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心理治疗 > 正文
心理治疗
吸毒人群的心理及对策研究综述
2010-01-01 09:15:44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郑振发 阅读量:1

  1 引言

  毒品是全人类的大敌,中华民族深受其害。耻辱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至1949年,全国竟有2000多万人吸食鸦片,新政府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52年自豪地宣告:中国己经灭绝毒害[1]。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吸毒问题又死灰复燃。2005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达78.5万人,其中吸食海洛因70万人[2],而实际吸毒人数为在册人数的3-4倍。在戒毒实践中,戒除吸毒者对毒品的生理性依赖,成功率已近100%,但戒除吸毒者对毒品的心理性依赖,却是难乎其难,目前的戒断率仅10%以下[3]。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吸毒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脑疾病,提出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吸毒的重要原因[4]。本文以海洛因依赖为重点对象,首先分析与吸毒有关的诸因素,接着介绍吸毒原因的理论,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针对禁毒斗争中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抛砖引玉。

  2 吸毒问题的研究概况

  2.1 毒品的定义及分类

  对于"毒品"尚未有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将毒品定义为:国际公约规定的受控制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朗文当代英语辞内》将毒品解释为:一种经吸食或注射进入人体后能产生快感或兴备的违禁物质。《现代汉语大词典》将毒品解释为:作为嗜好品的鸦片、吗啡、海洛因等。

  国内有学者认为应从非法性、危害性和成瘾性三个要素去把握毒品的定义,广义的毒品是指非法使用的对人体和社会有害的成瘾性药物。狭义的毒品是指法律禁止滥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

  由于毒品与药品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并且随着科技发展,新的成瘾药物不断增多,所以学术界很难也没有对毒品作出统一分类规定。按五花八门的不同标准,对毒品的分类也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状态。如世界卫生组织将毒品分为鸦片类毒品、大麻类毒品、可卡类毒品、苯丙胺类毒品、酒精-巴比妥类毒品、致幻剂类毒品、挥发性化合物毒品、烟碱类毒品[1],而从作用于人体的药理和效果上分类,又分为抑制性毒品、兴奋性毒品、致幻性毒品[5]。

  "吸毒"对指吸食、注射毒品,专业研究者称之为"药品依赖"、"药品滥用",但心理学界及法学界还是沿用了"吸毒"这一称谓。

  2.2 海洛因

  海洛因分子式为C21H23O5N,化学名为二乙酰吗啡,分子量369.40,纯品为白色柱状结晶或晶性粉未,故俗称"白粉",具有镇痛、镇静、镇咳、抑制呼吸、降压、排尿减少等作用[1]。它属阿片类毒品,极易上瘾,可笑是的德国拜耳制药有限公司竟于1898年将其做为镇痛及解除吗啡瘾癖的药品推向市场。

  海洛因进入血液后,很快转化为单乙酰吗啡,最后再代谢为吗啡。由于单乙酰吗啡比吗啡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神经中枢,海洛因的效价是吗啡的十倍[5]。

  2.3 吸毒的生理机制

  心理活动是最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6],脑的机制现在还不甚明了,而毒品主要作用于脑,所以对于吸毒的生理机制,也是不甚明了。近年来,随着脑事件相关电位、计算机控制的轴向层描、核磁共振层描、正电子发射层描、基因芯片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吸毒的研究,通过阅读了此类研究的报告文献,可以得出一个轮廓性观点:毒品依赖是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有一个渐进的病理适应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了脑区多部位的神经递质、蛋白受体、酶、基因表达、突触结构、乃至神经元树突和胞体的大小和直径的变化,各种变化相互影响 [7-27]。

  我们可以用相对平衡的概念来理解海洛因依赖的过程。海洛因初次进入机体时,机体原有的自然平衡被打破:(1)神经递质急剧变化:激活内源性阿片μ、δ、κ受体,同时也激活了某些蛋白激酶,使多巴胺(DA)受体启动[7],并且抑制突触间隙DA的重吸收而间接激活DA受体,使DA功能增强[8]。(2)细胞内环境急剧变化:Ca2+浓度升高,Mg2+、K+溢出,从而改变细胞膜静息电位,导致细胞兴奋[8]。(3)激活应激系统,使得机体内分泌紊乱:激活α、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了去甲上腺素能神经活性,导致糖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水平的提高[9-10]。这些机体内的急剧变化导致机体体验到不适,但机体会很快地形成了在海洛因存在下的一种平衡状态[11]。在这种状态下中脑边缘系统内及神经元突触发生持续的对抗性适应,(1)DA受体的数量和活性的适应性变化。(2)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活性和信号转导途径发生了改变。(3)基因表达改变。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因为DA功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状态,作用于伏隔核突触后受体产生欣快感,并产生奖赏效应[7]。但这种状态下机体内的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K+、Ca2+、Mg2+等电解质需要海洛因的剌激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平衡。一旦停用海洛因,适应性平衡又被打破,(1)神经递质急剧变化:DA受体超敏,NE过度释放,兰斑核异常放电等,(2)内环境中各种物质特别是K+,Ca2+等电解质的变化导致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放电。这些变化导致机体产生的戒断症状。经过一至二周左右时间,机体又会通过自我调整基本恢复到原有的自然平衡,但要完全恢复,还要经过长时间缓慢的微调,这期间出现的状症叫稽征性戒断综合症。[1,5。12-13]

  2.4 吸毒的心理机制

  海洛因依赖有三大心理因素:

  (1)解脱不良情绪。从药理作用看,海洛因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处于麻木状态,进而产生即时的"解脱感",与个人的情绪、忧虑、紧张等全部隔离开来,进入所谓"不是永恒性的死亡――没有痛苦的生活。"从这一点看,心理冲突程度高的人更易染上毒瘾,因为他们更需要缓解冲突[1,5]。

  (2)寻求欣快感。海洛因进入血液几秒钟后,就会产生十分强烈的欣快感,一股强烈的温暖性快感自下腹部向全身扩散,直冲入头,很快遍入全身,引起一种难以形容的忘乎一切,飘飘欲仙的特殊精神感受,一切烦恼、痛苦都荡然无存,欣快高潮过后,进入无忧无虑的宁静状态[1,5,28-30]。

  (3)避免戒断症状。初始时有疲倦、乏力、频繁地打哈欠、大量的流涕、流涎、流泪,继之出汗、颤抖、瞳孔散大、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汗毛竖起。接着,胃肠道蠕动和肌张大增加,强烈的收缩和蠕动导致胃肠痉挛,并伴长时间的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大约在36小时之后,全身感到极度的寒冷颤抖,双足不由自主地乱踢[1,5,28-30]。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