用 L-天门冬氨酸(L-aspartic acid,每次口服2g ,每日4次,连服5天)、Dick(1983)等应用б-睡眠诱导因子(Delta sleep-inducing peptide,DSIP,静脉注射25nmol/kg)治疗阿片成瘾者,均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而GALLIMBERTI(1993)等对海洛因成瘾者和美沙酮维持者,用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ricacid,GHB)25mg/kg口服,抑制了大多数的戒断综合症,治疗8天以后纳曲酮0.4 mg催瘾实验为阴性反应。
       
    另外,近年的研究还注意联合用药治疗阿片依赖者,如可乐宁与纳曲酮联合使用、纳洛酮与咪唑二氮卓或甲已炔巴比妥联合使用,美沙酮和可乐宁联合应用,DHE和BPN联合应用,均比单用临床效果好,且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依赖现象。
       
    综上所见,阿片依赖的治疗仍然处在广泛深入地探索之中。但基本可概括为两个方面:(1)外源性治疗,一是用阿片类激动剂替代治疗,二是用阿片类拮抗剂戒断治疗和预防复发。前者实际上是用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药物替代另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药物,往往导致新的依赖和复发;后者由于人为的阻断了阿片受体,使成瘾者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症状,不易被成瘾者接受。介于二者之间的BPN兼具了二者的优点,弥补了不足,是现今临床研究的趋势。另外,还有非阿片类的药物,可乐宁等的治疗,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副作用。(2)内源性治疗,主要指的是针刺疗法。近20年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证明了针刺(体针和耳针)能有效地控制吗啡戒断综合症,是由于促使体内CNS释放了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缘故。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生理限度,但为治疗药物依赖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前景。因为在人类的神经中枢内,天然就存在有阿片类物质,特定频率的外周刺激就可以CNS释放这些物质。临床上在使用电刺激的基础上,合理地配合一定剂量的药物,从内源和外源的基础上同时治疗阿片依赖,在现阶段是值得一试的方案。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