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物理戒毒 > 正文
物理戒毒
违反医学伦理导致对开颅戒毒亮“红牌”
2015-01-16 21:45:08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转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这是江苏省到目前为止惟一的一例脑部戒毒手术。在病人和家属的迫切要求下,这种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的手术在广东、上海、重庆、沈阳、北京等地的医院纷纷上马。尽管这种新型的戒毒手段在治疗患者心瘾方面效果看来十分显着,但是仍招致南京市公安局的调查。在禁毒部门表示医院的这种手术违反了戒毒管理规定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暂停了这项工作。

  11月2日,卫生部向全国发出通知,通知指出,脑科手术戒毒是一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探索的科研项目,不能作为临床服务项目向毒品依赖者提供。从快速推广到被紧急叫停,当中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国内权威专家指出,脑部戒毒手术可能导致患者丧失部分人性,引发医学伦理问题。

  什么是开颅戒毒?

  记者通过电话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主任、脑部手术戒毒攻关组副组长郭沈昌主任医师取得了联系,郭沈昌向记者解释了脑科戒毒手术的基本原理。

  郭沈昌表示,脑科戒毒手术与药物戒毒不同,后者主要是解除吸毒者的生理毒瘾,而脑科戒毒手术解除的是吸毒者的心瘾。手术以后,患者跟正常人一样,不再寻找药物,不再有吸毒的需求,改变了一种病理性的欲望。有些人把这个手术简单地说成“消除患者的吸毒记忆”,实际上并非如此,病人的记忆力还是好的,他也能回想过去怎么吸毒的。

  郭沈昌解释说,一个人如果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以后,感觉到非常愉快的话,在神经系统里面就形成一种反射,从而产生一种欲望,还想去做它,医学上称其为正性奖赏行为。如果能够阻止反射的产生,就能抑制这种正性奖赏行为。因此脑科戒毒手术实际上是通过破坏传导这些欲望的神经环路,来阻断欲望的产生,阻止正性奖赏行为的发生。不过由于这些神经环路主管着人类的多种欲望包括食欲、性欲等正常欲望。如果完全摧毁这些神经环路,虽然吸毒者的毒瘾戒掉了,但是其正常的欲望也同时被摧毁。所以手术没有对神经环路做彻底的破坏,而是部分的阻断。在手术设计的时候,是在环路的某一层面阻断一部分,在另一层面阻断另一部分,分三四个区域,分别阻断1/3或者1/4。脑科戒毒手术必须通过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技术来完成。郭沈昌指出立体定向技术本身在国内已经相当的成熟,在治疗帕金森、癫痫等疾病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立体定向技术用于戒毒治疗,最早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脑科研究所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共给335名吸毒人员做了脑科戒毒手术。但2002年8月9日英国《卫报》的报道说:因受到患者手术无效,并有副作用的控告,这项技术被俄罗斯政府叫停。1997年,西安唐都医院最先在中国开始这项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各家医院还都处于研究阶段,接受手术的吸毒者实际上不是普通的病人,而是人体试验的受试者。

  郭沈昌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比较领先的脑科戒毒手术,是在总结了俄罗斯脑科戒毒技术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手法有所创新,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要比俄罗斯高出一筹。俄罗斯对靶点进行治疗采取的是冷冻法,这种方法不同于国内所用的射频治疗。一般来说,国内射频治疗的方法更加准确。

  据郭沈昌介绍,整个脑科戒毒手术共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靶点定位。这看起来与通过太空中的卫星定位寻找藏在地下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医生可以采用给患者播放吸毒者正在注射毒品时的录像等方法,观测患者的脑磁图。当脑磁图上出现局部磁信号强烈时,说明了那里就是毒瘾之源。医生再通过脑磁图、核磁共振和CT机共同完成的三维定位,确定手术靶点的坐标。这是整个脑科戒毒手术的技术核心,因为一旦靶点坐标有丝毫偏差,患者就可能遭遇生命危险。

  坐标确定后,患者需要戴上一个头架。头架是用4个螺钉固定到颅骨上的,所以这个头架跟颅骨是一体的,两者之间不会存在相对的运动。通过这个头架在患者的头部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患者大脑中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XYZ的一个空间坐标去描述。

