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心理治疗 > 正文
心理治疗
吸毒人群的心理及对策研究综述
2010-01-01 09:15:44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郑振发 阅读量:1

  3 吸毒问题的影响因素

  对于一个吸毒者来说,其吸食毒品的原因并非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复杂的,是外部条件和诱因与个体内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对吸毒人员做吸毒原因调查时,多数的吸毒者选择了多项原因[28,30-32]。

  3.1 人口学特征与吸毒

  吸毒的男女比例约为8:2,可能是由于女性较少参加社会活动,社会规范对女性约束较多,,但近年来女性的吸毒比例逐年上升,这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情况相符。[33-36]

  吸毒人员中初中文化以下占80%多[33,37-39],可能是由于受教育越少,其行为在接受社会规范方面就越少,理性成分在大脑中所占的比重就越低,情感成分和原始生物成分越多。另外,受教育少,在就业和社会活动中外于劣势,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最终以吸毒来解脱。但近年来高学历者比例有所提高,深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受教育途径多样化的影响,许多人以各种渠道获得进一步教育,高学历的吸毒者大多是职高生或自费生。

  无业和个体经营的约占70%[39-42],可能是这两类人精神比较空虚,同时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易受社会的不良影响,易获得毒品。

  未婚和离异的也约占70%[41-42],可能是由于无配偶的人自律性较差,交往对象也较为多样化。吸毒后毒品成了其生活的中心,再也没有精力寻找婚恋对象,并且非吸毒人群也不愿与吸毒人员建立或维持婚恋关系。

  多数吸毒者第一次吸毒时年龄是在20至29岁之间,平均年龄约25岁,可能是由于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新个体步入社会,向独立生活过渡,家长和伙伴关系重大转折,社会交往大量增多,许多的生活事件出现。研究者发现,首次吸毒年龄越少,越是难以戒断[1,35,38,43]。

  3.2 吸烟与吸毒

  吸烟是吸毒的入门,有90%多是人在吸毒之前就吸烟,吸烟越早,吸毒的可能性就越大。吸烟与吸毒的方法相似,绝大多数的吸毒者开始时是用口吸的方式,如将毒品放在卷烟吸食[40,42,44,46]。

  3.3 个体认知与吸毒

  吸毒者吸毒前对毒品的无知和片面是误入吸毒歧途的原因之一[47]。

  个体对成瘾行为的态度与日后毒品依赖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对成瘾行为持轻率、放任甚至主动追求的态度。吸毒者在吸毒后对吸毒成瘾的心理否定水平也仍然较低。有很少一部分是为了减肥、治病而吸毒,可见其对毒品的无知。[32,40,48]

  3.4 个体情绪与吸毒

  负性情绪易导致个体感染毒品,有96%报告自己第一次吸毒时心情不好。Castellani和Wedgewortgh发现情绪性的心理压力与毒品依赖有相互作用[49]。Katerndahl和Realini发现了吸毒者生理戒毒后会为了避免或抵御恐惧事件而复吸[50]。

  谭剑辉等人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吸毒人员进行测查,发现其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51],朱伟俊等人报告海洛因依赖者存在较多的焦虑担忧及强烈的情绪反应[52]。季定素对打工妹的进行吸毒原因调查中发现,有64.8%的选择了心烦,58.6%的人选择了受挫[30]。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代社会的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冲突,为什么大部分人没有越轨而少数人却选择了吸毒?有一些研究者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来研究这个问题。

  杭州市强制戒毒所金枝、杨金娣等人先后二次用防御机制问卷(DSQ)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测量,发现海洛因依赖者较容易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他们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及适应新环境的策略常以幻想、抱怨、退缩、制止、回避、否认、消耗倾向、压抑等下等策略,导致最后用吸毒来解脱压力与冲突[53-54]。

  曲洪芳等人的研究结果与金枝、杨金娣的报告一致,他们还发现吸毒者的防御机制与其SCL-90量表的各项得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55]。

  3.5 个性倾向性与吸毒

  许多关于吸毒原因的调查报告中,都将"好奇"是列为的主要原因,对于青少年吸毒原因的调查尤其如此[28,30-31]。

  人们对新奇事物有注意、探索和操弄的内在动力[56],尤其是青少年猎奇的欲望更为强烈,对什么都想亲自看一看,试一试。这种心理促使人的行为具有一种尝试性、模仿性和冒险性。当别人渲染吸毒能让人"飘"起来,"想什么就有什么"时,他们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尝试吸毒而不能自拔[1]。

  也有研究者提出,将"好奇"作为吸毒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持这类观点的研究者指出,目前对吸毒者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吸毒人员具有推脱自身责任的特点,在答卷时,倾向选择那些中性或褒义的吸毒原因,这是多数调查报告将"好奇"列为吸毒重要原因的主要原因。好奇来源对周而复始、枯燥单调的厌倦;好奇来源来对新生事物、新鲜体验的渴望,好奇心理包含了追求剌激的成分。吸毒行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也是个体生活中重要事件,个体对于吸毒行为的选择,必然经历一个心理发展和心理准备过程,是个体行为决策后再采取行为,在这一决策过程中,对毒品应具有一定的了解。 "好奇"对于染毒无疑具有消极作用,但是,由"好奇"发展到实施吸毒行为要经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经历不良社会影响的内化过程,并最终外化成行为的过程,不能将吸毒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好奇,而是应更深入地研究多方面的因毒、素[1,42,47]。

  3.6 个性心理特征与吸毒

  目前,研究最多是人格缺陷与吸毒之间的关系。80年代的一些心理研究者常常用依附性人格来说明吸毒人群,其特征是无主见、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和自尊,往往需要他人替他做出决定。而当一个人成为吸毒品后,他的人格就容易越向依附型人格靠近[1,5]。

  近年来的研究者趋向认为,大数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就有多种人格缺陷。Lepez-Torrecillas等发现自我控制力、自信心差、自我效能越低,越容易吸毒和复吸[58]。姜佐宁认为:吸毒者表现出许多心理障碍,包括高度焦虑、精神病态、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59] 。而反社会人格障碍多见于男性患者,抑郁症、惊恐发作、焦虑性障碍多发生于女性[60] 。

  国内有许多研究者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MMPI)、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对吸毒者的人格进行测试,所得的结果大同不异,均支持吸毒者有多项人格缺陷的观点[60-67]。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