  第二步是打开手术创口。医生先用锋利的手术刀划破患者头皮,然后再用手动颅钻钻透颅骨。手动颅钻的钻头前端细后端粗,可以防止医生失手钻得太深。根据电脑中已经确认的、要摧毁的靶点的三维坐标的数值,主刀医生通过建立在病人头部的坐标体系,来确定病人大脑中要毁损的靶点。

  最后一步是对靶点实施阻断。主刀医生将电极通过颅骨的孔插入,电极通电后,顶端温度达到72摄氏度,把要摧毁的靶点,由原来的生鸡蛋清状,变成了煮熟后的蛋白状固体。郭沈昌强调,电极顶端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72摄氏度,而不能高于72摄氏度。如果用100摄氏度的高温去杀死靶点,会把靶点烧成灰烬,从而在脑部形成癫痫点,进而诱发癫痫症状。手术引发医学伦理大交锋

  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开颅戒毒手术在全国范围内被叫停,是在广东省对其首先叫停后。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自从广东省叫停后,不少医院经济受损,有些医院有异议了。于是,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向卫生部递交了一份申诉状,要求讨论这个问题,希望恢复手术戒毒。根据这个申诉状,卫生部组织众多权威医学专家、伦理学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听证,根据专家讨论的意见结果才出台了该通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卫生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他的说法得到了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李勇杰的认可:“因为手术可能会导致人性的损害,造成医学伦理方面的问题。”他表示,自己尽管知道这一块存在空白,但从来没有敢跨出这一步。

  “立体定位手术本身很简单,但是人脑的构造和功能实在是太复杂了。”李勇杰认为目前对人类大脑神经的研究还远未能解决“手术戒毒”最为关键的问题:掌管人类任何一种欲望的神经细胞群体是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部位,还是分散在人脑的各个部位?那些主导着人类对毒品依赖的神经环路究竟是“专职”,还是“兼职”着人类的喜怒哀乐?

  李勇杰表示,目前国内的脑科戒毒手术基本上大同小异,把吸毒成瘾分成心瘾和体瘾。控制心瘾的方法就是对脑部的某些靶点动手术,这些靶点多数是属于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控制情感,如果它活动太低就抑郁,如果太高就狂躁。这就好比调节电视的亮度,你把它调低了,所有频道的亮度肯定都变低了。同样道理,对边缘系统动刀,切除其对毒品的依赖,同样有可能切断了它对其他事物的依赖,比如性、感情。湖南省脑科医院院长曾表示,很多人做完手术后性欲下降。有些人还因此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这些副作用都是不可预测的。

  李勇杰向记者阐述的观点正是卫生部叫停开颅戒毒手术的真正原因。但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专家的驳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郭沈昌说:“通过对手术后的病人的回访,我们发现,大部分病人的食欲和性欲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有所增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性功能比吸毒的时候明显增强,有的人甚至在做完手术回家后不久,妻子就怀孕了。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这个环路当中,因为他吸毒以后,吸毒的成分占有绝大部分,所以进行手术摧毁以后,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这个吸毒的部分,其他部分也不可能绝对没有影响,肯定有影响,但比较小。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吸毒的时候,他这个吸毒的愿望非常强烈,其他愿望就被压抑得程度很低,毒瘾戒断以后,有一种释放症状,就是以前比较压抑的那些欲望,就会反弹出来。”

  卫生部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学教研室主任李本富则认为,科学面前不要迂腐医学伦理,首先要强调医学手段的目的必须是解除病人的病痛,戒毒手术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戒除患者对毒品的依赖,其本身无疑符合伦理。除此之外,医学伦理还包括基本的“不伤害原则”和“自愿原则”,一些正规医院实施的开颅戒毒的手术方法没有或者只有比较小的副作用,患者又都是自愿接受手术,那么就可以说,这家医院的做法也符合医学伦理。目前精神外科手术的机理尚不确定,手术造成的损伤常常比较大,因此国家保持慎重的态度也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个新的手术种类,如果仅从危险性出发加以怀疑,只能造成科学的畏缩不前。

  戒毒的有效性存在疑问

  撇开手术的副作用不谈,作为戒毒手术,其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戒毒,那么手术在戒毒方面的疗效究竟如何呢?

  郭沈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虽然脑科戒毒手术目前还不能说十分成熟,但是根据现有的逾百例手术经验,这项手术的疗效是比较确切的。院方每个月对进行过手术的患者进行一些随访,目的就是追踪其有没有复吸。现在过百例,只有一例复吸,复吸率在1%以下。不过对此,医院方面解释,这并非因为手术不成功,而是因为这位患者人格上有缺陷,不懂得拒绝毒友的引诱。虽然手术已经为其去掉了心瘾,把他变成了一个正常人,但正常人也会吸毒。复吸,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在内。当这位患者来要求第二次手术时,医院拒绝了他。郭沈昌也承认,目前做过手术的患者,最长的观察的时间也就三年,而大部分病例的观察期还只是几个月。

  李勇杰却对医院提供的资料提出了质疑。如果仅仅按照资料显示的数据来看,国内几乎所有的脑科戒毒手术都是有效的。但是资料里的数据太整齐了,任何业内人士看了都会产生疑问。患者的照片也有,而一般这些吸毒者的资料是不能如此公开的。此外,要确定这个手术的疗效如何,需要5年、10年的时间长期观察,但不少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最长的观察期还不到一年。

  李勇杰指出,不少医院之前都是用老鼠实验,而人的精神模型是无法模拟的,所以模型这块目前做得远远不够。老鼠对毒品不感兴趣,而且它的精神状态人们也无法感知,用其做实验,可能很多副作用就这样被忽略掉了,而接受了手术的人表现出的异常,周围人是能感知的。

  南京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戒毒所方面通常只能解除吸毒者的生理毒瘾,但是对其有着根深蒂固影响的心瘾,普通的方法却很难奏效,戒毒的关键仍然要靠戒毒者的决心和毅力。所以不少人虽然在身体上戒了毒,没多久又会复吸。虽然大多数吸毒者对手术戒毒也存有极大的疑虑,手术戒毒可能引发的各种副作用让绝大部分的吸毒者在这种新技术面前犹豫,但是目前看来,这种手术是唯一有可能让吸毒者摆脱心瘾痛苦的戒毒方式,这让不少瘾君子看到了希望。

  缺乏有效监管组织

  戒毒仅仅是脑科手术的应用之一,郭沈昌表示,从理论上来说,运用相同的技术,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就可以消除人类的其他欲望,比如说露阴癖的、病理性赌博、偷窃狂、纵火狂……换句话说,手术在理论上也可以控制人的欲望。不过,他随即也表示,这也就意味着,存在一些医疗机构或者个人利用这种技术去改变人的意识的危险。

  在采访中,记者获知,目前被暂停的只是各地作为临床服务项目开展的戒毒手术,而经过卫生部批准的临床医学研究并没有中断。郭沈昌详细说明了临床服务项目与临床医学研究的三点区别:首先是要经过审批。开展的脑科戒毒手术研究要经过卫生部审批,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还要经过卫生厅评审。临床医学服务项目则没有这套程序。其次是作为科研项目,手术对象必须是志愿者。手术的成熟程度、术后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等等都要如实告知。如果患者稍有犹豫,则不能进行手术。最后是收费,临床科学研究收取的只能是成本费。“例如,做一个脑磁图一般标准收费是12000元,但三九脑科医院只收600元。目前三九脑科医院每天做1到2例手术,每例戒毒手术费用是3万元左右,这仅是成本费。”

  据称,事实上开颅戒毒手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仅购买一台做脑磁图的设备就要花费约3000万元人民币。“这正是不少医院将临床医学研究转变为临床服务项目的深层原因。”李勇杰说。在他看来,真实的状况是,目前该手术完全还处在研究阶段,所有接受手术的人都是实验对象。整个手术原本属于科研范畴,是不能向患者收费的,甚至还应给患者钱。“但很多医院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研究变成了服务,并且公开大力宣传。”

  李勇杰表示,其实每个大医院内都有伦理委员会,每一项新技术的开展都有它在监控。但自己人监控自己人,往往不能达到严密的效果。而最顶头的中华医学会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又管不过来,全国这么多医院,医学又有这么多分科,所以这也是一个矛盾。因此要将手术导入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将手术置于有效的监管之下:首先一点,必须抛弃利益驱动,将现在的手术戒毒规定为研究性的,不能收费,国家可支援一部分研究资金。其次,成立一个国家层面的专业组,对已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由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医学伦理等专家组成。最后,还必须对现有治疗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学原则,拿数据来说话,才能对手术戒毒的长远效果作出中肯评价。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